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河东区文件  >  区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索   引  号 :
11120102000145066B/2021-00001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 文 字 号 :
东文发【2021】5号
主    题 :
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文物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河东区根据《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着力发展文旅产业,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使区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和文旅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继续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继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特制定河东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期间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100%覆盖,文化服务供给量大幅提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完成一批文化产业载体项目建设,形成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文旅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不断强化转型升级,产业活力进一步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

1.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1)强化统筹,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天津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15年-2020年)要求,河东区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100%覆盖。

“河东区文化馆”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该项目于2019年底建设完成,成为集驻场演出、文化展示、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区级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有力提升区级文化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文化品位。区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升级服务不断延伸。2017年,新设立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是天津市首家设立在商业综合体内的公共图书馆,2019年完成二期提升改造工程,成为区公共文化服务新亮点。区图书馆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第五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完成古籍书库提升改造工作,馆藏文物古籍、藏书量与藏书品质在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建设城市书房,引进咖啡经营企业,并逐步推广连锁模式。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按照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的要求,实现街道级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100%全覆盖,基本建立起上下联通、有效覆盖的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层文化阵地达标率大幅提升。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细化管理工作,达标率逐年提升,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创建“河东文化云”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加工室,建立河东区地方文献资源库;大力推广运用新媒体及数字化平台,开通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文化馆的网络直播系统,为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文化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大。以专业人才、业余骨干、文艺团队、文艺创作为重点内容,关注文化队伍专业人才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2)弘扬正气,打造群众文化精品活动

兼顾传统与创新,打造精品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坚持“每年一节”(家庭文化艺术节与社区文化艺术节交替进行),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弘扬正气、贴近生活的精品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家庭文化建设成果,河东区《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项目获得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文化共建共享网络进一步完善。将驻区部队、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优势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实现多种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进一步活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一步加强。以精准化为目标,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成立河东区“新时代市民文化学院”,扎实开展公益讲座、公益培训、公益展览,每年开展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200余场,公益培训50余次,公益展览40余场。推出一系列菜单式、定制式文化服务。指导培育基层精品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一街一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总量和质量,每个街道年均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52场以上,社区年均12场以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树立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作活动,加强对区东文说唱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团队的支持和指导,以传统文艺为主要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让天津声音、河东声音广传四方。不断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和跨省文化交流。围绕“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加强“京津冀区域联动”、“跨省文化交流”和“受援地精准帮扶”工作力度,与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等十余个地市文化部门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举办多项特色活动,建立起文化交流合作、文化精准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3)挖掘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通过国民教育、民间传承、礼仪规范、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文艺创作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强化文物保护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借助各种媒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把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大对文物产权人和使用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文物定期巡查制度。立足实际多方筹措加大文保经费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深挖和保护直沽历史文化。建设博物馆,以天津城市原生点、直沽历史文化为主线,从漕运文化、妈祖文化、洋务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入手进行展陈设计,突出河东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特色文化传承。完善文史资料,印制宣传册,长期举办专题展览、专题讲座,不断加大对天津直沽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引导河东市民了解家乡历史,热爱家乡文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多种方式对项目进行保护传承,长期开设专题公益培训课程,加大非遗项目进校园力度。建立多个河东区非遗保护传承展示网络平台,与商业综合体联合打造非遗产品展示推广平台,开展一系列非遗展示、体验活动,连续3年联合嘉里汇购物中心举办“非遗年货市集”活动等,开创了“o2o”非遗文创新模式。加强非遗资源库建设,对区非遗项目进行分类保护,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0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市级13项,区级87项,项目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2.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1)加快文旅产业建设

“十三五”以来,河东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依托音乐文化、直沽文化、历史工业等特色,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抓好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先后完成了天津音乐街、棉三创意街区、先之科技园、庞氏通达广场、爱琴海文创街区等文化产业载体项目建设,并加快推进河东区文化馆及相关配套项目建设。

(2)助推京津冀文旅产业协调发展

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做好重点项目引进扶持,引进了爱空间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北京航美嘉铭北京丑小鸭舞台剧等诸多文化企业及项目,举办了京津冀家庭戏曲曲艺大赛、第七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及项目推介会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出一系列特色文化及演艺品牌。积极组织棉三创意街区、天津音乐街参加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估,形成了日趋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驻足河东发展,形成我区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3)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政策导向

“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音乐文化产业、直沽文化旅游产业、都市文化休闲产业、动漫游戏及数字软件开发产业、设计创意业及文化用品、艺术品制造销售产业、文化演艺及娱乐等产业,继续完善政策导向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实施了《河东区新兴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关于设立河东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实施意见》等9项制度办法,建立河东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力度,支持文创项目及文创产品开发,有力激发了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创新创造的活力。首都电影院天津店项目、棉三创意街区项目、棉三书房会项目、津味话剧创新及两岸戏剧交流工程等多个项目获得该专项资金共计145万元。针对我区创意类企业、中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特点,我区相关部门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扶持,主动为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扶持政策落地,并以“文化+”系列讲堂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解答企业经营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积极帮助配合棉三创意街区开展招商工作,帮助对接洽谈了大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纺集团等多家央企、国企二级总部以及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螳螂集团等优势民企,助推棉三创意街区发展,目前棉三产业园区内已有各类企业168家,文化企业占比60%以上,是全市规模最大、硬件最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之一。

(4)规范市场管理,优化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河东区以促进区域文化经营场所转型升级、建设平安河东为目标,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已于2020年1月完成组建并正式挂牌,支队执法人员到位率达到90%。截至2020年6月,区内共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7家,娱乐场所31家,演出场所3家,电影放映场所5家,印刷企业20家,出版物零售单位38家。文化市场执法工作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中心任务,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根本目标,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深入扫除各类文化垃圾,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十三五”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5045人次,开展执法检查2497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20件,罚款401382元。加强版权方面执法工作,严厉打击销售侵权盗版出版物的违法行为,2015-2020年共计查缴非法出版物3371件(册),其中2020年办理的天津市知音雅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违规发行出版物案被列为全国“扫黄打非”重大案件,支队于2019年被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评为有功单位。

(5)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双轮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引进挖掘多个具有区域特色及发展潜力的演出团体,从场馆支持到政策扶持,帮助其逐步由民间自发性向专业性转变。北纬零度演出公司的多部舞台剧已走出河东,开始在全市展演;特基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津味儿原创话剧《澡爷》、《早点》获得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同时,综合利用、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博物展览馆的建设发展,挖掘天津建筑功法展览馆、收音机博物馆等特色资源,以发展民间文化带动特色旅游。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极大促进文化多元发展,目前我区共有众创空间4家,文化类企业14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文化+互联网”作为我区文化主导产业,为区域经济孕育了新的增长动力。

(二)取得的成功经验

一是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河东区委、区政府对我区文化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区联动机制,将公共文化和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河东区重点工作,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设施建设、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

二是敢于创新,在保持文化事业、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敢于用发展的眼光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注重改进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关注百姓民生,为建设河东文化特色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突出提升区域文化素质、突出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突出发挥区位优势为立足点,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的战略举措,整合商贸、商务、居住、文化、旅游、休闲等多种元素,使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提升品质,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需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手段还应进一步与时俱进,加强数字化服务开展,提升精准性和便捷性。

二是文化产业企业小微企业比重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能级仍需提升;文创产品开发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河东区域特色、文化元素符号专一、开发价值大的产品。

三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不足,旅游载体打造有待提升,旅游吸引力不够。在旅游产品的打造上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旅游供给服务体系欠账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旅游开发缺乏资金支持,旅游投资建设进度缓慢。

四是文化执法由单一的文化市场执法转变为文化市场(歌舞娱乐、电玩游艺、营业性演出等)、互联网领域(网吧巡查、网络文化销售)、广电领域(卫星电视执法)、文物领域(文物保护)、新闻出版领域、旅游领域执法,并担负“扫黄打非”执法工作,现有人员数量不足。

二、“十四五”期间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背景及发展环境与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河东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更大融入文旅产业发展,为我区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迫切需要加强文化涵养,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营造强大气场和浓厚氛围;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迫切需要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传承历史文脉,厚植文化沃土,讲好河东故事。

三、“十四五”期间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区历次党代会和全会部署,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实施文旅融合战略,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发展原则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全面推进文化发展改革,不断开拓文化发展改革新境界,聚集文化发展新优势,培育文化发展新动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创新,紧紧围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线,自觉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牢牢把握“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融合优势,遵循“金创河东”的区域功能定位,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深化文化惠民,强化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厚植河东文化沃土,高质量打造直沽文化繁荣区。

2.具体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线,以深化文化惠民为目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特色,有力推进河东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优化服务效能,加强文化供给,每年组织开展区级公益演出、公益讲座、公益展览、公益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300场以上,区级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配备率达到100%,建立科学的需求、评价收集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性,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升级:加强商旅文融合发展,以直沽历史文化为主要依托,以文化型、主题型和产业型旅游产品为主打,打造酒博印象、河东博物馆和非遗馆等2个A级旅游景区;打造以海河码头为代表的3个以上高品位文化旅游载体;规划设计“直沽历史文化游”“商贸网红打卡游”“音乐艺术品鉴游”“民俗非遗记忆游”等4条特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构建现代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大直沽文化特色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创意产品。

文旅市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行智慧监管,联动诚信平台,充分运用执法办公数字化系统推广网上巡查和执法办案,运用好“双随机”系统,通过平台联动共享执法信息,阳光执法、廉洁执法,探索建立文旅执法运行新机制,保障文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主要任务

1.文化事业发展方面

“十四五”期间,河东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作着力点高质量推动我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不断满足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1)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加强河东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标准,突出特色,提升河东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硬件建设水平,升级服务设施、专业设备,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更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结合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大力推广运用新媒体及数字化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区文化馆剧场、展厅,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多功能报告厅等文化场馆的社会化运营模式。

(2)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品牌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高质量举办“每年一节”(家庭文化艺术节与社区文化艺术节),使河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更有影响力、更有生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营造浓郁氛围,唱响主旋律。围绕群众文化丰富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多种活动载体和平台,本着就近方便、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原则,不断增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及亲和力,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质量和覆盖面。

(3)树立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

提升全区文艺工作从业人员及文艺爱好者创作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作活动,努力创作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并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多种渠道宣传鼓励创作、表演、展示。加强与本市及外省、市地区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加大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文化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岗位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途径培养和打造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优化人才组合。对现有的文化系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作出调整,完善人才引用机制,使我区文化工作领域的职能更加清晰、完备,人员配备更加合理、完善。

(5)加强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天津市文物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法治意识,多方联动协同合作,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社会化的路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十四五”规划修改情况

利用。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修缮保护文物,对私人博物馆加大指导和服务管理。

充分发掘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非遗资源库建设,对我区已有的101项非遗项目进行系统保护。继续深入挖掘我区非遗资源,大力组织开展非遗交流、展示活动,发展相关产业。

2.文旅产业发展方面

(1)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坚持以文化发展为灵魂、魅力塑造为标识、留住乡愁为重点,注重保留城市记忆,构建以直沽历史文化为主体,以创意文化、工业文化为补充的多元综合文化体系,组织开展“知名河东”征集活动,深入挖掘我区洋务文化、漕运文化、妈祖文化等直沽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古迹、古街、古厂、古建筑,打造一批具有“天津·河东”印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

(2)升级文化创意产业

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把历史文化遗存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立足音乐文化、直沽文化、历史工业等优势,深入开发天津音乐街、棉三创意街区、爱琴海文创街区等文化产业载体项目建设;以河东区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为主导,引导文化企业积极研发文创产品,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京津冀一体化文化交流活动,引进京冀文化企业,以文化交流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打造高科技文创产业,以动漫游戏及数字软件开发产业为重点,以“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作为主导,强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3)讲好直沽文化故事

充分利用河东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商旅文互动发展,将旅游、文化、商贸、餐饮、休闲、娱乐通过文旅节会活动打包宣传,持续组织举办好直沽文化旅游节。通过直沽民俗展示、直沽历史文化讲座、旅游商品纪念品、非遗产品、旅游线路推介、大型民间花卉表演、踩街活动、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示历史古韵和文化底蕴,讲好薪火相传的“河东故事”。

(4)打造文旅发展新载体
    充分利用河东区悠久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严复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建设具有“天津·河东”印记的文旅载体。以海河码头建设项目为依托,开发特色沿河步道建设,因地制宜的设置绿化带、休憩亭、直沽文化和生态文化展示景观,在拟建的两座码头周边配套相关的雕塑景观、浮雕墙等文化元素,扮靓扮亮海河东岸,打造河东的生态走廊和亲水娱乐空间带。筹划推进“大直沽18号地建设”,结合利用大直沽酒厂旧址,打造“酒文化大世界”。同时,将地块中的大直沽前街打造成一条民俗文化展示步行街,将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卖项目融入到街区,还原大直沽的民俗、市井文化。以大直沽中路为主脉,以天妃码头、荐福观音寺、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为依托,再并联上述民俗文化展示步行街,通过建设仿古牌楼,打造一条直沽商贸街。在音乐街周边,围绕音乐学院、音乐学院附中周围的历史风貌建筑的提升改造,打造海河东岸的音乐演艺文化街区。最终形成我区众多新的旅游发展载体。
   (5)设计精品文旅路线
    依托上述旅游载体的打造情况,结合已建成的旅游载体,创建酒博印象、河东博物馆和非遗馆等2个A级旅游景区,坚持差异化开发策略,设计打造“直沽历史文化游”“商贸网红打卡游”“音乐艺术品鉴游”“民俗非遗记忆游”4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到2025年,河东精品文旅路线成为吸引来津游客打卡、游玩、休闲、消费的“金字招牌”,带动旅游、商业、餐饮、酒店等相关产业发展。

3.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方面

(1)着力从严从实开展文旅市场监管

推行智慧监管,探索建立文化执法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提升服务水平。结合全区文化执法工作的实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事项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2)严格执法,促进文旅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在执法检查方面,坚持以“扎实日常监管,形成执法检查常态化”、“主动作为办理新型案件,突破瓶颈打造执法亮点”、“严格办案程序,确保依法行政”、“严格内容监管,守护意识形态安全”四个方面为工作重点,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不断探索和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多方联动。落实“双减”工作职责,对群众关切问题加大监管力度,配合做好信用平台建设。加强对辖区文旅市场经营单位的法治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行业自觉依法依规经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河东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河东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作用,全区上下形成合力,推动规划全面实施。

2、制定计划、保障落实

根据河东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的精神和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措施,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规划,确保完成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3、抓住机遇,大力扶植

党的十九大后,文化旅游工作被提升到空前高度,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应牢牢抓住机遇,把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优势,结合我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加大力度培育扶植文化、旅游及创意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知名度和整体实力。

4、更新观念,务求突破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实施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继续研究出台扶植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路子,善于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手段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同时保证公共财政的正常投入,重点扶持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使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5、加强宣传、诚信招商

对于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聘请有实力的专业公司参与项目设计策划和深度包装,把项目做细、做实、做成熟。利用多种媒体形式,特别是发挥新媒体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信息发布等,真实客观宣传河东区的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在河东投资。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3月19日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