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好的访问效果,建议您将IE升级至IE9及以上版本! x
您的位置:
天津市河东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1-01-10 17:00

关于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11年1月10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河东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目标要求、“金贸河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目标,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在抓落实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力推进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实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河东区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中较快增长。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打好财政增收、项目落地、商业繁荣“三个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项目、调结构、扩总量、提质量,连续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和“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攀升。2010年区属增加值完成131.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其中:服务业区属增加值完成120亿元,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91%。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2倍,年均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8.5%。累计实现外贸出口额10.75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71.46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0倍、5.5倍和6.6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狠抓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完善,加快构建“一三六六”发展格局,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启动建设,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初步成型,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基本成型,十一经路现代金融商务区正在加紧资源整合,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实行楼宇、土地和要素招商并举,围绕主导产业“走出去”招商,签署了一批合作意向和招商协议,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51万平方米河东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满铺开业,世界一流五星级国际影城、万千百货、全天候室内步行街及200余家精品连锁店入驻经营,成为天津新一代商业中心。五星级Radisson酒店、四星级世纪泰豪酒店、狗不理大酒店、渤海创智中心、润东国际大厦等一批重大商务商业设施建成开业。嘉里商务中心、红星国际广场、金地国际广场、中信城市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粮集团、振业集团、棉一地块、海河新天地AB综合商业体、阳光星期8商业组团等一批项目加紧启动。南站货场顺利搬迁,渤海银行总部落户南站现代商务中心,金融业税收超过亿元。商务商贸业亮点突出,积极培育主轴商业街,建成地中海风情街、天津淘宝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引进星巴克、必胜客、皇冠明珠等一批名优品牌餐饮企业,改造提升一批社区商业和菜市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海航北方物流控股、美的电器集团天津销售中心等区域销售总部落户河东。房地产业结构优化,商业地产项目投资比重占到65%。天津音乐街建成开业,二宫市场化演出非常火爆,“创意桥园”产业园定位明确,多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街域经济实力逐年提高,楼宇经济聚集效应明显。全区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商业楼宇达到28座、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天星河畔大厦、万隆太平洋大厦等楼宇税收超亿元。民营企业总数达到8900家,注册资本金达到120亿元,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区属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建立职工托管中心,房建公司完成整体转制,商业系统公司改制基本完成,部分困难企业退出市场。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469家。培育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6家帅字号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帅领高科技产业孵化器研发总部和“飞地经济园”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人居环境在文明创建中凸显亮点。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加快建设、城区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组织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完成《河东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海河东岸堤岸改造,新增东纵及东南半环快速路等12条主干道路,新建富民桥等6座桥梁,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津滨轻轨高架铁路建成通车,地铁2、3、9号线与天津站交通枢纽共同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打通十五经路—八纬路、U6街区等一批道路卡口,全区支路以上道路面积达到3.78平方公里。高标准实施20 项民心工程,危陋房屋改造、地块整理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累计拆迁19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40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6平方米。住房保障受益居民4.5万余户。整修改造旧楼区201片、638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268万平方米,供热率达到97%。实施了燃气切改转换、自来水立管入户改造、楼房“平改坡”、里巷道路及低洼积水点改造、居民小区“路灯光明行”等惠民工程。临池里污水外溢治理、万顺里居民改善出行等一批民心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和市级卫生区,深入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连续3年累计奋战600天,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城市格调。中山门地区改造效果显著;津塘路成为全市变化最大的整治道路;河东公园、中山门公园提升成为全市变化最大、改造成果最为显著、最为成功的样板。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区和生态城区建设,深入实施环境保护“六大工程”,提前完成国家“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保持在83%以上,全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9.3%。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精细化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等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加强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深入开展星级站区创建工作,保持了站区安全有序、整洁便捷。

——民生事业在共建共享中得到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的五年。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集中力量实施就业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事业惠民、稳定安民工程,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累计新增就业13.5万人,培育建立创业孵化园5家、创业实训基地33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46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稳定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险”参保范围广、受益人群多,形成社会保障制度从职工到居民的全覆盖。建立完善社会全员帮扶助困工作“十大平台”,形成“党内帮扶引领、十大平台联动、个性救助为主、应助尽助到位”的帮扶助困长效机制。2010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万元,比“十五”末增长91.4%,年均增长13.9%。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102中、54中示范校和河东二幼等5所示范园,98中晋升区级重点中学,成立河东区特殊教育中心。财经职专实训楼建设工程完成主体施工,松竹里小学等8所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全面启动,校园安全工作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促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医改惠民政策,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建成一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形成“个性化、广覆盖”的居家养老新模式。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和直沽文化旅游、妈祖文化展示形成特色,文明小区“五个一”创建和“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品牌。建成天津市首个工人新村博物馆,直沽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奠基启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圆满完成奥运火炬河东区段接力传递工作,率先在全市实现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河东区被命名为“游泳之乡”。成功举办两届河东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运动会实现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重大突破,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河东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成效明显,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加强市场物价、食品药品监管和生产、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全区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平安河东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河东区成为全市稳定较好地区之一。坚持“五个必须”,完善信访诉求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了基层基础巩固、维稳体系完善、应急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的崭新局面。河东区先后荣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等多项荣誉。

——政府建设在狠抓落实中不断加强。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显著提升的五年。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加强为民服务网络建设,深化公仆接待日、政民零距离等工作,及时受理和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研究制定《河东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河东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加强改进区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意见》,合理调整区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积极落实目标决策、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加强依法行政考核、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并向社会公开。加强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为窗口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开展政府服务大提速、审批服务再提速活动,构建行政审批、社会服务、效能监察三个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审批效率提高80%,现场审批率达到100%。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行风评议,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做好规范公务员工资津贴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坚持政务公开,深化信息公开,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了工作有效落实和权力干净运行。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认真制定并落实《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区政府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坚决防止和纠正违纪违规行为,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对台、人防、档案、保密、妇女儿童、防震减灾、国防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河东区发展历程上十分重要、很不平凡的时期。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创造了河东精神、河东速度、河东效益和河东水平。这是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学习、落实、高标准”和“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一心为民、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敢打必胜的结果。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得益于区内外各有关部门、离退休老同志、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真切体会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坚持执政为民、真抓实干,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必须始终将全部心思和全部资源汇集到“河东发展、百姓利益”上,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主导产业聚集度和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还不够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处理发展中凸显社会矛盾的招法还不多;服务型政府建设仍有差距,在强化服务意识、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实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河东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攻坚时期,是努力实现“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建设“三区一城”、打造新城市中心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坚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坚持又好又快、求变求快,按照“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和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以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层级、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现代金融和总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和宜居城区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推动河东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努力建设“三区一城”和打造新城市中心,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则,全面落实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确定的“三二一”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产业为重点的规划导向,以调结构为重点的项目导向,以就业为重点的民生导向“三个导向”,实现生态文明和宜居城区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两个新突破”,全力建设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以“金贸河东”和“三区一城”为功能目标,以“一主一副”城市中心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为支撑,具有现代金融商务、商贸物流、宜商宜居特色的充满创新创业活力的“一个新城市中心”。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增加值年均增长18%,其中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5%。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0%。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15%。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绿化覆盖率达到40%,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85%。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使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城区面貌显著变化,民计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建设显著加强,更好地实现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让全区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重点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带动,向重点依靠以金融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公建为主的房地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低端产业的分散发展,向重点依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的聚集发展转变。

加速融入京津滨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河东区的区位优势,面向北京市借势发展,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辐射和转移;面向中心城区借势发展,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吸引总部型金融机构、商务企业、现代物流企业转移,加快建设天津市“一主一副”市级中心和新城市中心;面向滨海新区借势发展,主动为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提供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服务外包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消费配套服务,加快促进河东区成为承接北京高端服务经济的聚集区、中心城区重要的核心区、滨海新区生产生活的服务区。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功能区建设。大力实施项目立区战略,坚持不懈地抓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坚决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和“三大战役”。继续按照“三个一批”要求,精心谋划和全力推进高水平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大项目好项目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坚持拆迁、稳定、抓项目的基本路径,加快推进土地拆迁整理出让,带动促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功能区建设。重点推进海河东岸和六纬路沿线、大直沽、万辛庄、鲁山道小二楼等地块的拆迁整理和城中村改造。每年有计划地推进成熟地块上市出让。全力打好以南站等地区城市主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海河东岸综合开发战役,重点建设嘉里商务中心、渤海银行总部、水岸银座、中粮集团、中信城市广场等项目,促进天津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建设,形成天津高端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区域和现代金融商务特色明显的新城市中心。全力打好以税收超亿元楼宇集群为重点的十一经路资源整合开发战役,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原党政大楼、两院办公楼、鼎泰大厦、公法大厦、扎努西地块等项目,促进十一经路现代金融商务区建设,形成天津特色金融街、总部街。全力打好以大直沽妈祖文化城建设为重点的津塘路综合开发战役,精心组织,高效实施,全力推进大直沽土地平衡项目;加快推进直沽妈祖文化经贸园、直沽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大直沽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形成现代商贸文化旅游聚集地。加速推进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建设,重点建设红星国际广场、万辛庄地块等项目,大力发展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形成天津规模大、功能优、品质好、人气旺、辐射广的城市新商业中心。加速推进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建设,提升天津站后广场交通枢纽、商务商贸功能,重点开发建设远洋新天地、华润、营门口、振业集团等地块项目,形成天津商务商贸功能完善、吸引力辐射力强的城市新商圈。加速推进天钢创意商贸城市副中心建设,重点建设金地国际广场、融科金月湾、轧钢五厂地块等项目,形成天津以创意商贸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加速推进二号桥都市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都市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培育一批纳税超亿元楼宇和特色品牌楼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金融服务业,全力引进一批区域性金融总部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机构,打造环渤海区域的重要融资中心。商务商贸业,规划建设一批高端商务楼宇,促进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十一经路现代金融商务区和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三个总部型商务中心建设。加快主轴商业街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新建提升一批社区商业和高水平菜市场,形成聚集人流、扩大消费、拉动增长的新亮点。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大型物流货代企业,探索发展金融物流业,支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会展物流,着力打造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的现代物流业高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意设计业和音乐产业,加快推进天津音乐街二期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音乐文化聚集高地。服务外包业,重点发展软件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业务流程外包,着力构建高层次、多模式、差异化、品牌优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商业地产业,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促进房地产与商业开发的有效结合,提高长远效益。积极支持民营经济、街域经济加快发展。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属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型、工业设计型服务外包业,开发填补国内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300项,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模式,缓解科技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高标准建成东宁高科技产业园、帅泰科技园、帅领高科技产业孵化器和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国家级、市级孵化器、科技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0家,区级孵化器、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累计达到100家。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骨干企业,力争培育数家中小板上市科技公司,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小巨人”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引进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继续保持和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带动战略,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清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投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偿债机制。深化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妥地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争市场、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500强优势企业来河东投资。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年均增长22%,实际利用内资到位额和内联引资到位额年均分别增长20%。注重引资引税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内外资重点投向符合我区功能和产业定位的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切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完善招商奖励政策。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探索专业化招商路子。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创新服务机制,积极营造亲商、宜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

三、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力度。认真实施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规划和河东区城市总体设计规划,完善和提升重点地区、重点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京津城际延伸线及津秦客运专线、地铁和天津站交通枢纽等工程建设,建设改造一批支线道路、居民区里巷道路和铁路涵洞、人行天桥、停车场,着力解决道路阻隔问题。加强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环卫、消防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机关办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档案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和保障能力。

提高城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城市管理各项规定,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搞好海河沿线、六纬路、城乡结合部和居民区整治,实现全面覆盖、整体提升。坚持疏结合,着力解决私搭乱建、占路经营、市场外溢、乱摆乱卖等突出问题。强化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实现“五星级车站”的管理目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城区管理的作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区。

推进生态城区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大保护环境力度和各种污染源的治理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加快生态城区建设,新建和提升一批主题公园、街景绿地广场和生态示范小区,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区。

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

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促进充分就业,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5%以内。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落实群众增收措施,健全和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完善和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全员帮扶助困“十大平台”。建成区老年服务中心,完善养老助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努力实现高中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继续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着力解决好学前三年儿童“入园难”问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综合能力。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河东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提升天津音乐街建设运营水平,打造“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开心麻花”驻场演出等文化产业品牌,培育以二宫、万达广场为核心的文化商圈,促进商旅文融合互动发展。

不断提高体育发展水平。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成河东体育中心提升改造工程,新建室内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中心。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2014年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中竞赛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协助办好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等赛事。

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新突破。深化“五个必须”工作思路,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区、街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和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健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着力构建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增强为民服务、依法办事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主动开展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对台工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居务公开,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完善联合审批高效办理机制,强化和扩展服务功能。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建设。高质量完成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建立精干高效的街道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务实政府。精简文件、减少会议、减少事务性活动。坚持为民服务网络专线电话、公仆接待日、区领导定点联系企业、联系基层和联系群众等制度,完善各部门负责人定期走访企业、接待群众制度,努力为企业排忧,为群众解难,增强政府公信力。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建设清廉政府。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对于河东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应对挑战,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善于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开创河东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1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和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的部署,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扎实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十二五”发展高起步、开好局。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增加值158亿元,增长20%,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2%;区级财政收入25.83亿元,增长23%,按增长25%组织落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2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实际工作中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上年水平。

2011年,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强化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项目导向,全面推进20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提速推动红星国际广场、渤海银行总部、中信城市广场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围绕地块和楼宇资源,注重产业提升,着力促进海航快递金融中心、闽商大厦等10个新项目尽快落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楼宇经济,以高端商务楼宇为依托,着力引进全国和区域性企业总部、结算中心、营销中心,重点培育总数4家以上税收超亿元商务楼宇和一批特色品牌楼宇。积极引进1至2家区域性金融总部。优化环境,以服务促进万达广场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加快创意桥园建设步伐。规划培育一条主轴商业街,抓紧启动老地道民俗街、站后旅游美食广场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确保喜悦购物公园顺利开街。引进15家以上世界一流的品牌店和国内外特色品牌餐饮企业。新建提升10个高水平菜市场。

二、坚持开放创新驱动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规划先行,公建为主,突出自持的原则,积极与实力企业对接,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企业10个以上,吸引500强优势企业1-2家。完成国内招商引资145亿元,其中内联引资完成80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增长22%。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年内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30家,总数达到700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至1亿元的达到60家,1亿元以上的确保达到5家。加快推进东宁高科技产业园、帅泰科技园等科技载体建设。加快民营经济和街域经济发展,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私营企业集团1家。

三、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后广场华龙道人行天桥、一中心东院停车场,完成中山门积水点改造,力争完成雪莲南路等4个涵洞改造和建设任务。全力推进海河东岸和六纬路沿线、万辛庄三期、鲁山道小二楼等地块的拆迁整理工程,全年确保完成35万平方米以上拆迁任务。上半年加快出让棉一、李公楼、华润、营门口等地块。大力推进中山门D地块、减速机厂、吉安里、大理石厂南片等区域还迁房建设。

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水平。继续奋战300天,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高水平提升天津站交通枢纽地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一批道路和一批社区环境,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

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推动第一热电厂供热转换,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到83%以上。夯实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基础工作,新增绿地678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以上。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突出抓好万达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等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85%以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帮扶助困长效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改造社区老年照料服务设施,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采取“建设三种住房、发放三种补贴”的方式,扩大群众受益面。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完成松竹里小学等8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创建1所市教委直属幼儿园,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程。巩固提高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化社区卫生综合配套改革,实行中医药进社区、药品集中采购与零差价率销售。改扩建一批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市级专科医院落户河东。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搞好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第九届“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质。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办好天津市“沽上春好”元宵灯会和天津市第六届暨河东区第八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推进直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改造提升“天妃码头”,启动中山门影院整体改造工程。加快提升改造河东体育场,办好河东区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完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加快居民服务综合办事大厅和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的建设。进一步细化信访代理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保密、审计监督、妇女儿童、残疾人、人防、离退休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河东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全力建设和打造新城市中心,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