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好的访问效果,建议您将IE升级至IE9及以上版本! x
您的位置:
天津市河东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5-01-13 18:00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3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河东区区长   陈彦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区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步走”和建设“三个基地”的奋斗目标,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干事创业,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我区“三步走”第一步目标顺利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8.39亿元,同比增长22%。区级财政收入完成6.1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1%,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他各项经济指标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区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增长,既做到了总量的扩大,也实现了质量的提高。

认真落实《“三个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搞好宣传动员、挖掘整合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入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三个基地”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规划起步阶段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南站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嘉华国际商业中心、沃尔玛、家世界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建成开业;三联大厦、美震大厦、万客隆超市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施工;劝华商贸广场、平河装饰城改造工程完工;盘活整修了新亚大厦、冠福大厦等一批烂尾工程和闲置楼宇;大直沽中路文化旅游商贸街已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二号桥地区都市型工业园完成重点企业调查摸底,启动并推出了部分招商项目。

二、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坚定改革信心不动摇,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国有集体资本退出步伐加快,饮食、巨泽、粮食等8个国有公司及街道16个工商实业公司基本完成转制任务,城建系统企业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在地统计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卫生等各项配套改革全面展开。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成功举办了2004年“经贸洽谈招商周”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月”等活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协议额32.43亿元,到位额16.67亿元,完成合同外资额1131.7万美元,到位额1557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额1380万美元,引进项目和企业295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10个,超千万元的30个,超百万元的80个,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高潮。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效益明显。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50家、个体工商户1850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突破3亿元。研究制定了《河东区2004-2010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命名表彰了河东区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楼宇经济,成功举办了服务业发展论坛,培育建设了天寅工业园、现代中介服务园、帅超科技园(二期)等一批经济园区,在空港物流区和现代工业园引进了部分招商项目,全区70余栋楼宇入驻企业达900多家,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并重,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配合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道路、桥梁、河道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津滨大道、卫国道等15条道路拓宽改造,东南半环快速路主线及4座立交桥建成通车,十一经路立交桥等一批新建、改造桥梁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奉化、蚌埠、保定3座新建跨海河桥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组织力量完成了中心城区快速路、铁路沿线等片近40万平方米拆迁改造任务,安置居民6600余户,城区的路网布局更加合理,载体功能明显增强。

以净化美化环境为重点,投资整修了万新、河东、河滨公园,建成中环线等3条绿化特色路,新增绿化面积9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集中开展了综合治理京山铁路沿线环境秩序工作,高标准整修了新拓宽道路两侧的立面景观。创建了一批市、区级市容环境达标街道和达标社区,撤销了程林里等4处临时保留的占路市场,欣盛等4个菜市场治理升级工作基本完成。45片小区、160万平方米旧楼区整修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准物业管理工作开始启动。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完成了市下达的自来水抄表入户、老化电线改造、屋面翻新维修等民心工程,新建改造无障碍设施638项。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创建环保模范城区工作进展顺利,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高标准完成了6个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64个星级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议事协商制度,广泛开展社区建设贡献奖评选活动,共驻共建的社区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在大王庄街道19个居委会开展了法律服务进社区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便民商业进社区工程,全区186个社区实现了早点、便利店、物资回收等三种业态全部达到规范标准,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通过采取改建、置换等方式,解决了一批居委会办公用房,建成了6个社区图书馆,向阳楼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一批社区服务站投入使用。

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革除“五陋习”楼道清整、“邻里一家亲”和“共铸诚信”等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创建和评选表彰了一批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和文明个人,开展了第二届“河东区十大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举办了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直沽欢歌”群众歌咏演唱会、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等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品位。承办了全国奥林匹克纪念日、中国田径公开赛、全国女足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扩大了河东的影响力。

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和特困人员托底安置机制,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拓展社区就业,全年创造就业岗位1.65万个。深入开展低保核查工作,加强对低保户的动态管理,形成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联动机制。加大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困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经常性的社会救助网络。举办了房屋交易会,启动了社会保障住房建设,120 户“双困”家庭喜迁新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贴和社会群体收入,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举办了第18届“科技活动周”,落实万人科普培训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00家。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人才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双高普九”工作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津华中学示范校开工建设,二幼示范园建设开始启动,育才中学扩建工程完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公共卫生管理,着力建设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城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了创建天津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工作目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城市民兵工作改革实现了新突破,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深入发展,人防建设取得成效。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侨务、外事、对台、审计、物价、档案、保密、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坚持依法治区、推进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狠抓“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区五年规划的实施,全民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维护稳定领导工作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创安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了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解决信访问题的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减少了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清理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整合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区企联谊、街企联谊等长效服务机制,筹建了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服务推动月”、“企业直评行风”等活动。全面启动了《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实施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和电子政务培训,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通报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78件,解决率达到71.31%。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沟通联系,促进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过去的一年,是加快推进河东区“三步走”目标和“三个基地”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思路上的与时俱进,工作上的持之以恒,实干中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一是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有序地推进“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主动搭建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新平台,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三是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不断加大企业转制和体制创新力度,为今后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四是坚持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五是坚持工作高标准,不断追求高水平,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各项工作之所以取得突出成绩,是全区人民拼搏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为河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全区人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认识、亟待破解的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作为中心城区,我们的城市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档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服务设施还相对较少;在城市拆迁改造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的压力还比较大,各项事业的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执法机关、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殷切希望。

2005年工作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我区“三步走”第二步目标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多种因素支撑经济继续看好。从全市情况看,“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的推进实施,为我们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发展区域经济的自身条件、优势和潜力看,我们积蓄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对外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多年来集聚的发展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能力和扩张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已经进入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更大跨越、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区委八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区“三步走”第二步目标,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确保超过10亿元,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三个基地”建设的主体框架基本显现。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追求高水平的紧迫感,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坚定发展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做到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

200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委八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科学”这个关键,突出“发展”这个主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三个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着力塑造现代化城区的新形象,着力发展先进文化,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确保我区“三步走”第二步目标开好局、高起步、快发展。

一、加快“三个基地”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005年,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完成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按增长20%组织落实。

从河东未来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三个基地”建设。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沿河、沿路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依托建材、装饰、家具、家居、机电、家电等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吸引国内外著名零售商加盟经营,引进名品、名店,培育一批集散批发市场,建设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投资30亿元启动建设嘉华国际城二期项目,投资25亿元开发建设东局子商业街,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化,进一步增强集聚效应。充分挖掘直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筹建突出洋务运动历史的文化景观。采取商旅结合、文旅结合等方式,加快大直沽文化旅游商贸街开发,启动完善2-3个文化商贸设施,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体育特色项目,搞好文化遗址、文化长廊、景观雕塑等“多点”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楼宇资源,盘活闲置厂房,引进更多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分销服务中心、投资性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发展各具特色、品牌突出的经济园区。完成二号桥都市型工业园规划,引导、推动都市型产业加快发展。

以“开放带动”的战略思维,抢抓商机,借势发展,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协议额、到位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0%,合同外资额、到位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0%,外贸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5%,引进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要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快形成政府组织推动、中介组织联动、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强结构引导、规模引导、层次引导,加快形成产业结构合理、重点行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新优势;通过多点启动、区企联动、内外互动,加快形成产业做支撑、大企业做后盾、名牌产品做依托的新格局。继续扩大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加强代理招商、网上招商,开展组团招商、推介招商,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内外各种经贸洽谈,举办大型经贸洽谈招商活动,完善大项目服务协调机制,主动跟进、超前服务。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搞活企业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尚未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国有资本退出步伐。要放宽市场准入和企业改制条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新增私营企业800家以上,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以上。落实各项培育扶持政策,抓好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的扩张与发展。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市政、绿化、环卫等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城建系统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政事”分设、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思路。要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区级固定收入征管,加强协税护税工作。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国有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动产权有序流转。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质量兴区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挥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作用,主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联合、并联审批。

二、全力打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环境,着力塑造现代化城区的新形象

坚持超前规划、高点定位、建管并举,立足于以人为本、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标准、高效率、低成本的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全力打造设施配置齐全、环境舒适优雅、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的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发展环境。

加快实施以快速路、桥梁、轻轨、地铁为骨架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路网布局,完成东纵快速路、海河东路、十一经路、光华桥等道路、桥梁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新的道路、桥梁,提高路网贯通能力,增强城区服务功能。

搞好城区园林绿化,建设靶革当公园,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启动京山铁路沿线夜景灯光建设,搞好市容环境景观建设工程,打造一批重点景观道路。继续推进旧楼区整修改造,完成5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加快实施旧楼区准物业管理工作,增建便民公用设施。全年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创模”成果,通过环保模范城区验收。深入开展创建“最适宜人居环保小区”活动,努力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城区。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做活城区无形资产开发经营。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采取调整置换等办法,搞好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逐步将城市管理养护推向市场。

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目标,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扩大先进文化的覆盖面,全力打造河东文化的新亮点,为激励全区人民加快实施“三步走”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共铸诚信”主题教育,大张旗鼓地开展“邻里一家亲”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楼院为主要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成1-2个街道“五个一”创建任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办实事活动。着力提升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增强文明城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加强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使之相互独立、各自包容,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举办河东区第五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河东区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加强“足球之乡”、“田径之乡”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启动海河图书馆建设项目,建成和完善一批文化体育设施,积极营造历史与现代和谐交融的文化环境。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新优势,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基本完成津华中学示范校、二幼示范园建设,新建丰盈小学、翠阜小学,创办音乐学院附小,成立河东社区学院和天津市城市高等职业学院河东分院。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搞好“科技活动周”和“科教进社区”活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形成有利于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的机制。

四、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面追求居民幸福总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元化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劳动力需求多的产业和行业,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全年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以上。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健全长效帮扶机制,逐步完善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解困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三位一体、协调互补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在3-4个街道兴办以实物助困为主要形式的“爱心超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巩固社区发展优势,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健全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领域,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扩建一批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立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拓展法律服务进社区范围,基本实现居民群众一般需求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满足的目标。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完善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问题,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认真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增强社会整体防范功能。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好建强城市民兵,推动国防动员深入发展。巩固和发展双拥成果,深化双拥共建活动。加强老龄、妇女和儿童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防震减灾、统计、对台、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都要再创新佳绩。

五、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按照建设“服务型的政府、职能到位的政府、法治的政府和公开透明的政府”的目标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坚持科学执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握执政规律,依法履行职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注重发挥规划在经济调节中的重要作用,编制完成《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坚持民主执政。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对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实行专家论证制度;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坚持依法执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先教育、再整改、后处罚的执法方式,细化行政处罚标准,减少行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政府与区域内重点企业的互通联系和服务机制,开展评选表彰“功勋企业”活动,努力提高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区长热线、公仆接待日等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拓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渠道。

各位代表,展望河东区发展的未来,我们豪情满怀;面对“三步走”和建设“三个基地”的艰巨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