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关于河东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1-12 09:00

关于河东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2月12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昭遂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我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锚定“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擘画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宏伟蓝图,“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预计增长7%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9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5亿元,税收占比87%,保持良好结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7.3亿元,增长20%,实现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力

坚决贯彻落实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筑牢抗疫坚实堡垒。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组建10个临时接种点、3个大型接种点及1个移动接种队,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及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疫苗接种第一线,深入摸排,精准组织、底册销号,确保适龄无禁忌人员“应接尽接”。截至10月31日,累计接种疫苗128.17万剂次。强化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突出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开展多轮次预防性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筛查4.96万人。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管理,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开放协同升级加力

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历史机遇,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对接活动百余次。1-10月,落地京冀项目企业353个,投资额54.81亿元,其中北京企业67个,投资额44.6亿元,包括中交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7家央企下属公司及八分量科技、国舜信息等一批优势民企落户河东。重点承接平台—金贸产业园区完成城市设计,与中能建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引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三)发展动能集聚壮大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主导产业加快聚集,前三季度,引进信创产业、文旅产业、平台经济等主导产业企业549家,注册资金29.5亿元。环宇建设、晟茂新能源、金辉国际经贸等21家亿元以上企业落地。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5家,培育雏鹰企业85家,瞪羚企业3家,电气院成功申报科技领军(培育)企业。金融助力新动能引育作用增强,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合伙企业落地,国科大成科创股权投资基金设立,驻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不断扩大,易商数科、荣尧智慧加快上市准备。

(四)发展活力持续凸显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8636家,同比增长12.4%,新增注册资金270.5亿元,同比增长74.3%。商务商贸蓬勃发展,举办天津市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嘉品文化节”“爱琴海嗨购节”等促消费特色主题活动百余场,棉三“津超赛场”、爱琴海“老门口儿”等5个夜市品牌彰显活力。新消费业态加快培育,各商业综合体调整面积4.2万平方米,调整品牌175个,华北首家华为全产品形象直营店落户。文旅商加快融合,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酒博印象博物馆等已纳入市级精品旅游路线,音乐街景区改造升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产业载体质效提升

楼宇经济活跃,前三季度盘活空置楼宇资源5万平方米,楼宇利用率达88%。特色楼宇打造初见雏形,晨景大厦聚集杭州安恒信息、顺利办大数据等16家信创产业企业,信创产业占比达到52%,万海大厦新引进捷盛咨询、玖诗广告等11家高端服务业企业,高端服务业占比62%。老厂房、老旧楼升级改造加快进度,中航建产业园引进沐融科技、飞云智能等19家企业。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已开工,预计今年底竣工,二十冶文体创新园预计年底试运营,一热电老厂房加快改造进度。

(六)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重点项目实现“三开三竣”,中交东宿舍、上实工大、金地紫云府配套小学3个新项目开工,雍祥园、金茂一热电一期、智运雅苑(中储唐口)项目已竣工。中海城市广场(三期)、阳光里、皓鸿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民生大数据项目实现开工,屋顶光伏项目向全区推广实施。土地整理出让加快,万辛庄B(E)地块、东宿舍地块已出让,振中路减速机厂一期地块已净地,麻纺厂地块做好收储前准备工作。

(七)改革举措不断深化

“一制三化”改革持续推进,创新推出闭环式服务、“视频办”等新模式,建立惠企政策回访制度,企业回访满意度100%。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24家国企公司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嘉瑞、嘉盛、嘉华3家国企集团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区域信用状况监测位列全市第二。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实施,选取重点部门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加强债务源头管控,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八)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党政主要领导3次带队赴甘肃省迭部县、宁县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落实市区两级财政帮扶资金8380万元,筹集社会动员资金1355万元。加大产业合作力度,引导8个项目落实产业投资3800余万元。加强智力支援与劳务协作,选派57名专技人才赴结对县开展工作,帮助结对地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5217人。选派6名干部赴结对县挂职,全区46所学校与结对县214所学校结对。开展教育培训、健康义诊等各项活动。

(九)城区面貌更加靓丽

城市更新取得实效,完成4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23处“口袋公园”,在196个小区建设4507套智慧路灯,完成172条道路及36片里巷小区道路养护,解决25个小区低洼淹泡问题。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和韵道、畅韵道等11条道路完成建设,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新建5G基站33处,我市首条高位视频智慧停车运营路段泰兴南路路段投入运营。垃圾分类有效实施,创建6个精品小区,全区12个街道生活垃圾设施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3.4%,达标天数比例达67.2%。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预计达到66.7%,无劣V类水体。加快推动土壤整治修复,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完成6万平方米月牙河沿岸绿化工程。切实加强河湖长制管理,河湖长制年度考核取得优秀等次。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水利部节水型社会达标审核。

(十)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新增就业1.65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天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人才环境持续优化,“海河英才”落户河东2042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3万人,发放失业金及失业补助金9400余万元,受助7.5万余人次。教育资源优化提升,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5个,打造2个民办学前教育品牌。行知小学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个。接收新建配套幼儿园4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20个。成立7个教育集团,七中教育集团太阳城学校、东局子学校、第一幼儿园振业分园、第二幼儿园金地分园交付使用。新建中小学特色实验室15个,“双减”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健康天津行动有力推进,高质量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建立河东区城市检测基地,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一万余人次。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建成河东区红色记忆展厅,申报10项市级非遗项目。举办线上线下“健身大拜年”、2021年天津百万市民健步大会(河东站)、河东区第十一届运动会等系列体育活动,更新健身园26个,新建社区体育园10个,增加体育场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

(十一)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法治河东建设全面提速,连续十年获得市依法行政考核优秀等次。“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深化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区档案馆达标建设进展良好。经济社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共检查企业2.9万家次,督改隐患6074项,整顿企业39家,《中国应急管理报》多次报道河东经验做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食品药品安全、碳达峰碳中和、民族宗教、人口普查、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质效有待继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升级加力,高质量发展基础仍需不断夯实,城区功能品质还需继续完善,改善民计民生任务仍然繁重。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锚定发展目标,奋力攻坚克难,推动河东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是继续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发展第一要务,聚焦坚持人民至上,聚焦“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全力推进“四个之区”建设,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篇章。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生产安全等任务。

(一)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精准精细执行防控措施,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做好应对疫情常态化药品储备,对药品零售企业实施100%分类动态监管,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深入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切实织密织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网。

(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河东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先锋门户作用,抓住北京央企向外疏解契机,围绕河东区产业定位和区域特色,瞄准重点央企国企总部、科研院所、教育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精准对接,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主动引入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资源,确保全年落地京冀企业300家以上。

(三)加快引育产业发展动能

不断完善招商机制,加强招商工作激励,确保引入信创产业、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主导产业企业200家以上。探索资本化招商新路径,用好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资金、国科大成等资本,深化与津联国鑫等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以金引企”“以银招商”,依托金融机构引进更多大项目和优质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推动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技术市场交易额等指标增长10%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做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入库2-3家各类“专精特新”企业。

(四)加快集聚繁荣经济业态

围绕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专项行动,以丰富创新业态、促进扩大消费、繁荣夜间经济为着力点,不断优化商业布局,激发市场活力。加强重点商圈建设,推进万达、爱琴海、嘉里汇等商业综合体调整面积5万平方米,调整品牌200家。支持发布“国潮新品”,积极引入首店经济、品牌消费、网红餐饮等新兴业态和特色品牌。优化夜市经济场景,提升“老门口儿”、幸福里等夜间经济品质,推动夜间经济更加繁荣。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确保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加强军民融合,稳步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助力军工单位多元化发展。推动海河码头项目建设,在棉三码头、天妃码头周边设计打造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

(五)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围绕做强主导产业链条,主动谋划一批产业载体项目,形成“谋划-储备-建设”项目梯队。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造错位发展的特色楼宇,推动海河沿线、天津站后广场等区域楼宇更好匹配资源,全年盘活空置楼宇5万平方米。加快一冷、中航建、二十冶、一热电、三源电力、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等老旧厂房楼区改造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启动有色金属厂、蓝天牙膏厂、北方制衣厂、管乐器厂、一机床厂、第五印刷厂等项目。加快推进沿海河金融创新发展带、金贸产业园区等承接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园区13号地、煤建五厂等地块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麻纺厂地块整理收储和东孙台、工大4、5号地、汪庄子1号地、际华3522厂等地块挂牌出让。服务上实仰山、中交春映海河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国家海洋信息数据中心开工。

(六)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落实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深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加强窗口作风建设,继续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做好街道“一窗综合受理”和社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加强涉企政策统筹,探索推进惠企政策“一口发布”。创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带头、职能部门领办、属地街道“吹哨”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行业绩考核制度,着力推进嘉华、嘉盛、嘉瑞3家集团公司优化经营策略、加强成本管控、解决遗留问题、强化风险防控,激发国有资本平台作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运营效率。

(七)持续提升城区品质品位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启动新一轮46个、2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善菜市场、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启动工业大学地块内等8条配套道路施工,完成中能建麻纺厂路等13条道路建设,做好地铁4号线、10号线站点周边路段提升改造。推进金阜桥、兰峰道变电站建设,建成万东路(雍祥园)、太阳城皓林园、金地小学、第13、16幼儿园等公共配套设施并交付使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分步实施公园、公厕、环卫设施、夜景灯光等提升改造。精准扩大停车资源供给,优化完善现有泊位体系,提升静态交通智慧管理运营服务水平。推动垃圾源头减量,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片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开展雨污混接点排查改造,全力做好防汛排涝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城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全区燃气机组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实现增减平衡,PM2.5年均浓度同比降低,不高于44微克/立方米。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全年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实现66.7%以上,全部消除劣Ⅴ类和黑臭水体。全面加强河湖长制管理,做好用水总量控制,深入实施水污染源治理。严格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八)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高质量实施20项民心工程。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险扩面排查力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人员、小微企业、劳务派遣组织的参保率。完善兜底保障体系,发挥“四级网格”作用,实现社会救助从“被动申请”向“主动发现”、从“刚性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变。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服务儿童群体,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做好河东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运营管理。做实做强天铁街道,承接好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落实退役军人优抚优待与接收安置政策,推进军地互办实事,不断提升双拥创建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65万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海河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加强企业用工规范指导,着力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用情发展养老事业,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信息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兴办和社会化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力争13个街道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养老机构评星定级,促进养老机构向标准化、规范化及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广智能平台应用,打造更多智能设备应用场景项目,完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等群体关爱帮扶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九)着力发展教卫文体事业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到2022年底取得初步成效。4所新建配套小学、2所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700个,学前教育学位720个。推进集团化办学,建设5个特色学区,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推进健康天津19个专项行动,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工作,推进免疫规划门诊内涵建设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6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加强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建设。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持续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积极拓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功能,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基础建设维护工作,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动河东区文化馆新馆剧场、展厅等区域设施建设,强化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全年举办动态文化活动不少于150场,高水平举办河东区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丰富群众体育生活,组织河东区“排球之城”等系列赛事活动200场次以上,新增体育场地2万平方米。积极实施体育产业规划,实现河东体育场社会化运营。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举办非遗展示活动不少于100场,启动古籍数字化工作。推进河东区博物馆和非遗馆A级旅游景区打造。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文旅企业研发特色文创产品。

(十)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继续加强双拥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全域科普,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深入开展化解信访积案三年攻坚专项行动,集中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加快推动中山门D地块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相关手续办理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确保社会治安形势稳定。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扛起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责任,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主动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继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营造和谐和顺的民族宗教氛围,加强与台商的经贸交流,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统计、侨务外事、人口、信访、保密、档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我们要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抢抓历史机遇,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建设!


                                       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1月21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