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2-22 09:22



——2023年1月4日在河东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昭遂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河东区2022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四个之区”建设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质态势。

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预计增长3.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至9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完成3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9亿元,保持平稳运行;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5.4万元;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疫情防控坚决有力

坚定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严格抓好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地实施。持续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稳妥有序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出台河东区“稳经济20条”“稳经济接续政策24条”,推动退税减税降费、国企房屋租金减免、稳定扩大就业等各项经济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

(二)协同发展成效凸显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争取各类优质资源,中电(天津)智慧城市、中北电节能、大唐信服、询盘云、中电新兴能源有限公司和中电智慧河东、国机集团研究院检验检测平台、渤银理财公司等一批北京方向企业、项目相继落地河东。全年预计新注册京冀企业(项目)600家左右,增长8.3%,注册资金38亿元左右;其中北京企业(项目)125家,增长19%,注册资金18亿元左右;与中核汇能签订屋顶光伏项目协议,投资额预计达到29.1亿元;新增北京单位在津落地重大项目30亿元左右。

(三)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创新转型步伐加快,引进信创产业、科技金融、平台经济等主导产业企业541家,服务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67家、雏鹰企业123家、瞪羚企业7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5家,电气院评为第三批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该项领域“零”的突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71亿元。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活跃,承办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天津赛区晋级赛。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活动,11个项目全部实现“揭榜”,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进展。我区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政银合作成果巩固提升,进一步深化与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转型投资资金合作,成功推动君联资本等优质基金管理人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

(四)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市场活力韧性显现,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增长8.1%,注册资本(金)增长21.1%。商业消费提档升级,调整商业载体面积3.4万平方米,调整品牌120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乐购津城畅享全球”新品首发节、二次方产业园开园等活动,联动政银企发放消费券20万元。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爱琴海老门口儿、万达幸福里、棉3街区等7个夜市开街运营,西安“大唐不夜城”项目签约落地,服务金茂汇商业综合体年底如期开业。文旅商进一步融合,举办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活动、非遗保护等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

(五)载体空间扩优提质

楼宇载体腾笼换鸟,全年盘活空置楼宇5万余平方米,持续推动海河沿线、天津站后广场等重点区域楼宇匹配资源,引进渤银理财公司、易捷云企业管理、君胜建设等一批优质企业。“三老”加快盘活改造,由原建委大院改造而成的全国首家二手商品流通产业园已开园营业,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入驻企业200家以上,二十冶文体创意园实现整体运营,棉3街区升级改造并引入一批招牌企业入驻,中航建平台经济园区已落地32家平台及各类企业。

(六)重点项目提速建设

重点建设项目加快进度,全年新开工项目12个、计划竣工项目12个,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环境信息保障基地、天铁装备升级改造、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并实现纳统,天铁干熄焦发电、一纺机·凯旋门、格调榴园等项目实现竣工达产,嘉里二期、金茂一热电三期、中海城市广场三期、上实仰山、中交春映海河、农垦含章雅著等项目正在有序施工。重点承接平台提质升级,金贸产业园麻纺厂路和地毯厂路2条道路建设完工,国机集团电气传动与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及提升试验平台、第一机床厂城市更新项目已完成备案,成功引进五冶集团天津分公司、电信建设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电气院已成功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七)改革开放纵深突破

在全市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率先公布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在全市创新推出信用承诺审批提醒、容错办理服务,完成天津首家分质供水企业设立,“一次办”比例达到99%,“网上办”比例达到98%,“马上办”比例达到94%,位于全市前列,重点投资项目“一项目一专班”机制实施见效。国企改革有序开展,国资国企67项改革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累计出清僵尸低效空壳企业24家,深度参与中电智慧河东、二次方电商流通产业园、光伏能源等优质项目,实现国资布局转型优化。诚信体系建设巩固拓展,归集各类信用相关信息超百万条,“信易+”应用持续推广,“信易+服务岗”被市认定为便企应用,全区企业信易贷注册量1087家,持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双公示信息达九千余条,多措并举助企纾困。财税管理改革深化实施,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所有部门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开源节流。债务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加强债务源头管控,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八)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助力结对县乡村振兴建设,拨付甘肃省宁县、迭部县财政援助资金8380万元,实施项目43个。动员社会力量募集款物1076万元,用于支持结对县基层党建提升、疫情防控、改善民生等项目。加大产业合作力度,引导7个项目落实产业投资5000余万元。大力开展就业帮扶,带动宁县、迭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5636人。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引导14506人、479家单位注册天津市消费帮扶平台。强化卫生、教育等方面全方位交流,选派6名党政干部、64名卫生、园区、党务专业技术人才赴结对县开展工作,开展“手拉手”线上帮扶,健康义诊等各项活动。

(九)城市建设品质升级

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完成46个小区、250.7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载体能力大幅提升,4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年度前投入使用,完成博山道、月牙河北路等十余条道路及市政管线建设。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无废城市”加快创建,完成新建垃圾分类箱房260个、分类棚亭286个,“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新建停车场8处、公共停车泊位1008个,上杭路街域实现停车泊位智能化。生活环境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7.7%,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73.7%,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66.7%,无劣V类和黑臭水体,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集中清理整治涉河问题1300余个,完成市考断面现场排查和22个老旧小区的雨污合流制及混接点改造。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重点计划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行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华腾和国丰智慧供热节能改造项目启动建设。

(十)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综合施策推动就业,搭建用工招聘“云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和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一揽子“育苗”政策支持,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专项服务,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人才环境持续优化,打造“翔东计划”升级版,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开展“海河英才”专场招聘会,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零要件”落户服务绿色通道。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退休审批流程更加优化,劳动仲裁调解作用进一步强化,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建设,完成4个保租房项目认定工作。打造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引领基地,新建8个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实现13个街道嵌入式综合体全覆盖。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投入使用4所新建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20个,新建2所配套小学,接收2所配套小学和2所配套幼儿园,全区首家营利性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伯苓高级中学落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数字健共体“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全覆盖,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增25项服务项目,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护服务万余人次。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举办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新增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1000平米,群众文化场馆建筑面积达到每万人345平米。完成40个健身园、2个笼式足球场、5个社区体育园、2条健身步道、1个全民健身中心建设。

(十一)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高标准实施“八五”普法,法治化水平加速提升,法治河东、平安河东、满意河东建设更见成效。退役军人各项优抚优待政策高效落实。深化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区档案馆达标建设进展良好。经济社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共检查企业5.38万家次,督改隐患问题1.16万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食品药品安全、民族宗教、人口普查、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经济全面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新旧动能转换需进一步提速,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需要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擘画蓝图,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首要任务,推动河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抓发展放在首要突出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建设新篇章。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全力保障经济行稳致远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持续巩固经济恢复性稳定发展基础,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兑现进度,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充分释放。全力保障人流物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正常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的先锋门户作用,持续在主动对接、深度融入、精准服务上升级加力,面向央企及下属企业、科研院所、教育医疗机构等各类优质资源,着力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科技金融等新兴业态,努力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来我区投资布局,全年落地京冀企业520家以上,实现优质企业项目的有效聚拢。

(三)持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加大引入主导产业企业力度,持续开展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成渝都市圈等地区的招商走访活动。推动产融结合,深化与海河产业基金、津联国鑫等优质投资机构的合作,依托金融机构引进大项目、培育优质企业。坚持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加大“雏鹰”“瞪羚”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市级孵化载体,建立“揭榜挂帅”常态化机制,继续举办“海河东岸创新沙龙”系列活动,加强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确保新增“专精特新”入库企业3-5家,新增民营企业2000户以上,全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四)着力推动消费业态升级

围绕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加快服务俄欧风情街项目竣工开业。持续推动各大型商业综合体业态布局优化调整,确保完成调整面积5万平方米、品牌200个,引入新兴业态和特色品牌的天津首店及区域首店30个。打造夜经济消费热点,开展“夜购”“夜游”“夜品”“夜赏”等四大主题板块活动,引导棉三文创、阳光星期8集装箱等夜市错位发展,打造3-4个夜市项目品牌。

(五)加快开展承接载体建设

积极推介优质楼宇资源,打造特色楼宇,推动形成错位发展的楼宇布局,全年盘活空置楼宇5万平方米。加快土地出让进度,推动汪庄子、际华3522厂等地块尽快达到出让标准,推动东孙台、工业大学等地块实现挂牌出让。持续推进沿海河发展带、金贸产业园区等都市产业重点片区建设,全力推动棉三发电厂、帅超科技园(东院)等老旧厂房楼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停车、一商学校实训楼等纳入市级重点项目,服务天铁装备升级改造、中交春映海河、上实仰山等项目加快建设。

(六)深入践行重点领域改革

打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收官战,持续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制三化”改革,完善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操作规程,制定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容缺办”服务清单和办事指南,推动“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确保“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比例均保持在90%以上,不断提高营商便利度。进一步健全“向企业报到”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区级领导带头、职能部门领办、属地街道“吹哨”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区属国企结构布局,加快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功能改革。加强“智慧国资”平台建设,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

(七)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

强化劳务协作,开展助力结对县务工人员稳岗就业行动。强化消费帮扶,完善推广天津市消费帮扶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平台购买帮扶产品,深挖社会力量购买潜力。强化产业帮扶,鼓励引导企业到结对县参与产业振兴发展,探索园区、项目共建。加大教育、卫生、党务、园区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派力度,推动教育、医疗、文旅等资源共享,不断巩固东西部协作成果,推动结对县乡村振兴加快升级。

(八)不断提升城区建设品质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重点推动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津龙湾周边片区、井冈山路周边片区、管乐器厂等项目早实施早建设,加速六纬路逸庭苑、明波公寓等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万川路、崇州路等道路正式开通,推动阳光里、工业大学3号地、东宿舍、大华等地块项目配套道路建设,完成绿化提升面积15万平方米,改造4个口袋公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市领先,全面加强河湖长制管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九)切实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坚持就业优先,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不低于1.65万人,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大力引进培育优秀人才,深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翔东计划”升级版,做好人才家庭保障和发展机会支持。用情发展养老事业,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兜底功能,不断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信息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智能平台应用,打造更多智能设备应用场景项目,完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等群体关爱帮扶体系。

(十)巩固发展教卫文体事业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学区化办学,建成3所优质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集团化办学规模,深入推进品牌高中建设,引进1-2个名校品牌,增加义务教育学位2880个,同时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管理基层公共卫生建设精细化,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区二级中医医院建设,高标准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做好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高水平举办天津市第十二届暨河东区第十四届家庭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等各类文艺活动,实现群众文化场馆建筑面积达到每万人370平米的工作指标,持续服务海河码头项目建设。丰富群众体育生活,举办河东区第12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三届社区健身运动会等赛事,丰富“15分钟体育健身圈”内容,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万平方米。

(十一)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继续加强双拥工作,落实退役军人优抚优待与接收安置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持续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加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确保社会治安形势稳定。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扛起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责任,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主动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营造和谐和顺的民族宗教氛围,加强与台商的经贸交流,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统计、侨务外事、人口、保密、档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河东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