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关于河东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3-12 10:40

——2024年1月17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天津市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昭遂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我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落实市、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愈加艰巨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为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四五”规划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四个之区”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至9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5亿元,同比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46亿元;新增就业1.69万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4.4%以上;节能减排完成目标任务。

(一)协同发展联合提速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实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引入中国通建设计院天津分公司、泰瑞数字孪生、中熵科技、中集建造、凡泰极客、华控智加等一批优质企业、项目,与河北省邯郸市、首程控股、中新联进出口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新注册京冀企业668家,增长23%,其中北京企业172家,增长48.3%。认定北京方向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30.7亿元。

(二)发展动能稳步积蓄

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围绕数字经济、医疗器械、平台经济等产业,赴京冀、长三角、川渝、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百余次,对接企业600余家,引进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34家,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企业7个,服务评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雏鹰企业135家,华勘环保、众华智慧等6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小巨人企业1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5家。技术合同登记额达78.69亿元。“天津市海岸带地质过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及“金属矿山地下水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立现代物流发展商会,举办2023智慧海洋研讨会,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加强金融服务赋能,发挥渤海银行龙头作用,渤银理财开业运营。强化基金引导作用,成立桥园基金营地,与40余家知名基金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寒武科创、博悦私募等8家基金注册。营造科技创新氛围,聚拢驻区大院大所成立“智能电气电力”产业联盟、“智慧核能”“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与清华大学天津校友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元宇宙创新职业技能大赛,引进河东区创新数据产业研究院。

(三)发展活力逐步提升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服务推动荣尧智慧科技等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14756户,同比增长28.86%,民营企业净新增2970户,同比增长43.55%。发展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中海俄欧风情街于6月底顺利开街;棉3创意街区申报成为市级旅游休闲街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区综合体商业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8个综合体和1个街区已调整面积5万平方米,调整品牌227个,引进首店品牌85个,全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深入推进直沽文化繁荣区建设,区非遗项目达149项,4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被评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推进金茂、直沽、棉3三座海河码头建设。策划文旅消费活动,开展棉3抖音嘉年华、街舞大赛、中海河畔音乐计划等主题活动,举办促消费活动400余场,落地4个市级消费活动,阳光星期8等5个夜市开街运营。

(四)产业载体增量提级

楼宇资源不断优化,提升改造冠福大厦、创智大厦、万隆太平洋大厦等老旧商务楼宇,完善楼宇配套设施,拓展空间利用水平,盘活空置楼宇5.5万平方米,打造天星河畔广场、晨景大厦、万达中心等特色楼宇。老旧厂房加速开发利用,棉3发电厂项目已营业,形成集美术馆、小剧场、艺术空间、潮流餐饮的多功能复合商业载体;依托蓝天牙膏厂老厂房建成河东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扎实推进棉3创意街区转型升级,文创、科创类企业占比提升15%以上;二次方城市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208家,成功入选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园区;中航建平台经济园已入驻37家企业,入驻率超90%。

(五)重点项目有序建设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重点在建、储备、谋划项目达到132个,一热电三期、中交·春映海河、农垦·含章雅筑、桥园吉姆都市冒险世界一期、万欣城三期、太阳城25和26号地等已竣工,上实·仰山、龙湖·砚熙台、大华·清水湾、中海城市广场三期、嘉里中心二期、天铁装备升级改造项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环境保障基地等有序施工,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推进建设,与中集建造、二十冶、百度赋能中心等34家企业签约合作。新项目支撑不断强化,华勘集团落户金贸产业园,津龙湾、井冈山路项目完成一期地块出让,东孙台、金贸产业园11-D和15号、新开路等地块实现出让。

(六)深化改革落实到位

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率先建立“跨省通办”无差别服务试点区。156项审批事项实现“一口受理、一口出件”,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明确167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比例达到97%以上。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服务东孙台项目地块出让后18天实现开工,刷新全市审批速度记录。推进“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严格落实“一企双负责”机制,平台问题按时办理率100%,解决率、答复满意度、解决满意度均在99%以上。持续优化诚信建设,诚信日常监测排名全市前列。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盘活闲置房产近8500平方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用好中央系列支持政策,发行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8000万元,压实承债主体化债职责,守住债务风险底线。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动

持续助力宁县、迭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两县乡村振兴建设。宁县、迭部县收到财政援助资金8320万元,实施项目59个。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3场,协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5816人。加强消费帮扶,协助帮扶销售1.84亿元。向结对县捐赠款物913.5万元。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选派6名党政干部、60名技术人才赴结对县开展工作。积极开展教育、健康、文旅、“万企兴万村”活动。

(八)城区建设生态宜居

优化小区居住环境,提升改造老旧小区4.17万平方米。改善区域道路交通情况,推进阳光里、东宿舍、工业大学、大华清水湾等地块周边配套道路及管线建设,完成十三经路等道路管线项目建设,万川路界外雨水工程加快推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民心工程41个子项任务全部完成,建设4座口袋公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疏通管道60余公里,解决各类污水外溢200余起。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监督考核及暗查暗访,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和“清河湖”专项整治行动。人居环境更为适宜,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重点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双碳”工作,构建屋顶光伏、“零”耗综合服务站等多个应用场景。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服务更加精细,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

(九)民生福祉普惠共享

强化人才保障,与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营造良好的人才流动大环境,深入推进“翔东计划”升级版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举办各类招聘会76场,全年新增就业1.69万人。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计划,恢复创业担保贷款业务,为初创企业提供开业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一站式”创业服务。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发放低保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95亿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成8家胸痛救治单元,推进29.9万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116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业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2家、提升6家一级老人家食堂,新增406张家庭养老床位,河东区银发产业园开业运营。提升教育供给能力,新评定公办二级幼儿园4所、示范幼儿园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成立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80个。建成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378平方米,河东体育场正式对外开放。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各类文艺活动417场、非遗展示活动519场。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举办河东区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00余场。新建排球场等户外运动场地6个,更新社区健身园21处。成功打造3个特色品牌退役军人服务站,圆满完成“天津市十二届双拥模范区”综合考评。

(十)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现新突破,河东区获评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培育打造“枫桥式”司法所。守牢安全生产,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4万余次,查处一般隐患7500余项、重大隐患73项,全部整改到位。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食品药品安全、民族宗教、人口普查、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压力和挑战:经济结构仍需转型升级,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京津冀协同要求深度融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较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任务依旧艰巨。需要全区上下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时代机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也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河东实践走深走实的攻坚之年,全区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塑造河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贡献力量。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新增就业1.65万人以上。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力服务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落地,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发挥河东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锋门户优势,保持与市级部门、京冀政府、行业协会等走访对接,用好驻区央企国企、大院大所平台资源,依托“智能电气电力”产业联盟、“智慧核能”“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瞄准驻区央企关联企业和北京央企疏解资源,发挥金贸产业园区“1+16”重点承接平台作用,聚拢央企二三级总部、京津冀区域高能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全年落地京冀企业600家以上。深化各领域互通,主动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总体布局,筑牢首都生态环保“护城河”,打造我区特色人力资源产业园、京津冀AI教育产业示范园,加强三地优质教育、人力、政务服务等资源流动。支持北京“新两翼”建设。

(二)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体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与活力。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针对区内央企下属公司及龙头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成龙配套、延链补链,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巩固“6+1”主导产业,做优“地、电、核”特色产业,抢占数字经济前沿赛道,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高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化与银行、保险、基金等重要金融机构合作,发挥桥园基金营地对接作用,加强与海河产业基金、津联国鑫等优质投资机构合作,用好津嘉首程、海河嘉君、天津博正力生大健康等基金,力争推动1家企业启动上市,引进金融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6家以上。加速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有影响力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载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与天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家,新认定各类专精特新企业5-8家。

(三)持续推动消费业态优化

高起点建设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数字娱乐,文旅、体育、国潮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释放金茂汇、中海俄欧风情街等商业载体消费活力,加快推进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二期项目,升级棉3创意街区,形成“文创+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天音”特色演艺街区,落地吉里国际艺术区,举办天津特色文化节、消费节等娱乐活动。深度挖掘直沽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数字经济,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整合天津本地知名品牌,培育特色文创产品,加快直沽记忆文化创意体验基地项目建设,制造消费热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能源产品、药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商圈、综合体优化业态布局,调整商业综合体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品牌200个以上,新增首店品牌30个以上,做强“老门口儿”“幸福里”等夜市品牌,改善优化海河沿岸整体景观,加快海河码头建设,推出新的海河游船线路,形成游船观光、水上运动和消费载体串联效应,发展海河东岸夜间经济。

(四)更新提升产业载体能级

着力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和有机更新,发挥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支撑作用,推进一机床、津龙湾、井冈山路片区高效率建设,一机床项目引入智能科技、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及文商旅融合等优质企业;启动金贸产业园区11-D和15号地块、新开路地块、一冷片区、太阳城A2地块等项目;加速推进智慧公共服务信息化(算力中心)等项目;服务中海城市广场三期、嘉里中心二期、上实·仰山、龙湖·砚熙台等建设。充分盘活利用老旧厂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谋划天津站后广场、大直沽、富民路、育才路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推动有色金属厂、帅超科技园(东院)等提升改造,建设3-5个有主题、有特色的都市“微”产业园,形成投资新增长点。挖潜海河沿岸资源,推动棉3创意街区产业升级,发展金贸、二次方、鑫创等重点产业园区。做强楼宇经济,盘活空置楼宇5万平方米以上,打造3座特色产业楼宇,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天星河畔广场“国际航运物流”特色楼宇示范作用,推动区域内商务楼宇错位发展,提升冠福大厦、三联大厦等楼宇整体风貌,为中储智运大厦、中海城市广场、海河金茂广场等重点楼宇招商引企。加大汪庄子1号地、际华3522等地块出让力度。

(五)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场景范围,探索备案事项与审批事项联合办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落实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改革方式。建立园区企业服务工作站,针对项目备案、施工许可等多个投资建设事项,推出“投资项目服务套餐”。推动“综窗”建设,不断提高“综窗”进驻事项比例,加强“京津冀区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共建联盟”合作交流。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做好“三量”工作,摸清存量资产底数,推进区属国企投融资改革。

(六)稳步推进东西部协作

强化劳务协作,开展助力结对县务工人员稳岗就业行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计划。强化消费帮扶,完善推广天津市消费帮扶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平台购买帮扶产品。强化产业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等市级活动,推动与两县共建产业园区合作。强化人才支援,加大教育、卫生、园区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柔性选派力度,做好结对县干部人才来津挂职工作。强化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教育等方面交流,巩固脱贫成果。

(七)优化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补齐老旧小区民生短板,加大城中村改造,完善停车充电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落地。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梭南道、银梭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动津滨大道辅道、雪莲南路污水管线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沙柳南路(津塘路至龙图道段)、大桥道项目。落实绿色低碳要求,强化河(湖)长制,深入开展入河污染溯源整治,科学编制“幸福河湖”建设规划。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做好垃圾分类,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工作,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八)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实施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促进就业创业,建立项目建设与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做强做优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65万人以上。引育创新人才,深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翔东计划”升级版,畅通引才渠道,给予人才落户、住房等服务保障。兜牢民生保障,启动门诊就医“绿色通道”,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力度,落实儿童救助保护,全年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以上。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新建1家一级老人家食堂,提升改造2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九)大力发展教卫文体事业

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增2所配套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00个,推进品牌高中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5+5+11”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格局,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水平,推进河东区中医医院选址、天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疾控体系综合改革,实现12家免疫规划门诊智慧化全覆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百余项群众文化活动,每万人群众文化场馆建筑面积达到385平方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新增非遗项目11项以上。加大直沽历史文化宣传力度,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完善“15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场地7处,更新社区健身园8个以上。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落地龙舟赛、冰雪嘉年华等赛事活动,打造智能化综合场馆。

(十)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织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开展全民普法,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全面推进法治河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警网联动”。持续推动双拥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五个法治化”工作要求,持续推进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开展“零转重”专项行动,常态化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有序。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扛起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责任,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主动仗。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营造和谐和顺的民族宗教氛围,加强与外商的经贸交流,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统计、侨务外事、人口、信访、保密、档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依旧艰巨复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高质量发展时代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开拓创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四个之区”建设,为天津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河东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