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度经营主体年报公示工作结束。为提升经营主体年报公示积极性,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河东市场监管局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全面提升年报工作质效。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河东区企业年报率96.16%,位列全市第三名,个体工商户年报率94.28%,位列全市第四名,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全区一盘棋,善用“加法”
上下齐心,合力攻坚。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全程督导推进,攻坚阶段开展“日调度”,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5+2”“白加黑”的工作劲头全力冲刺。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心合力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联动协同,精准催报。与税务、海关部门合作,分四阶段短信精准催报,共发送短信10万余条,让经营主体充分知晓政策,大力防范年报诈骗。召开河东区19户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公示工作推动会,开展“年报+楼宇”助企活动,宣讲法律法规,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创新宣传,多维推广。制作《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喊您报年报》分类宣传视频(企业/个体),分阶段在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政务服务办、楼宇办等政府部门及商业综合体屏幕投放,并运用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传播。同时结合信用服务月、“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多渠道强化宣传覆盖。
依法规范,活用“减法”
数据互通,源头治理。实现天津市首个与公安系统数据互享互通,通过公安人像识别技术,有效打击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营业执照等“虚假登记”和“非法登记”行为,显著提升了全区经营主体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清理吊销,优化存量。加强对长期停业未经营经营主体的清理工作,引导经营主体守法诚信经营、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存量企业的质量,对187家“僵尸企业”开展清理吊销工作,压实年报底数。
智慧赋能,巧用“乘法”
智能助手,提升效能。在全市率先推出AI 智能小助手 “直沽蓝”,24 小时 “一站式” 为企业提供年报及信用修复咨询服务,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优化了政务服务体验。“蓝蓝” 上线以来,已被新华社报道2 次,点击率高达 56 万,同时已部署在天津市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服务全市经营主体。
平台支撑,精准推进。通过智能比对、精准筛选等功能,对河东区31个重点楼宇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监管、知识产权等许可领域开展全维度数据监测与分析,建立动态催报机制,提升年报报送效率和质量。
借力总部,妙用“除法”
总部引领,协同推进。聚焦大型连锁企业分支机构年报工作的痛点难点,通过技术赋能与流程优化,探索升级改造年报系统,逐步实现总部企业年报统一查询、集中填报等功能。对河东区食品领域3家、药品领域2家总部开展调研,逐步开展“新”填报模式。
规范代理,源头把关。与财政、税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规范河东区191家代理记账行业,严肃查处代理记账机构虚报、乱报等违规行为。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年报业务能力,从源头规范年报代报服务。
下一步,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将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依托市场智慧监管平台,加强重点行业分类监管,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用信用赋能监管创新,构建“亲商安商”新生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