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河东区文件  >  区政府文件
名    称 :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102000144717R/2021-00030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河东政发〔2021〕1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

现将河东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河东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2021年1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上

河东区代区长    周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期间的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河东区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7%,结构明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河东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高标准实施“五大对接工程”,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国电投、中航建、中建六局、中铁物资等一批央企国企二级总部成功落地。中海、中储、中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资总量近300亿元。完成金贸产业园区城市设计阶段性方案,中能建自主创新产业园基本建成。园区配套路网不断完善,整体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二)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

“金贸河东”取得新进展。渤海银行总行迁入我区,实现持牌法人金融机构零的突破,并成功在香港上市,全区各类银行品牌28个,存贷款余额2700亿元。商务商贸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以7座商业综合体、8家大型超市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东部新商圈。夜间经济活力绽放,“老门口”夜市列入全市重点示范街区,棉三、嘉里汇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累计打造亿元楼宇24座,盘活率和使用率居中心城区首位,海河东岸新经济新业态聚集初步显现。新兴产业加快壮大。引入易众包、深圳红海人力、上海杏泽、易居网等9个平台类项目落户,互联网平台经济形成新支撑。香港影谱互动、快仓智能科技等一批信创企业签约落地,信创产业优势初步显现。总部经济加快聚集,全区总部企业数量达到29家。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累计入库561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超过100亿元。16家科技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4家科技企业完成OTC挂牌。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雏鹰企业96家、瞪羚企业8家,天津市医药集团研究院成为中心城区首家大型医药研究总部。人才支撑效果凸显。累计建成6家科技园区、1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海河英才”落户8436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6.07万人。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深化。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稳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强化金融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脱贫攻坚成果丰硕。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6亿元,累计完成消费扶贫1.45亿元,助力甘肃省迭部县、宁县实现脱贫摘帽。深化与长春市二道区对口合作,促进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70微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48.6微克/立方米, 2020年达标天数市内六区排名第一,优良天数超过251天,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河道断面水质持续好转,连续三年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标准。已用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实施“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惠企21条”等一系列政策。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以内,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率达到83%。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梳理区属国有企业产权股权,依据功能定位打造三家平台公司。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12亿美元,招商引资总投资额达1700亿元,进出口额实现287.6亿元。

(五)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规划引领布局。科学编制河东区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累计实施地毯厂等27个地块2620亩土地整理,出让阳光里、工业大学3号地等9个地块540余亩土地,汪庄子1号地、韶山道平房等50个地块1800余亩土地实现净地,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载体和空间。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建成万达中心等30个重点项目,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建成龙峰嘉园、龙峰馨园等27.4万平方米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智慧城市提速建设。提升5G网络覆盖率,新建5G基站178处,升级改造1032处。持续开展“1001工程”,郑庄子等3处110KV变电站完成建设。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提升改造程昆道、万庆道等19条道路。完成护仓河截污工程,累计完成1159处雨污混接点改造,有效解决5处低洼片区积水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改造加快实施。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累计征拆房屋45万平方米,1.5万户居民受益。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73个1572万平方米。治理违章建筑126万平方米,解决历史遗留产权证问题6669件。改燃并网锅炉房16座,完成供热改造2252.2万平方米。美丽城区加快创建。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136.61万平方米,新建提升8座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2%。累计创建市级美丽社区105个。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旧楼区改造接管项目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河东区被评为“2020年度市级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示范区”。在全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并创建6个精品小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提升改造公厕76座。“创文创卫创城”工作成效明显,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任务,成功入选市级文明城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全社会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城区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工程加大投入。连续五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达到86.4%,比2015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就业16.5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以内,零就业家庭连续五年动态为零。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政策,连续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2.3亿元,社会救助绩效考核工作被评为全市优秀等次。建成42个关爱失独家庭的“康乃馨之家”、7个服务流动人口的“蒲公英之家”。“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实施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12个街道37家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市场化运营,开办老人家食堂176座,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基本形成。实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两年攻坚行动,累计新增各类幼儿园60所,新增幼儿学位16150个,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4.2%。便民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提升改造标准化菜市场18家,培育早餐示范店13家,投放蔬菜大篷车30辆,打造天山路等7个社区商业中心。

(七)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建成太阳城学校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凤凰小学等3所小学,改扩建2所学校,加固改造6所学校。推进优质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成立4个教育集团,4所高中被评为天津市“特色鲜明学校”。成立12家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完成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居民29.5万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完成河东区文化馆、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项目建设,实现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01项。建成体育公园9个,投放健身器材3860件,成功举办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市区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5.8%,比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法治河东建设全面提速,连续十年获得市依法行政考核优秀等次,“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平安河东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和消防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亡人、零事故。退役军人服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深化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区档案馆达标建设顺利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区政府质量工作评价等级达到A级,第七次人口普查完成阶段任务目标。外事、统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高位推动中央和市委巡视问题整改,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忠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完善为民服务网络,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大幅精简会议文件,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政治生态得到持续净化。

各位代表,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依法科学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眼抓“六稳”、促“六保”,积极落实系列政策措施,分级分类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全面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秩序。主要经济指标在第三季度就实现了扭负为正,全区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守护了河东安全,守卫了群众安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河东力量。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中央和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区领导班子接续努力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得益于市区有关部门、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区广大人民的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对新形势的认识不够深入。主动谋发展、求突破的意识亟待加强;二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三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法治化、精细化管理亟待加强;五是干部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担当作为、敢闯敢干的工作作风亟待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河东将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城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更加凸显,金融创新、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河东基本建成,智慧河东、平安河东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东;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十四五”时期是河东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不懈奋斗。

“十四五”时期河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实现转变,加快建设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围绕“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创造良好开局。

“十四五”时期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基本建成创新转型示范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等产业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积厚成势,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更优化更便捷。

——基本建成城市更新实践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空间优化升级,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城市管理智慧精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城融合发展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产业布局、空间布局与区域战略定位相适应。重大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老旧城区焕发新活力,城区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

——基本建成直沽文化繁荣区。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城区创建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直沽文化更好挖掘传承,历史风貌建筑和文化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

——基本建成宜居宜业承载区。生态文明明显改善,城区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美丽河东充分展现。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更加安全稳定。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是:

(一)引育新动能新业态,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

1.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区。

2.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壮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

3.引育发展新动能。瞄准信创产业、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5.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建立健全国有投融资运营平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6.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制三化”改革。尊崇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真心真诚为企业排忧解难纾困。

(二)提升城区品质品位,建设城市更新实践区

7.优化城区规划布局。立足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积极打造 “一轴”“两翼”“多点”产城融合产业空间新格局。

8.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构建街道社区两级生活圈。

9.加快城区升级改造。推动土地利用与高端高新产业导入相结合的精准盘活。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和多元功能开发。

10.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以“绣花功夫”打理城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探索“飞地”创新管理机制。

(三)丰富城市精神内涵,建设直沽文化繁荣区

11.全面提高文明程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持续开展文明城区创建。

1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1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4.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直沽文化底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用好直沽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旅游资源。

15.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建立健全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群众性体育组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宜居宜业承载区

16.打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打造蓝绿活力空间。

17.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完善失业风险防范机制、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18.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打造学习型城区。

19.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

20.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2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2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全力做好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慎终如始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新动能引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金贸产业园区、中航建项目等承接载体建设,推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商务总部、科研院所、新经济领军企业等优质资源向河东集聚,分类有序承接北京疏解的产业、项目和人才,加强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持续强化精准扶持,促进政策、资本、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科创平台打造,密切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量质并进。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落实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政策,进一步放宽青年和紧缺人才落户通道。创新高端人才引入机制,聚焦产业图谱编制引才图谱,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绘制好“资源地图”和“产业地图”,积极构建信创产业、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擦亮河东“金”字招牌。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智慧商圈建设,推动商业综合体业态调整,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品牌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打造夜间经济升级版,以夜经济点亮夜河东。

(二)立足机制创新,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优做活嘉华、嘉盛、嘉瑞3家集团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建设。深入实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措施,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壮大规模,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一制三化”改革3.0版,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区、街两级中心集中办理,落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上门办”,提高服务效能。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改革。成立河东区投资促进中心,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优化招商服务流程,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推行全链条服务,打造招商引资立体宣传格局。建立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实施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招商,积极开展“云招商”活动。创新载体平台合作模式。采用“基金+平台”模式,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建设产业承接平台和企业合作项目,为成长型企业提供集产业链融合、生产性服务、商务生活设施和创新文化为一体的良好成长环境。聚焦金贸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区域合作开发模式。创新为企服务模式。强化重点企业项目服务落实机制,开展“点对点”式精准服务,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实施街道向企业报到考核体系,落实属地街道主动服务企业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对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人员发生的护理服务费用,按照70%左右的总体支付水平给予基金支付,覆盖全区45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

(三)立足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实现新发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城市生命体理念推进规划建设管理,科学配置空间资源,做好河东区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增强资源要素聚集承载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削减污染气体排放总量,实施月牙河流域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地块土壤整治修复,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城区升级改造。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纤全覆盖,新建5G基站40座。完善次支路网,加速畅韵道、龙峰路等配套道路和博山道等卡口断头道路建设,加快娄山道、雪莲南路等在建道路建设进度。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低洼淹泡片区问题。用好土地、楼宇、老厂房资源。做好汪庄子1号地、振中路减速机厂一期等地块推介出让。提升商务楼宇品质,打造更多特色楼宇,全年盘活闲置楼宇6万平方米,保持中心城区楼宇入住率领先位次。坚持启动运营一批、转型升级一批、跟踪服务一批,做好“一冷库”等老厂房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创新工作举措,激发存量科技园区发展活力。分类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动国山路B地块等前期项目,服务月辉雅苑、信和苑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智运雅苑、雍祥园等项目竣工。推动菜市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1个、提升改造3个菜市场,丰富品种供给模式,拓展经营手段,打造智慧化菜市场。提升市容绿化美化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微改造”,实施卫国道、津滨大道等道路沿线1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工程,深化林废技术应用。

(四)立足成果共享,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高质量实施20项民心工程。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对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支持,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海河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动态兜底机制,做好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确保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联万家”升级服务,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新建4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增养老机构2家、床位116张。推进健康河东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落实健康天津行动计划。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达标,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成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区中医医院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深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大思政”理念,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个,充实义务教育结构性学位2000个以上,新建中小学特色实验室15个,接收4所配套幼儿园,打造1-2个民办学前教育品牌。繁荣群众文体事业。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举办天津市第十一届暨河东区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以天津站、天妃码头、棉三创意街区等为主要载体,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加快直沽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河东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建设社区健身园18个、智能健身园6个、社区体育园2个,健身步道2条,新增体育场地2万平方米。

(五)立足夯实根基,推动城市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和邪教活动。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债务管理,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着力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抓住“关键小事”,提升城市温度。提高网格化管理能力,开展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停车秩序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全区智慧停车项目改革,建设智能一体化停车管理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探索“社区+物业”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整治。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二)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聚焦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确保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办好建议和提案。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

(三)持续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坚持党和人民事业第一的责任标尺,落实“讲担当、促作为、抓落实”要求,锤炼许党报国的党性,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坚持激励与问责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坚决铲除好人主义生存的土壤,大力营造以“为”定“位”、能者上庸者下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抢抓机遇意识,崇尚实干、注重实绩、讲求实效,锲而不舍狠抓工作落地,把担当落在实处、见于“事功”,让干部“敢干”有底气,“会干”有指引,“爱干”有冲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主角、当先锋。

各位代表,新理念引领新征程,新阶段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附件: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