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河东区文件  >  区政府文件
名    称 :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102000144717R/2024-00004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河东政发〔2024〕1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河东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

现将河东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河东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24年1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河东区区长  于瑞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落实市、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胜利完成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河东之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5亿元,同比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46亿元。新增就业1.69万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4.4%。节能减排完成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稳中向好基础持续巩固。

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立足我区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中国通建设计院、泰瑞数字孪生等一批北京方向企业、项目,与首程控股联合成立投资基金。服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电气院等驻区科研院所投资高端设备。华勘集团落户金贸产业园区。与北京市朝阳区、河北省邯郸市加强对接合作,全面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新注册京冀企业668家,同比增长23%,其中京企172家,同比增长48.3%,北京方向投资额完成30.7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梯次推进。坚持“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狠抓项目入库落地,重点在建、储备、谋划项目达到132个,谋划储备项目总体量达347.6亿元。停车一体化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7.6亿元。推动中海城市广场三期、上实·仰山等项目有序施工建设。彩丽园小学等7个项目实现竣工,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开放合作高地加快构筑。围绕数字经济、医疗器械、平台经济等产业领域,赴京冀、长三角、川渝、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百余次,对接企业600余家,引进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34家、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企业7个。强化税源建设,积极引育优质税源企业。成立现代物流发展商会,举办2023智慧海洋研讨会,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与30余家企业、协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宽招商引资新平台,共谋合作发展新机遇。配合保障完成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活动。落实宁县、迭部县财政援助资金8320万元,实施项目59个,捐赠社会动员款物913.5万元,协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5816人。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转动能,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服务赋能发展提质。发挥渤海银行龙头作用,渤银理财开业运营。强化基金引导作用,设立河东区城市运营、股权投资等基金,成立桥园基金营地,推动寒武科创、博悦私募等8家基金注册,与40余家知名基金建立合作关系。完善企业融资需求反馈机制,积极组织驻区银行为4900余家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落实融资需求56.45亿元。全方位助力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增效。成立市级重点实验室和部级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地质海洋与生态”“智慧核能”创新联合体和“智能电气电力”产业联盟,引进河东区创新数据产业研究院。举办元宇宙创新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激光学术会议,与清华大学天津校友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5家,服务评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雏鹰企业135家,华勘环保、众华智慧等6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5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中核科技成功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合同登记额实现78.69亿元。

载体更新拓宽发展空间。顺利出让东孙台、新开路、金贸产业园区11-D及15号地块。加快盘活老旧厂房,建成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推进棉3创意街区转型升级,文创、科创类企业占比提升15%以上,成功申报市级旅游休闲街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低效楼宇改造提升,盘活中储智运大厦、中国铁物大厦等空置楼宇5.5万平方米,打造“国际航运物流”“信创产业”“服务贸易”3座特色楼宇。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增活力,改革攻坚进程持续提速。

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市场化盘活国有资产闲置存量,梳理解决无证房产等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租售并举,盘活闲置房产近8500平方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出租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破解国有企业发展难题,在做强供热、物业管理等传统产业基础上,拓展清洁能源、基金投资、软件平台研发等新领域,努力培育增量,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率先建立“跨省通办”无差别服务试点区。发放全市首张分阶段施工许可证。服务东孙台项目地块出让后18天实现开工,刷新全市审批速度。公安政务服务实现街域化办理。156项审批事项“一口受理、一口出件”,“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比例达到97%以上。持续推进“双万双服促发展”,平台上线企业800家,问题按时办理率100%、满意率99.77%。持续优化诚信建设,诚信日常监测排名全市前列。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14756户,同比增长28.86%。其中,民营企业净新增2970户,同比增长43.55%。我区在“天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指数”评价中名列前三。

消费市场潜力加速释放。抢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构建“一带三圈多节点”商业格局,全区综合体商业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引育高品质首店品牌85个,提升调整品牌227个,销售额突破40亿元。举办促消费活动400余场,落地2023天津电商消费季等4个市级活动。中海俄欧风情街成功开街。阳光星期8等5个夜市助力夜间经济发展。二次方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208家,成功入选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园区。

一年来,我们突出重点优生态,城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加快完善“一站一带一园多点”总体布局,在中心城区率先编制完成区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并专题发布。扎实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从策划稳步转入实施,一机床项目顺利启动并加快建设,与中集建造、二十冶、百度赋能中心等34家企业签约合作,津龙湾、井冈山路项目完成一期地块出让。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重点推进东宿舍、工业大学等地块周边配套道路建设,完成十三经路等道路管线项目建设,万川路界外雨水工程加快推进。

城市精治能力日益增强。提升如意园、津塘公路等重点区域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完成东兴路等4个口袋公园建设,桥园吉姆都市冒险世界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海河夜景灯光设备5500套。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比例达到100%。养护维修道路7.8万平方米。智慧供热节能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服务更加精细,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大气治理百日攻坚行动,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43微克。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汛期入河污染溯源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创建22个“无废细胞”,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危险废物均实现无害化处置。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向好。开展线下现场招聘会和线上直播带岗活动,构建三公里“就业黄金圈”,建设“数字化就业驿站”。举办各类招聘会76场,联合天津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发放各项创业补贴783万元。成立我市新业态企业首家调解组织,提供良好就业环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翔东计划”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审核落户人才1026人,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基本保障网络织密织牢。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发放低保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95亿元,为1.4万余名困难群众购买商业保险。采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为困难群众开通住院治疗“绿色通道”。完善高品质养老服务,新建2家、提升6家一级老人家食堂,新增406张家庭养老床位,为1628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安装红外监测设备,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增至65家。丰富养老服务配套资源,河东区银发产业园开业运营。

各类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心工程41个子项任务全部完成。提升改造老旧小区4.17万平方米,我区被评为“2023年度旧楼区长效管理示范区”。对10个小区实施燃气、供热、供水管网改造。新建皓鸿园菜市场。新增市、区两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46家。完成中山门、津塘路等停车场建设工作,新增停车泊位739个。新建户外运动场地6个,更新社区健身园21处。成功打造3个特色品牌退役军人服务站,圆满完成“天津市十二届双拥模范区”综合考评。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强品质,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建成8家胸痛救治单元,推进29.9万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大力开展重大疾病筛查,提升孕产妇及0-6岁儿童保健服务质量。高质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高水平创建国家健康区,高标准完成国家卫生区复审。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116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业务。深耕“博爱助学”公益项目,超额完成红十字应急救护专题培训任务。

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持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评定公办二级幼儿园4所、示范幼儿园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成立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80个。建成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新增12个市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基地。创建13所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立8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9个区级科普基地。全面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有序推进“双减”工作。我区被评为品德教育示范区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

文体事业产业蓬勃发展。举办各类文艺活动417场、非遗展示活动519场。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达到149项,稳居全市首位。河东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河东体育场正式对外开放,以“一场、一馆、一中心”为核心,打造智慧体育综合体。成功举办天津首届街舞霹雳舞大赛、河东区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市、区级重要赛事。保障2023天津马拉松顺利开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00余场,覆盖近30万人。河东健儿在各类赛事中取得59金62银68铜的优异成绩。

一年来,我们主动加压转作风,政府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思想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动为基层减负,营造“争一流、聚合力、强担当、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122件全部办复。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建立多项公检法协作配合机制。全面推广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河东模式”。我区获评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

各类风险隐患有效化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4万余次,查处一般隐患7500余项、重大隐患73项,全部整改到位。全面落实燃气安全排查改造任务。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强化预算支出管理,构建厉行节约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迅速侦破“6·13案件”,抢险救援、房屋修缮、群众救助平稳有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人口分级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王庄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此外,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五经普、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国防动员、平安河东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值得倍加珍惜,更应久久为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区委直接领导,各方面支持帮助,全区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为河东发展作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河东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总量与先进区相比还有差距,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闲置低效资源盘活速度有待加快;解放思想不够深入,创新性、前瞻性谋划工作有差距,融入新发展格局不够积极主动;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不够精准,为民情怀树得不够牢固;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较重;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需持续用力。对这些问题,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解决,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河东发展新局面。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也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河东实践走深走实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有优势、有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信心在于,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位谋划和全区80余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的接续奋斗。优势在于,有“拥站、沿河、临空、近海”的区位特点和丰富多样的发展空间。基础在于,有近年来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等重点指标持续高位增长、营商环境日臻优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长期努力。只要我们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定能够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贡献河东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塑造河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贡献力量。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新增就业1.65万人以上,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以上预期目标,和我区“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既把握年度工作特征,也锚定长远规划蓝图。志不求易者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实干担当、奋楫笃行,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为基、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立足河东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一体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与活力。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挥驻区大院大所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落户我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家,新认定各类专精特新企业5-8家。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与在津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探索组建天津中德智能电气电力产业学院。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放大科技中介技术转移作用,完成专利产品备案40项以上、开放许可专利10项以上,加快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落地生“金”。 推动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优化“翔东计划”升级版,打造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河东。推进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音乐艺术产业,建设“天音”特色演艺街区,落地吉里国际艺术区,推动棉3创意街区产业升级。

全力推进产业焕新。巩固“6+1”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细分方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做优“地、电、核”特色产业,围绕“链主”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成龙配套、延链补链,形成高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都市型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中航建产业园等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一机床等项目导入数字经济业态。持续推进智慧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城市物联网感知体系建设,推动完成智能共享停车、智慧社区项目,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及数据要素价值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渤海银行金融科技和理财业务拓展,促成更多类型金融机构落户我区,引进金融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6家以上。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新基金。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银企对接。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力争推动1家企业启动上市。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不断拓展载体空间,加大汪庄子1号地、际华3522等地块出让力度,推动金贸产业园区11-D、15号地块、新开路地块、太阳城A2地块等开工建设,服务中海城市广场三期、嘉里中心二期、上实·仰山、龙湖·砚熙台等有序施工建设。用好专项债等政策性工具,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力度。发挥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支撑作用,推动一机床、津龙湾、井冈山路片区高效率建设,一冷天音、大直沽、富民路、天津站等片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

(二)坚持发展为要、量质齐升,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向好

着力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系统推进存量盘活。建立河东区盘活存量资源、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机制,构建“三量”工程指挥体系,全面梳理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启动商文旅资源、桥下空间、零散地块盘活等专项工作,实施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用好老旧厂房资源,推动有色金属厂、帅超科技园(东院)等提升改造,建成3-5个有主题、有特色的都市“微”产业园。推动商务楼宇“腾笼换鸟”、见税见效,鼓励主办方提升环境品质、优化运营服务、完善配套设施、探索招商新路径,全年盘活空置楼宇5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园区上楼”,打造3座特色产业楼宇。

挖掘潜能促进消费。积极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设多元商圈地标,提质升级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推动嘉里汇、中海、金茂汇项目发挥亲水优势,推出假日、时令消费场景,聚人气、增活力。加力建设一批特色街区,高水平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大力引进名店首店,调整商业综合体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品牌200个以上,新增首店品牌30个以上。积极培育平台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二期项目。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加快直沽记忆文化创意体验基地项目建设,塑造直沽文化新地标,唱响河东“天津发祥地”品牌。支持优质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培育更多国货“潮品”消费增长点。围绕新建成3座海河码头做好文娱旅游文章,形成游船观光、水上运动和消费载体串联效应,打造河岸经济、赛事经济新高地。推动展会与产业相互支撑,探索发展专一门类“小”“微”会展经济。

争分夺秒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全年组织招商活动百场以上,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深入挖掘存量企业的增量空间,鼓励拓展现有业务或新增业务板块落户河东。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通过国资平台组建市场化招商团队,提高街道抓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资源整合优势,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

(三)坚持改革为重、开放协同,全面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以更大魄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河东的开放度和吸引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健全完善北京方向招商体制机制,瞄准央企二三级总部及关联企业、知名商协会和基金会,开展对接攻坚行动,推动中化、中水物资等相关企业项目落地投资,全年引进京冀企业600家以上。全力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深度,深化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协同。优化“一站一带一园多点”总体布局,发挥天津站枢纽节点作用,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海河东岸创新发展带,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现代金融、航运服务等产业。提升金贸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紧盯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精准承接科技创新资源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项目。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按照区委统一部署,积极稳妥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力做好“三量”工作。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民营企业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精准落实惠企政策,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统筹推进质量认证,推荐4家以上企业申报市级质量攻关重点项目。

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一网通办”,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场景范围,推进“证照联办”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立园区企业服务工作站,提供“集成式”审批、“一站式”服务。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落实。开展信用修复,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加强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发挥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效能,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推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发挥河东区现代物流发展商会作用,搭建航运服务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产业聚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政策性信用保险工具,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强化仁益德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引领作用,助力存量外贸企业重点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业务,引育外贸新主体10家以上。

(四)坚持品质为标、精建细管,高水平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强路网建设,完成金梭南道、银梭路建设,加快推动津滨大道辅道、雪莲南路污水管线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沙柳南路(津塘路至龙图道段)、大桥道项目。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有力推动菜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完整社区。规范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实施排水防涝设施改造项目。

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环卫园林一体化进程,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加强环卫扫保、园林绿化养管、市政道路养护工作,做实城市管理网格。积极推进市容景观美化亮化序化工程,开展环境卫生、违法建设、道路环境专项治理,做好垃圾分类,提高整体市容环境水平。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加大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完成停车一体化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

持续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强化河(湖)长制,健全水环境治理应急机制,科学编制“幸福河湖”建设规划。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继续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加快推动“零”耗综合服务站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谋划绿色能源与智慧材料科技园项目,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稳步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引导企业绿色生产、清洁生产。

(五)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扎实推进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开展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建强创业孵化基地,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园运营。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服务,全年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以上。持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和异地就医门诊门特直接结算,不断提升长护险服务质效。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为困难群众购买商业保险、特困供养人员入户评估、免费陪诊等一站式服务水平,关心关爱残疾人,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提升改造2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1家一级老人家食堂。发展银发经济,推动河东区银发产业园扩容提升。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化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更好助力结对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新增2所配套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建1所普通中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00个。推进品牌高中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5+5+11”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格局。建立“五位一体”教科研整合运行机制,建成30个优秀课程群。推进“大思政课”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实践。加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确保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5%以上。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扎实推进课后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建设知名校友智库,探索组建区级校友联盟。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进疾控体系综合改革,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现12家免疫规划门诊智慧化全覆盖。加快天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河东区中医医院选址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推进国医堂提档升级,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10项以上,打造4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品团队。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深化“妇幼联盟”医联体建设。探索社区托育服务新模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个。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举办河东区第十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八届直沽文化旅游节,创设风韵独特的节会品牌。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新增非遗项目11项以上。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建设,每万人群众文化场馆建筑面积达到385平方米。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丰富“15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场地7处,更新社区健身园8个以上。落地龙舟赛、冰雪嘉年华等赛事活动,释放竞技体育社会效益。组建“三大球”区级代表队,加快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细落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持续开展消防、建筑施工、燃气、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应急指挥中心功能,推动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等“平急两用”项目建设,建立区级防灾减灾物资库。持续做好“6·13案件”复盘,提高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大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实开展粮食安全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成“五社联动”试点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警网联动”,持续做好信访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织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努力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水平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善政有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牢政治建设,永葆忠诚本色。持续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抓好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探索行政争议多元化解途径。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坚决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摸清经济“家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抓实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宗旨意识,大兴调查研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实干担当鲜明导向,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本领和工作质效。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信心、激发斗志。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金融风险。加强财税运行调度,加大税源建设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让宝贵财力发挥最大效益。

(四)抓严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压实政治责任,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紧盯公共资金、国企国资、群众身边腐败等重点领域,织密扎牢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做好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违纪违规行为,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为高质量发展葆正气、添锐气、增底气。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幸福,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凝心聚力、争创一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东实践,为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备注: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系按照《天津市季度各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2023)》初步推算得出,具体以天津市实际公布为准。


名词解释:

1.“三个着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

3.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4.“双万双服促发展”:万名干部、万家企业,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促进发展。

5.“一带三圈多节点”商业格局:一带,即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三圈,即万爱商圈、远洋后广场商圈、六纬路商圈;多节点,即爱琴海购物中心、万达广场、远洋未来广场、金茂汇、嘉里汇等商业载体。

6.“一站一带一园多点”总体布局:一站,即天津站地区京津商务区;一带,即海河创新发展带;一园,即金贸产业园区;多点,即一机床、津龙湾、井冈山路周边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

7.“无废细胞”:指为贯彻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理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

8.“双减”工作: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9.“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0.“一场、一馆、一中心”:河东体育场、河东体育场附属综合训练馆、河东体育中心。

11.“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

12.“6+1”主导产业:信创产业、平台经济、科技金融、总部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13.完整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14.“5+5+11”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格局:5个教育集团(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一中心教育集团、直沽文化教育集团)+5个紧密型学区(四个学区+天铁)+11个学校联盟。

15.“五位一体”教科研整合运行机制:区域调研、问题教研、主题培训、实践科研、成果转化。

16.课程群:指围绕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的课程集合,通常包括多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课程。

17.“大思政课”综合试验区:指以落实我市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加强思政课教师梯次培训为主线,对思政课教师发展、退出机制等进行改革探索的区级试点。

18.“五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基层治理行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