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东区关于做好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0年2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河东区关于做好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保障和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系列工作部署,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津政办发〔2020〕2号)精神,现就做好河东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保障和关爱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河东区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田金萍
副 组 长:张寒冰、丁梅、于振江、王怀龙
成员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金融局、区科技局、公安河东分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委、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德华担任。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所称一线医务人员为本区支援湖北医疗队人员,接收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收确诊治愈病例、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排除、重点疫区来(返)津人员等集中隔离点的医务人员,直接参与确诊和疑似病例样本采集、检测、流调和终末消毒的防疫人员,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三、重点工作举措
(一)给予政治关怀关爱
1.建立“日联络”关怀机制。对支援湖北以及入驻定点医院参与救治的医疗队员,建立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派出单位专人专班联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2.建立政治吸纳引领机制。对于在防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或已经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医务工作者,协调援派前线党组织做好考察培养工作,条件成熟的及时履行手续,“火线”吸纳入党。对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卫生工作者大胆提拔使用、优先晋升职级。(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委)
(二)打造良好工作环境
3.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使收治病人的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隔离点满足传染病诊疗和防控要求。重点改造诊室、医生办公室、值班室和休息室,营造有利于医务人员工作的良好环境;租用宾馆,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备班、修整条件。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后勤服务,保障医务人员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并保证基本生活用品供应。(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住建委)
(三)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实际,科学测算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合理配置医务人员,既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又保障医务人员休息时间。对一线医务人员在防控任务结束后,由所在单位通过调休、轮休、补休等方式安排强制休息。(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5.强化健康防护。尽一切可能配齐防护物资和防护设备,防护用品调配向临床一线倾斜。组织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健康体检,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及时隔离,尽最大可能减少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卫生健康委)
6.做好心理疏导。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评估,强化心理援助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心理疏导,减轻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团区委)
7.提高医保待遇水平。一线医务人员在履行疫情防控任务期间,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部门按照住院标准报销,财政部门对其余个人负担部分予以全额补助。卫生健康部门汇总人员及费用后,暂由医保基金全额垫付,待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财政部门与医保部门另行结算。为赴湖北省医疗队人员直接办理异地就医相关手续,实现异地住院医疗费用联网结算。不能联网结算的医疗费用,医保部门及时受理、优先办结,报销资金发放到用人单位或本人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四)建立待遇补助落实机制
8.落实各项福利待遇政策。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的临时补助、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和奖金奖励等有关福利待遇政策规定,确保相应款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安排专项党费,对支援湖北以及入驻定点医院参与救治医疗队员发放一次性工作补助。(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委组织部)
9.开辟工伤保险绿色通道。对防疫工作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及时开辟工伤认定绿色通道,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医疗救治不限定于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救治时使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涵盖的药品、诊疗项目和住院服务设施费用,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
10.办理商业保险。为一线医务人员办理一份保险额度不低于5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责任单位:区金融局、区卫生健康委)
(五)建立职业发展激励机制
11.实施职称评审倾斜。对一线医务人员,用人单位可优先推荐职称评审。申报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总结、病案报告、科研成果等可替代论文,相关经历视同完成本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和1年基层工作经历。开辟一线医务人员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获得记功及以上奖励的,由用人单位推荐可直接申报评审正、副高级职称(“以考代评”的职称系列除外),在同等条件下予以评审优先;对获得记大功及以上奖励的,可不受本单位岗位数量限制。(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
12.增加特设岗位。对一线医务人员,具备高一层级(等级)职称(岗位)任职资格及相关条件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增加特设岗位予以聘用,并兑现相应工资待遇。(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
13.优先推荐人才项目。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力度,优先推荐此次在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参加我市重点人才项目遴选和我区专业技术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对开展疫情防控、重大公共卫生科研攻关的人才及项目团队,在申报国家、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
14.实施招聘政策倾斜。对表现突出的非事业编制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在公开招聘过程中,经用人单位推荐,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人社局)
第11项、第12项、第13项、第14项政策可就近享受一次。
(六)建立家属纾困解忧机制
15.照顾子女入学。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入园,可按照家长意愿,就近就便安排在户籍地周边所在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河东区民办园入园。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户籍地在河东的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小学入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可任选我区公办小学入学,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初中入学以相对就近为原则,学生及其家长可任选学区片内公办初中入学,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参加中考报考我区普通高中的,参照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有关规定,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参加中考报考我区财经职专各专业和河东职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免试录取并优先选择专业。在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疫情防控期间在自愿前提下由所在学校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师提供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参加中考、春季高考、普通高考的,在填报志愿时,区招办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本项政策可就近享受一次。(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
16.关爱老年亲属。全面掌握一线医务人员家中老年亲属生活及照料情况,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尽量不安排双职工的医务人员同时到一线工作。对于有用药、就医需求的老年人,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送药上门、陪同就医。(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
17.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健全完善一线医务人员台账,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开展对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慰问活动,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
(七)维护良好医疗卫生秩序
18.依法保障人身安全。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维护良好医疗秩序的通知》(国卫医函〔2020〕43号)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大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警力投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密切关注、严密防范各类涉医案事件,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公安河东分局)
(八)做好先进表彰工作
19.弘扬职业精神做好表彰奖励。将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作为职称评审中医德医风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抗击疫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和集体,根据有关规定开展及时性表彰和奖励,优先推荐参评各级、各类荣誉。(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和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保障和关爱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解决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二)建立会商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各项措施理解、落实到位。要建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根据责任分工分别组织相关政策的细化和实施工作,同时强化会商协商,形成工作合力,采取多种措施为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保障支持,真正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一线医务人员。
(三)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广泛宣传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团队和个人,宣传我区关爱和激励一线医务人员的各项举措,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激励医务人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凝聚起全区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