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河东区文件  >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名    称 :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河东区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102MB1715518C/2024-00006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河东政办发〔2024〕5号
主    题 :
文化旅游\文化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河东区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东区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河东区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指示要求,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文创产业综合效益和贡献水平,现就加快河东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建设直沽文化繁荣区为目标,以文化创意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创+”战略,推动文创与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聚焦特色园区、重点项目、头部企业、品牌打造,构建以直沽文化为主导、工业文化为特色、非遗品牌为支撑、数字科技为依托的文创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创意企业,建成一批各具特色、业态集聚的文化创意园区,打造“直沽根、海河脉、工业地、烟火味”的海河东岸特质文化品牌。到“十五五”末(2030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文创+科技”融合发展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文创产业领域深度应用,打造数字新IP,丰富衍生内容产品。支持利用数字技术塑造区内非遗品牌、文创品牌。重点培育数字文创创作培训、定制、展出、体验等新业态,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文创体验馆,打造完整生态圈,形成数字文创产业集聚区。

(二)培育壮大“文创+非遗”产业

依托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IP打造为切入点,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出非遗特色作品,集中建设非遗传承工坊,支持企业开发非遗体验基地。依托博物馆、文化馆举办非遗主题展览和演出,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提升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市场转化率。支持传统医学非遗项目开设特色诊所。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支持。

(三)加快发展“文创+工业遗存”产业

依托我区工业遗存,在使用中弘扬工业遗存当代价值,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通过老旧厂房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以工业遗存为载体的展览、研学、演艺、音乐活动、文化体验等新商业业态。依托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和专业设计团队,将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打造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遗存文创产业和品牌,形成棉3、津一·Park、飞鸽骑行文创园区等一批有主题、有灵魂、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四)推动“文创+展会”产业提质增效

举办特色展会活动,打造展会品牌,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围绕非遗、影视、音乐、美术、动漫、游戏、体育、科技等领域,加强与行业协会、俱乐部、专业公司、工作室等对接合作,承接专场发布、专项展览、设计大赛、颁奖盛典、沙龙论坛、体育赛事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加快展会活动与配套服务企业、商业街区、电商平台等融合发展,激发消费活力。

(五)推动“文创+演艺”产业升级

鼓励将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和公共空间等改造成为特色演艺空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剧场和演艺空间建设。发展音乐、相声、舞台剧、曲艺等演艺产业,支持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生产,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演艺项目,鼓励本土艺术家和团体创新打造原创演艺产品。培育演艺市场主体,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支持演出经纪机构健康发展。与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合作培养演艺人才。

(六)繁荣发展“文创+音乐”产业

依托天津音乐学院资源优势完善音乐产业体系,推动音乐原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演艺消费。用好当地音乐人才,吸引一批音乐人才,培养一批音乐人才,支持知名音乐人才在河东设立工作室。结合区域非遗文化特色推出一批优秀原创音乐作品,依托二宫、河东体育场等载体重点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的中小型音乐场所。建设1-2个音乐产业主题园区和街区,营造城市音乐文化氛围,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扩大音乐培训、演艺、创作市场,储备优秀音乐产业人才。

(七)推动“文创+动漫游戏”产业振兴

创新惠企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动漫游戏企业,吸引一批人才扎根河东,推出一批原创动漫游戏精品。鼓励传统文化与漫画作品结合,引导促进动漫游戏会展平台发展,活跃动漫游戏及cosplay、二次元等衍生产品消费。鼓励企业承办系列电竞赛事活动,提升区域电竞文化氛围。加快电竞衍生品市场开发,打造完整生态圈。鼓励利用河东现存的老旧厂房建设电竞赛事场馆,重点支持建设或改建可承办国内顶级电竞赛事的专业场馆1-2个,打造动漫游戏产业高地。

(八)促进“文创+网络”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创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支持优秀原创网剧、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网络出版等业态的赋能作用,提升文化创意领域“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支持微短剧创作与拍摄基地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微短剧内容创作,重点围绕讲好文化传承故事、津派文化、城市文明故事以及大众喜爱的题材,推出优质原创作品。支持微短剧制作企业入驻,探索在立项备案、内容审查、行政审批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为作品的快速上线提供有力保障,形成微短剧产业特色。

(九)推动“文创+研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依托直沽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漕运文化、妈祖文化等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科研机构、老旧厂房、科普基地等载体,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用好研学政策措施,发挥研学资源作用。发展银发研学,引导老年人参加形式丰富、内涵深刻的研学活动,丰富老年生活,为我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十)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

提升文创产品设计水平,依托河东文化资源,联合具有设计优势的高校和企业,围绕文化IP,开发“河东礼物”,推出具有河东特色的文创伴手礼,延伸文创产业链。鼓励开设2-3家综合性的文创产品商店。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文创产品展览,激发各类主体积极性,提升文创品牌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资金引导,强化金融赋能

加快设立文创产业基金,发挥产业基金撬动放大效应,通过基金赋能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投资河东。鼓励引导银行建立快速服务机制和便捷融资渠道,常态化服务文创企业,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加强惠企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健全专业服务体系,建立快速审批绿色通道。依托河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与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签署《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合作计划》,用好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资源,加强对文创企业扶持与推广,积极在品牌宣传方面提供支持。加强对文创企业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加强政策支持,集聚高层次产业人才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人才的相关政策,吸引一批文创人才到河东。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设立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筑梦空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创企业联合共建人才实训基地,鼓励文创企业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等方式加大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

(四)加强场景打造,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依托海河东岸,打造citywalk打卡路线,丰富拓展“海河东岸漫游径”,探索“创意+低空经济”新模式。依托万爱、金茂汇、嘉里汇等商圈,打造城市文创空间。在博物馆、文化馆中设置文创展示区,创新“文物+演艺+文创”模式。在地铁站、公园等公共空间中融入创意元素,弘扬城市精神、传播正能量。

(五)加强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支持利用工业厂房、楼宇、商业街、综合体等兴办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剧场、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创意园区等,给予用地、载体资源等支持。对具有行业引领效应的企业和重点支持的平台项目,给予相关支持引导。


附件:加快河东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清单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