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总书记对天津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宗为纲,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紧紧围绕“金贸河东”功能定位,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创新驱动,推动调整转型,保障改善民生,全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健康发展。经初步核算,2016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8.61亿元,可比价增速8%。全区第二产业完成24.6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总量的7.75%;第三产业完成293.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92.25%。
财政收支
2016年,完成财政收入588761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营业税52852万元,增值税48687万元,企业所得税30581万元。财政支出931410万元,同比增长32.51%。其中,用于教育13853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6355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227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3289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6亿元,同比增长19.5%。
二、招商引资
强化产业引领和项目带动,创新“产业+地产”模式,实行多要素招商并举,高水平组织策划系列招商活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中央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新兴企业的务实合作,中铁油料、中国能建、中储发展等一批优质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河东。内联引资到位额141.02亿元,同比增长6.79%;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306亿元,同比增长18.05%;外贸出口总额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实际利用外资到位5047万美元。
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1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34320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总户数291774户。全区人口出生率6.99‰,人口死亡率3.88‰,人口自然增长率3.11‰。
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7.61万人。
居民消费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8116元,同比增长9.0%。居民消费性支出28611元,同比增长8.5%。在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烟酒的支出为972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4.0%;用于居住的支出5693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9.9%;用于交通通信的支出为2963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0.4%。用于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均呈上升趋势。
劳动与就业:新增就业岗位46259人。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加大科技型企业发展力度,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建设科技载体新亮点、实现科技招商新特色,服务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30家,总数达到2841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总数达到37家。超额完成市、区全年任务。服务6个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1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荣尧智慧公司已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挂牌。
教育
高标准通过天津市督导室对本届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综合督导检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在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高水平承办教育部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活动,圆满完成校园足球督查工作,校园足球工作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荣获天津市U12少年组五人制足球比赛冠军、初中校园足球锦标赛亚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13所。荣获天津市中小学田径冠军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各2个。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保持市区先进行列。深化幼儿园协作体、小学协作体和初中学校联盟建设,启动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四十五中学凭借“幸福教育”特色高中建设项目被市教委确定为“特色鲜明学校”。二幼园长孟新应邀作为全国学前教育领域及天津市代表参加国务院第三督察组座谈会。职大增材制造(3D打印)示范分中心正式授牌。加强队伍建设,丽苑小学孔艳敏老师当选“天津市最美女教师”。命名河东区第二届“名师”10人,举办“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名师主题论坛,名师队伍建设品牌效应逐步形成。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交流人数达117人。“三通两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互助道小学、二十八中学改扩建工程如期推进,雅仕兰庭配套幼儿园接收完毕,瀚澜苑配套小学接收工作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有力。
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设施日趋完善,河东区文化馆项目主体工程于2016年底正式开工,内部功能布局设计工作全面启动。
品牌文化活动绽放新活力,成功举办了河东区第八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期间,相声全市公益巡演、第四届广场舞展演、基层百场公益文化演出等十三大项共计150余场系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活动场次和受众人数再创新高。组织18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项目8个,入选率在全市名列前茅。
文化产业实现新升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文化+系列讲堂活动”,2016年共举办10场讲座,服务企业精准创业。
卫生
探索建立医联体新模式,积极推进分诊制度。积极探索“重点慢病基层定点医疗服务模式”,选取向阳楼街、中山门街、东新街、春华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启动“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试点工作,探索“重点慢病基层定点医疗服务模式”。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完成区妇儿保健中心、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富民路和上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政府配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达标基础建设。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做好地方病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管理工作。
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促进计划项目总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妇幼保健的公共卫生职能,使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
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推动计划生育服务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孕优”质量,探索失独家庭老年人“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解决失独家庭中的老年人“养老难”、“看病难”等问题。
体育
认真抓好全民健身组织、活动、设施“三个环节”,推动群众体育工作上水平。承办了天津市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暨“全运惠民工程”推动会,我区作了典型发言,获得市领导的肯定;两度承办国家级赛事:成功举办2016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天津河东站)比赛和2016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天津站),两项赛事共有全国192支代表队4300余名运动员汇聚河东,参加了激烈的比赛。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天津市体育局等领导,对河东区“高水平、有特色、无差错、零失误”的承办国家级赛事给予了充分肯定。继续加大社区健身园的建设力度,实现了全区体育社区全覆盖。
与权健足球俱乐部联合组建河东权健足球培训中心,成立河东区足球运动协会,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并组队参加全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保赛,积极参加全国和天津市的各项比赛,市级比赛获得第一名29个、第二名37个、第三名44个,全国比赛第一名2个。
加强教练队专业技能培训,聘请业训工作专家对教练员进行业务培训,选派教练员参加国家级、市级业务培训,打造有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