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2017年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28 08:00


2017年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全面落实市、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东的实施,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健康发展。经初步核算,2017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6.31亿元,可比价增速-0.1%。全区第二产业完成24.46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总量的8.25%;第三产业完成271.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91.75%。


                         河东区区域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2017年

累计完成

去年同期

累计完成

可比价增速

+/-  %

比重(%)

合     计

296.31

290.98

-0.10

100.00

第二产业

24.46

24.25

-6.8

8.25

第三产业

271.85

266.73

0.6

91.75 


        财政收支

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379457万元,同比减少35.55%。其中,营业税1660万元,增值税67367万元,企业所得税29361万元。财政支出613149万元,同比减少34.17%。其中,用于教育15695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491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689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9951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56亿元,同比减少13.6%。

 

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平稳推进。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52.6亿元,新引进企业和项目2540个,其中亿元企业10家。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金贸产业园区建设,第一热电厂地块等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到484亿元,中建六局总部等一批央企签约落地。


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1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22723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总户数291259户。全区人口出生率8.26‰,人口死亡率24.02‰,人口自然增长率-15.76‰。

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7.28万人。

居民消费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279元,同比增长8.3%。居民消费性支出31139元,同比增长8.8%。在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烟酒的支出为1038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3.4%;用于居住的支出6213元,占消费性支出的20.0%;用于交通通信的支出为3045元,占消费性支出的9.8%。用于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均呈上升趋势。

劳动与就业:新增就业岗位46259人。

河东区居民家庭人均主要收入与支出

单位:元、%

指 标 名 称

本期

同期

增幅

可支配收入

41279

38116

8.3

    一、工资性收入

23117

21369

8.2

    二、经营净收入

976

913

6.9

    三、财产净收入

3129

2823

10.8

    四、转移净收入

14057

13011

8.0

消费支出

31139

28611

8.8

    一、食品烟酒

10389

9729

6.8

    二、衣着

1965

1849

6.3

    三、居住

6213

5693

9.1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532

1393

10.0

    五、交通通信

3045

2963

2.8

    六、教育文化娱乐

3450

3079

12.0

    七、医疗保健

3649

3096

17.9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896

809

11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区科委致力于打造科技活力之区,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深入实施产权战略,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以党建工作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完成133%,市内六区排名第一,累计达3140家;新培育规模过亿元企业3家,完成150%,累计达39家。1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完成220%,累计达54家。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完成200%,1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

着力深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推荐今年新认定的13家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挖掘资源建载体,推动科技体系上水平。电气科学研究院“三中心两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中能建电商公司已经正式运行;嘉晟天创孵化器的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入住率达80%,入住企业120家。

截止目前全区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12.7。顺利完成29家专利试点位的申报、考核及结项。主动服务企业成功申报天津市专利项目及申报天津市专利试点园区。为我区第一家全国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五十四中学授牌,第二实验小学成功申报2017年度市级知识产权示范校,已获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授牌。

共建共享打造科学普及阵地。我区科普基地建设列入全区二十项民心工程。全面展开“科普e站”建设,目前已成功建成“科普e站”74家。启动“科普大篷车校园行”活动,向广大师生展示了多领域的科普展品。围绕“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这一主题举办了第31届科技周,面向全区开展了70多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传播活动。科普日期间,全区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186余项,超额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

 

 

教育

教育局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对标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强区兴区”的定位,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河东特点、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把促进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协调发展,作为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主动适应高考制度改革新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扎实落实减负要求。

不断加强教师领军人才建设,优秀教师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增强。我们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河东名师、未来教育家学员等优秀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孵化”功能,引导青年教师投身河东教育。

与宁县和迭部县对口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加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积极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向河北省输出,实现教育交流、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建设有序加快推进, 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有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大排查大整治巩固深化,建立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全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不菲的成绩。也为明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

文化局以迎庆党的十九大为主线举办104场活动,举办了文化“六进”公益讲座63场,用文化自觉践行河东区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街道文化站达标率为92%,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率为81%,全区152个社区文化室设立图书角、配备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益岗。打造了全市首个建设在商业综合体内的公共图书馆——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河东区数字图书馆自有数字资源量达到70TB,提前三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30TB配备任务。

品牌文化活动绽放新活力。精心策划组织了天津市第九届暨河东区第十一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活动,该项目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扩大了我区家庭文化建设在全国的影响力。

公益文化服务开启新模式。结合群众需求举办公益讲座72场;公益展览37场;公益培训428次;文化活动182场,均超额完成年计划。

文化合作交流打开新视野。与北京市、河北省等十余个地市文化部门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建立起文化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京津冀家庭戏曲、曲艺大赛”、“传承好家风——天津、内蒙古、贵州三地摄影展”等特色文化活动共计20场。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先行提供保障,建立我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河东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完成了两家文化企业的评估奖励工作。以“文化+”系列讲堂为载体,举办了10场讲座。创新思路打造了“o2o”非遗文创模式。

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依法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0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62家次,办结案件24起,罚款4.15万元,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00余册,维护了正规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

文化旅游发展取得新成效。做好区内星级饭店、旅行社服务网点和A级旅游景区(点)的备案、审核和复核工作;加强对旅游消防、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全年累计检查36次,出动检查82人次,检查企业108家次,处理旅游投诉7起,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卫生

“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组建“专家工作室”6个,与医联体内市属公立医院进行项目对接,形成固定帮扶关系;与市三中心医院、武警医院、职防院、胸科医院胸痛中心、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确定合作关系。

提前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任务。建立88间家医工作室、161个家医服务团队,签约28.5万人,覆盖率31.3%;重点人群签约16.6万人,覆盖率60%;高血压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6.7万人,规范管理率79.3%;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2.6万人,规范管理率79.2%;区域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7.4%,实现增幅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

加快推进医疗机构重点项目建设。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竣工。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天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稳步实施。

开展关爱妇儿健康行动。完成妇女病免费体检和备孕妇女免费孕前优生检查10941人次;完成孕优检查1150对,完成率115%。承担1000例国家“十三五”课题出生队列研究项目,完成区域儿童死亡病例评审,有效控制儿童死亡率;全面落实天津市妇女儿童促进计划20项政府惠民项目,12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信息采集到位率99.97%。为育龄群众依法生育登记6708例,再生育审批106例。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特扶”家庭4033人,其中失独家庭1557人,发放“特扶”金2122.68万元。

积极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成5家“健康单位”建设;建立健康小屋17家,实现街域100%全覆盖;创建健康社区54个、健康学校5所、健康餐饮5家;完成富民体育公园“健康主题公园”、桥园公园健康一条街和健康步道建设。河东区代表天津市承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项目”,承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完成筛查12071人。

稳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组织开展春季灭鼠和密度监测工作,鼠密度下降率为81.25%,达到国家标准;开展夏季灭蚊、灭蝇和灭蟑,病媒生物防治水平较往年有所提升。

 

体育

2017年3月至11月期间,举办河东区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九运会在河东区体育中心、部分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健身场馆举行。九运会共设22项竞赛项目,包括健身操舞、羽毛球、游泳、跆拳道、太极拳剑、乒乓球、国际象棋、毽球、啦啦操等。全运会免收报名费,每届全运会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

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绿色健身站”创建活动,按要求组织全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或群众体育组织进行评比选拔,继续择优选出河东区绿色健身站点10个,参加2017年天津市“绿色健身站”的评选工作,使我区市级绿色健身站达到50个以上。

12个街道70个社区安装室外体育健身器材547件,比年初安装计划超额完成82%。年内还将完成大直沽街道荣兴温泉公寓社区(河东区全民健身中心)、二号桥街道东泰家园社区、春华街聚安东园社区共3个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的体育设施配建工作。

完成了全国十三运会相关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全运会河东区火炬传递任务。圆满完成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组织工作。完成“全运会”开幕式2000名观众组织工作。组织河东区3000人次社会群众观看了全运会的赛事活动。

河东区现有在训运动员323人,注册运动员总计1476人。上半年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项目获得:国家级第五名1个,市级第一名1个、第二名3个、第五名1个。3月份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认定,取得了“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提前3年完成了争创计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