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东的实施,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健康发展。经初步核算,2018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9.34亿元,可比价增速3.2%。全区第二产业完成27.3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总量的8.05%;第三产业完成312.0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91.95%。
财政收支
2018年,完成财政收入29.43亿元,同比减少22.4%。税收收入251851万元,同比下降14.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5.6%,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42476万元,同比下降50.1%。其中,增值税72939万元,企业所得税43994万元。财政支出652664万元,同比增加 6.4%。其中,用于教育15784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138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001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6975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31亿元,同比减少18.1%。
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平稳推进。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63.74亿元,新引进企业和项目3639个,其中亿元企业10家。
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34119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总户数295929户。全区人口出生率7.56‰,人口死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15.77‰。
201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7.8万人。
居民消费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4111元,同比增长6.9%。居民消费性支出33012元,同比增长9.7%。在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烟酒的支出为10458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1.2%;用于居住的支出6554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9.9%;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为4271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2.9%。用于衣着、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的支出均呈上升趋势。
劳动与就业:新增就业岗位48200人。
河东区居民家庭人均主要收入与支出 | |||
单位:元、% | |||
指 标 名 称 | 本期 | 同期 | 增幅 |
可支配收入 | 44111 | 41279 | 6.9 |
一、工资性收入 | 25095 | 23117 | 8.6 |
二、经营净收入 | 1068 | 976 | 9.4 |
三、财产净收入 | 3818 | 3129 | 22.0 |
四、转移净收入 | 14130 | 14057 | 5.2 |
消费支出 | 33012 | 31139 | 9.7 |
一、食品烟酒 | 10458 | 10389 | 0.7 |
二、衣着 | 2022 | 1965 | 2.9 |
三、居住 | 6554 | 6213 | 5.5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1673 | 1532 | 9.2 |
五、交通通信 | 3590 | 3045 | 17.9 |
六、教育文化娱乐 | 4271 | 3450 | 23.8 |
七、医疗保健 | 3522 | 3649 | -3.5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922 | 896 | 2.9 |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区科委致力于打造科技活力之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科技主体培育、科技平台集聚、科技成果支撑、科技服务行动等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精准帮扶企业,市、区两级各项任务指标平稳落实,深入实施产权战略,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以党建工作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以总量做优、规模做大、实力做强为目标,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2018年新增天津市科技型企业174家,完成105%;新增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3家,完成300%;完成国家科技企业评价任务169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02%,在市内六区完成数量及完成率均名列前茅。。
我区天津海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申报数量为近几年最高。推动3家科技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完成全年任务的150%,1家企业完成挂牌。
不断发展增量合力打造智能电气创新园项目。天津电气院与CMEC(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拟在二号桥地区投资25亿元,打造CMEC北方第二总部、天津电气院总部和中广核集团新能源培训基地等央企总部为主要内容的智能电气创新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嘉晟天创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区级孵化器,完成全年任务100%;新认定特基屋文化戏剧中心、SCC、景德镇艺术中心为区级众创空间,完成全年任务100%。
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项目25项,其中22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计划项目,领域涉及生物医药、科技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环境等领域,包括支撑计划8项、西班牙技术合作项目1项、军博会项目2项、津洽会项目1项、重点新产品5项、京津冀科技成果软化项目2项、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3项、创新平台专项2项,总投资额达到7421.16万元,2018年,共获得市科委资助152万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被市科委认定为国家级科研院所来津发展。
以引入大院大所资源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新路,天津锦美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蓝宇科工贸有限公司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项目涉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软件开发、成果转化及项目研发等方面的合作。
完成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登记共计92份,合同成交总金额共26.1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2.5%。截至目前,专利申请1222件,授权659件,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63。服务金耀集团、滨创生产力、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成功申报2018年天津市专利导航项目,服务电气院智能电气创新园成功申报天津市专利试点园区。
遴选一批质量高、有潜力的人才开发培养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我区共有5家企业申报,经专家初审及答辩,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的自主培养人才项目、嘉晟天创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项目入选“人才开发培养重点项目。
区科委今年已完成招商引资额为7.4亿元,引进企业90家,其中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技术推广建设施工为主营业务的天津在中慧普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1亿元。
教育
区教育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打造“一二四四”教育新格局,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四个之区”建设做贡献。始终对标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强区兴区”的定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河东特点、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坚持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新宪法修订,开展系列法治教育活动。第八十二中学和第一幼儿园被授予“天津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称号。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举办河东区中小学科普征文活动、成立河东区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与天津戏剧博物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合作,开展戏剧进校园、年画进校园活动。艺术教育坚持“四节驱动”,在艺术展演比赛活动中,荣获市级一等奖19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25个节目。新增三十二中学、九十八中学、益寿里小学、盘山道小学、丽苑小学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主动适应高考制度改革新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扎实落实减负要求,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参考人数为2669人,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共222人,占全市600分以上人数比去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占全区参考人数比去年提高了4.51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84.57%,比去年提升8.18个百分点;本一参考上线率26.7%,比去年提升1.87百分点。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协作体建设,积极探索学区化办学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学籍管理,配合市教委完成全国学籍库的并轨工作。完善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工作,率先在全市开发使用了网上预约登记系统,提升了教育的服务功能。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完成小学、初中招生工作。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开展特殊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专题培训,坚持“一人一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权益。
以高考综合改革和特色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我区特色高中品牌建设。培植优势,将第七中学、第四十五中学打造成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优质的、特色鲜明的品牌高中。第一〇二中学和天铁二中先后于五六月份接受市级特色高中建设项目验收,被专家组确定为特色鲜明学校。
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深入开展,加强与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教育合作。进一步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内涵发展,对甘肃省宁县和迭部县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助精准的教育帮扶工作。
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水平。区督导室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精心准备,5月份完成对全区17所申报校、18个项目的区级评估验收工作,评估结果良好。
紧抓人才工作关键年,制定教育人才工作思路,明确了“外引内培”的主要措施。“外引”是贯彻河东区“翔东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入河东教育。“内培”主要是聚焦和培养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名优教师。不断加强教师领军人才建设,优秀教师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增强,引导青年教师投身河东教育。
教育资源建设有序加快推进, 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有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大排查大整治巩固深化,建立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全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不菲的成绩。也为明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
文化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已于11月份实现了主体结构完工。内部展陈布局方面针对博物馆建设,以天津城市原生点、直沽历史文化为主线,从漕运文化、妈祖文化、洋务文化、租界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等内容入手进行展陈布局,突出河东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特色文化传承,不断修改完善展陈大纲和展陈规划设计,完成了博物馆、非遗馆展陈大纲、展陈规划设计,制作了3D展示视频。
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全面升级。新建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河东区图书馆主体馆舍面积增加至10540.46平米,在全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2018年投入专项经费390万元,积极推进图书馆嘉华中心馆二期建设,将其打造成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亮点项目。精心打造古籍书库馆,藏文物古籍、藏书量与藏书品质在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探索建立了数字资源加工室和地方文献资源库。河东区数字图书馆自有数字资源量已达到70TB,可实现远程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量140TB;为推广河东区数字图书馆工程,在全区选择部分公共场、图书馆社区服务点设置电子借阅机,电子普法机,电子阅报机、少儿电子阅读机等设施29台,河东区数字图书馆手机客户端(APP)年点击量500万次。
提升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2018年将完成12个街道图书分馆的建设任务,并全部实现通借通还。其中鲁山道街道图书分馆引入咖啡企业,计划打造河东区图书分馆亮点项目“东悦书房”,并将逐步推广连锁模式。试点建设图书馆基层服务点20个,全部配备电子借阅机,并具有阅报功能。按照示范标准新建了鲁山道街道、富民路街道、唐家口街道、大直沽街道以及向阳楼街道5个街道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启动了二号桥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任务。
着力打造特色街区:一是积极推进俄式建筑风情区建设筹备工作,打造“一廊三板块”,即海河多元文化景观长廊、直沽历史文化板块、文化创意板块、俄式风情板块,努力将北至津塘路、西南至海河东路、东至东兴路片区,打造成一个闭环式全城旅游圈。二是提升天津音乐街等特色街区业态功能,对街区5家商户进行了业态调整,3家商户进行了业态整合,4家商户进行了业态规范。
河东区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于2018年6月开幕,期间共举办了2018京津冀手工艺类非遗作品巡展、公益文化走基层系列活动、书香河东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百场戏曲进社区、地书大赛等11项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受众2万余人。
举办了第五届直沽文化旅游节,本届旅游节以“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为主题,突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旅游节期间将举办文艺演出、民间花会展示活动、旅游知识讲座、特色旅游线路推介、直沽历史图片展等九项活动,集中展现大直沽文化旅游特色。
以河东区新时代市民文化学院为依托,打造具有河东特色的“1+N”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每季度推出一本公共文化配送手册,为群众提供菜单式、定制式公共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公益讲座93场,完成年度计划50场的186%;公益演出241场(,完成年度计划150场的160%;公益展览43场,完成年度计划35场的122%;公益培训456次,完成年度计划100次的456%;全民阅读活动82场。
加大对文化旅游行业的日常管理及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市场氛围。2018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25家次,立案27起,罚款21000元,办结率100%。在旅游检查方面我局与旅行社、景区、酒店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汛期安全检查、旅游安全生产月、国庆中秋两节安全检查等各项安全检查,全年累计检查53次,出动检查119人次,检查企业183家次。完善服务质量投诉申诉处理机制,今年我局共接到8890投诉处理工单6件,
卫生
借势医联体,突出河东卫计特色,在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 “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分别在中医医院及东新街、中山门街、常州道街、向阳楼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5家专科诊疗项目和5个专家工作室, 使百姓不出社区便能享受医院专家诊疗服务与医联体内市属公立医院进行项目对接,形成固定帮扶关系,与市三中心医院、武警医院、职防院、胸科医院胸痛中心、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确定合作关系。
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续约履约及提供特需上门入户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全区累计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服务,有效签约数29.3万人。
积极开展“小门诊、大作为、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工程”,创新服务保障接种安全;完成核酸实验室和HIV确证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工作,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三减三健”及爱 “心”专项行动,引导辖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积极推动“创卫”工作,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态城区。组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百日行动”等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管理四小行业,全区范围督导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管理质量,提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水平,重点检查建筑工地、拆、裸地、河道及餐饮企业等点位累计385处,排查涉及噪声方面的单位150家,废水单位78家。
体育
2018年河东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四年一届的天津市第十四届运动会,这是我市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一次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对我区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为备战好本届运动会,通过精心的准备,河东体育代表团870名运动员共参加了本届全运会青少年组22个项目、成人组4个项目和群众组11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金牌95枚、银牌80枚、铜牌81枚,总计奖牌256枚的好成绩,完成了既定任务。
举办了天津市第三套市民广播体操培训班,对各街道及行政机关单位进行了推广普及;承办了天津市首届公园健身大会羽毛球比赛;承办天津市第三届“河东中青杯”羽毛球赛;配合区卫计委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减脂增肌 健康体重”活动;举办了2018年河东区首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大赛,与区工会联合举办了河东区首届职工业余篮球联赛。2018年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15项,其中各街道体协完成80项、单项体协、俱乐部完成35项。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天津市体育局、河东区人民政府主办,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天津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河东区体育局、河东区教育局、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新恒鼎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于2018年5月22至28日在河东区东局子体育馆激烈开赛。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7000余名啦啦操运动员汇聚河东参赛。我局“无差错、零失误”圆满完成赛事承办任务。
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将河东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第六中学田径基地以及“8421工程”点校等资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大力开展2018年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
为完善“8421”训练体系,推动“8421”工程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区体育局、教育局密切合作,2018年4月份深入“8421”点校开展调研活动,为训练点校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年内体育局投入338000元,为各校配备训练2018年河东区14所布局学校共有在训运动员2037人,教练员、体育教师112名。区体育局、教育局还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夏令营活动,包括2018年河东区中小学篮球比赛暨“8421”篮球对抗赛、2018年秋季河东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暨“8421”田径对抗赛、2018年河东区中小幼啦啦操、健身操暨“8421”啦啦操、健身操比赛等活动,在年终天津市“8421工程”布局学校评估中共有8所学校获得优秀,优秀率达到57%。
在2018年为全区13个街道163个社区、416个自然小区、9个公园和广场中安装、更换、维修体育健身器材2000余件,社区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100%,居民自然小区覆盖率达到98%以上。同时新建了2个多功能运动场,2个笼式足球场,极大地满足了河东区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进一步打造“15分钟健身圈”。
河东体育场改扩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2868平方米,可用地面积37691平方米。建筑面积18617.26平方米,其中:改建体育场看台建筑面积6948.66平方米,综合训练馆建筑面积11668.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8949.72平方米,地下面积2718.88平方米)。本项目作为市、区两级政府重点民心工程之一,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局总包单位中冶天工集团天津分公司已完成对人防A1、A3、C1区交接作业面插筋作业及基础桩基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