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好的访问效果,建议您将IE升级至IE9及以上版本! x
您的位置: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怎么判定?“时空伴随者”如何管理?中疾控最新解读→
来源:津云 发布时间:2022-11-16 22:15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了密接管理措施改为“5+3”、取消判定次密接、中风险区等科学依据,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解读了入境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的优化措施。
那么,密接管理调整为“5+3”是否会加大风险?“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居家隔离”从哪天开始算?“时空伴随者”是否需要居家隔离?……面对网友的这些疑惑,央视《焦点访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详细解读。



密接管理缩短

是否会加大风险



在优化防控措施中,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这样的调整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传播风险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根据我们在31个省份的试点评估研究发现,对于密接人员转阳的时间分布,在暴露以后5天内转阳能够达到94.5%,到7天的时候转阳的比例达到将近99%。所以综合一个是潜伏期短,一个是说我们试点研究的这个数据,因为它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用3天的居家隔离把后续的风险兜住。这样的一个调整,能够节约我们的集中隔离资源,其实是集中隔离少了两天,但是资源节约了近30%这样的一个情况。



风险区域划定缩小

对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在20条优化防控措施中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包括取消风险地区的判定,高风险区也缩小了范围,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等,这些调整对流调等防控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中风险区它的界定概念指的是阳性感染者在这些地方活动过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发现中风险区,它个别地方划得非常不精准、非常大,在试点评估发现,整个中风险区划了以后,出现阳性的可能也是十万分之三,就跟次密接的阳性概率基本上是持平的,这个风险实际上是极低的,而且管控这么大范围的区域和人员也是耗费极大的资源和人力。能不能它的流调尽可能做全面,风险研判尽可能要精准,实际上优化措施它不是放松,也不是放开,而是说对于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的工作更要科学和精准。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管控时间这样计算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专家介绍,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这次也将管控措施做了相应的调整,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但是对于A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风险区的外溢人员管控周期是从离开这个高风险区域,就是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过程中已经超过了这个管控的周期,原则上是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的。



对时空伴随者

采取三天两检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时空伴随”实际上在第九版的防控方案里面有所阐述,他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对于这类人员在二十条里面没有提及,仍然在实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码的做法。
专家再次强调,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每天调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尽可能防范和杜绝‘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