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天津市河东区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河东区是驻军大区,素有“军旅之乡”美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下,河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双拥工作政治责任,积极探索体现河东特色的双拥工作方法和途径,打造了军民团结、和谐共建的“河东品牌”,锻造了新时代双拥高质量发展的“河东名片”。
强化政策落实,彰显双拥创建新作为。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每年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区领导带队慰问驻区部队,为全区退役军人与优抚对象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累计慰问30万余人次。逐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病故军人遗属一次性抚恤补助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及时足额到位。开展“一对一”困难帮扶救助、优抚对象医疗救助1700余人次。相继出台《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三年移交”累计接收军休人员357人,59名军队转业干部、168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以及60名随军、随调家属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为489名军人子女解决了入学入托问题;2024年,两个军休所赓续了天津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五星服务管理机构荣誉。
发动社会力量,谋划拥军优抚新举措。2021年,在全市率先推出社会化服务“专享包”,为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社会化服务。2022年,又创新推出医疗养老服务举措“尊享十条”,实现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军休干部日常就医更方便、大病住院更快捷、上门服务更及时、养老服务更全面的尊享标准。2023年,创新推出“五送十惠”举措,统筹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42项军地共建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举措有创新,活动有成效。2024年,开发“河东拥军优待大地图”,240家门店参与其中,涵盖了万达广场、医药养老、商贸餐饮、生活服务、金融保险、家装汽修以及文化旅游等范围,极大地拓展了优待证的应用场景;联合中国人寿天津分公司、天津市贸易与投资协会共同签订拥军优抚社会化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提升拥军优抚服务质量;与河东区青年企业家商会召开拥军共建恳谈会,依托拥军社会组织搭建共建平台;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吸纳257家具有良好资质、心系国防建设的拥军企业与拥军组织,组建7支拥军支前专业队与保障队,探索多元融合、常态赋能的拥军支前新模式;今年与中国人保签订退役军人专属车险服务协议,量身定制车险产品,享受优惠费率,提供理赔绿色通道、免费车辆安全检测等增值服务。
增进团结互助,谱写军民融合新篇章。河东区坚持以强军为己任,累计投入资金1250万元,为驻区部队整修营房、绿化军营环境、修缮道路,建成双拥崇善园;2023年8月,三次慰问抗洪抢险一线驻区部队,送去6万余元慰问品;军地联合举办八一联欢会、新春座谈会;多家驻区部队为军休干部日常活动提供约3000㎡场地,基层连队与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军民共同打造“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社区双拥品牌。军地双方携手组织开展“五送进军营”“学雷锋”军地志愿服务、军营开放日等军民共建活动,累计服务群众万余人次。
广泛宣传教育,弘扬崇军拥军新风尚。坚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持续打造“双拥崇善园”“军旅荣光展厅”国防教育阵地。河东区退役军人老兵宣讲团定期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宣传;组建85支“戎耀津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讲、国防教育、矛盾调解、帮扶救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现已有退役军人志愿者900余名,年度参与志愿服务总数达3000余人次。2024年12月,完成全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交流鉴学活动区级观摩点位任务,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及各省厅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区先后涌现出多个拥军先进单位和爱国拥军先进个人,荣获天津市“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等多个荣誉称号,积极开展市区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宣传,掀起拥军崇军广泛热潮。创办《河东双拥专刊》,推出电视栏目《双拥在行动》,全方位宣传河东区双拥工作的特色亮点。拥军优抚创新做法多次被《全国双拥工作简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宣传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