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以天津第三棉纺厂工业遗存为载体的《经纬织间:对话棉3》展览在棉3创意街区正式启幕。展览以纺织工业为脉络,通过艺术重构、口述历史与科技互动,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记忆纺织实验”。
展览以“解构——重构”为核心理念,将棉纺厂的物质基因:老织机零件、泛黄的生产档案、工人手写笔记,以及数十位老员工的口述影像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语言。艺术家以纱线为媒介,在厂房中搭建起巨型动态织网装置,象征工业记忆的流动与交织;观众可通过扫码聆听“三班倒”时代的车间故事,或参与纺织互动装置,用亲手纺出的棉线为“记忆图谱”添上一缕经纬。策展团队特别强调“人”的温度:“我们从老员工的讲述中捕捉到个体生命与时代洪流的共振。食堂的饭菜香气、宿舍的嬉闹声、技术革新的阵痛……这些鲜活的故事让历史不再抽象。”展厅内,一幅由千张老照片拼贴而成的“工人面孔墙”,成为展览最动人的注脚。
“保护工业遗产,并非将其封存为标本,而是让它在当代语境中持续生长。”棉3创意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进一步拓展了其作为“城市文化实验室”的边界,历史文献、艺术创作与公众参与在此碰撞,使工业遗产成为激活城市集体记忆、孕育创新能量的土壤。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1日,置身于斑驳的钢架与光影艺术之间,观众将深切感知,那些看似远去的机杼声,正以文化的新生力量,继续编织着城市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