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快城市更新拓展城区空间,锚定民生持续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河东’”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于瑞均,河东区产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俊猛,河东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孙强,河东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世媛为大家介绍河东区加快城市更新拓展城区空间,锚定民生持续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河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 李娟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于瑞均先生,河东区产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俊猛先生,河东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孙强先生,河东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世媛女士为大家介绍河东区加快城市更新拓展城区空间,锚定民生持续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河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于瑞均先生作主题发布。
于瑞均: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河东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帮助河东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围绕河东区加快城市更新,持续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河东”所做的一些工作简要进行介绍。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河东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积极推动,以城市更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城市功能、保障民计民生,不断激发河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一,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城市更新的支撑点。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机遇,关键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中心城区,在土地空间相对有限、城区开发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城市更新是我们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新产业谋划,围绕河东区“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结合区内资源要素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智慧交通等十个细分领域,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8月底,共引进主导产业企业624家,注册资金30.89亿元。另一方面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空间载体,充分挖掘92处存量工业厂房、24处闲置工业用地、35座商务楼宇资源,接续打造一批产权清晰、产业集聚、行业多元、配套完备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微”产业园,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截至目前,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已正式启动,累计签约创意研发、智能智造类企业21家;将原蓝天牙膏厂提升改造为医疗器械产业园,并于9月6日顺利开园运营,多点位多产业的规划布局初具雏形。后续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模式,力争每年打造3—5个主题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更新的突破点。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创新主体这个关键要素,立足河东区“大院大所”集聚的优势,依托21家驻区中央企业总部和8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谋划组建“智慧核能”“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产业园、中航建平台经济园、鑫帅领科技园、帅超科技园等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多种形态的科技产业园区,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发展氛围。在人才领域,我们着力推动产教融合,深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务实合作,加大景德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软环境。今年以来,累计落户6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发放各项创业补贴487万元,尊才重才敬才爱才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第三,坚持把完善功能作为城市更新的主攻点。我们把城市更新作为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立城市运营产业基金,谋划推进屋顶光伏、“零”耗综合服务站等项目,用金融资本为城市管理赋能。今年共打造“口袋公园”4个,更新提升绿地10万平方米,切实打牢城市绿色根基。二是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完成10余个桥下停车场、1个路外停车场建设,施划路边泊位2000余个,努力提高群众生活的方便感。三是推进城市面貌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全面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养护维修背街里巷5.19万平方米,维修更换灯具1860套,进一步提升群众宜居宜业的幸福感。四是推进消费载体建设,谋篇布局8.28公里海河沿线经济带,深入挖掘工业遗存和直沽文化资源,多节点、高标准打造金茂汇、棉3创意街区、俄欧风情街等消费载体项目,加速金茂、直沽、棉3码头建设,推动商贸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的体验感。
第四,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城市更新的落脚点。河东区作为老工业区,居住规模大且老旧小区占比高,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为更好满足群众教育、文化、体育、安全等需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基础设施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安全隐患治理等纳入城市更新项目统筹谋划、通盘考虑,用微改造畅通微循环,让微循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截至目前,我们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00余间,发放租房补贴1162户;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增加学位2880个;新增406张家庭养老床位,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修缮破损外檐950平方米,整修破损道路1465平方米;年内还将完成4.17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相信,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逐步启动和实施,区域人居环境将会变得更好,生活品质将会变得更优,民生需求将会更有保障。
下一步,河东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城市更新为总抓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系统谋划、狠抓落实,加快打造“金创河东 津韵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河东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河东发展。谢谢大家!
李娟:
谢谢于瑞均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津云:
作为老工业区,河东区拥有大量老旧厂房资源,我们既希望老厂房能够活化利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又期待它能留住城市记忆,您能否举例说说,河东区是如何推进老旧厂房改造的?可否具体介绍一下前一阶段新建成的河东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相关情况。
马俊猛:
谢谢您的提问。我区老旧厂房众多,部分老旧厂房历史久远,存在年久失修、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改造过程中,产权证、消防、安全审批等都存在一定难度。为推进闲置厂房活化利用,促进我区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城市更新实践区”的要求,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启动运营一批、转型升级一批、跟踪服务一批”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河东区老旧厂房、楼宇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河东区老旧厂房开发改造实施意见》。按照“一个老旧厂房、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模式,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明确了一个牵头部门,多部门协同推进老旧厂房开发工作,共同研究解决产权证、消防、规划等手续办理,开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区内已经打造了棉3创意街区、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二次方循环经济产业园、二十冶文体产业园等多个有特色、有主题的产业园区。海河东路沿线的商业综合体金茂汇也是由原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而成的。它在保留了原老厂房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无可代替的场景体验。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棉3创意街区在河东区支持下成功申报了国家工业遗产,在提升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也留住了城市记忆。
今年,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部署,加快推进“四个之区”建设,围绕“一站、一带、一园、多点”,着力推动国有闲置资产盘活,区委、区政府对原蓝天牙膏厂老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河东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原蓝天牙膏厂占地面积1.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位于河东区唐家口街津滨大道78号。为加快该项目更新改造,我们组建了医疗器械产业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功能作用和产权单位主观能动性,整个项目从谋划设计到施工改造再到投入使用不到100天的时间,着力打造集研发、贸易、加工、检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器械产业园。
为优化园区产业生态,河东区出台了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并将政务服务窗口前置进驻园区提供服务。广泛对接院所高校等资源,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试验检测检验平台,聚集各类资源要素,打造高端智能绿色的高科技创新型园区。
河东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是我们在“城市更新实践区”建设过程中新的探索和实践,后续我们将持续发力,加快存量资产盘活,创新工作招法,打造更多有主题、有特色的产业园区。
天津日报:
众所周知,我区城市更新项目推动进展迅速,初见成效,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吗?
孙强:
我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委,作为我区负责城市更新日常工作的部门,我们一方面积极做好项目谋划筹备、综合协调、组织推动、落地实施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城市更新项目中存在问题进行研判分析,解决项目堵点,确保项目稳步推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狠抓项目落地。我们深度参与各个城市更新项目的谋划,会同意向实施主体,通过专题会、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项目资源禀赋和各相关方更新意愿。及时沟通项目策划方案,加强对城市更新项目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布局优化等方面内容的审核,确保项目策划方案符合区域发展定位,释放发展潜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项目编制过程中,按照规划、生态环境、教育、城市管理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街道的意见建议,会同项目实施主体,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紧盯项目策划方案修改,加快推动方案成熟。扎实做好项目策划方案的意见征求、专家评审、修改完善等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审核流程,形成城市更新项目初核意见,沟通协调项目审议、审定过程中的相关事务。细致排定项目前期和建设阶段节点,促进项目有序实施。
二是加强各方沟通联系,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与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规划、具体项目谋划等工作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业务指导。会同规资河东分局、区发改委、区产促局、区城管委、区文旅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生态环境局等10余个成员单位,整理各行业发展规划、现状问题、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等内容,并就各项目中的难点堵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此外,积极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多次邀请市住建委、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等有关负责同志来河东指导工作,通过介绍各项目申报流程、经济测算要点等内容,提前为各个项目把关定向,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积极围绕民计民生,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就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外檐、排水设施、绿地空间、道路、停车等20余项更新内容逐一深入分析,反复推算工程量,明确任务目标,制定责任清单,同时指导实施单位向社区居民做好征求意见,确保各项内容能够切实服务居民,提升片区整体宜居水平。
四是高效联动意向企业,做好工作前瞻。我们积极与意向参与我区城市更新的企业及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对接中建、中交、中海、中铁建等30余家央企,对接邮储河东支行、天津银行河东支行、北京银行河东支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积极推介我区城市更新项目,为后续项目的谋划、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区住建委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区城市更新各项工作,为我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今晚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升级。结合“幸福河东”主题,请介绍一下河东区在养老服务工作方面是如何推动落实的。
鞠世媛:
河东区是天津市进入老龄化较早、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目前,全区老年人口占比为28.8%,养老服务需求呈多样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既是我们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快速发展的机遇。近几年,河东区积极把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等契机,从全面统筹、优化布局、服务提质等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突出在织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保障网上发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实现服务“智能化”。建成河东区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探索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耦合应用,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发现、智能监管。成立河东区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以物联智能设备为手段,将应急救助服务和健康监测服务延伸到老人家里,整合“五社”资源,联合联动,构建精准协同救助服务网,为家庭养老床位、长期护理保险床位、托养床位提供“全天候”保障。二是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服务“多样化”。开设25个一级老人家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靠的助餐服务。建成1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拓宽服务维度,帮助老年人搭建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护理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完善从社区场景到居家场景,从日常护理到家庭医疗护理再到术后康复、社区托养等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生态链。建立专项资金,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将辅具租赁灵活应用到“三床”场景中,让更多老人享受科学康复、智能养老生活。三是强化获得感,树立居家养老新导向。扎实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按照“一户一案”原则,科学匹配家庭适老化设施设备,达到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等目标。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以“解决刚需”为原则,把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助餐、辅助器具租赁等合理叠加组合,为“三床联动”发挥作用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比如,居住在东新街道远翠东里社区的韩爷爷,今年76岁,家中卫生间面积小、设备简陋,且存在水管漏水、生锈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在充分了解两位老人的改造需求后,以河东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项目为契机,帮助老人申请并完成了卫生间的翻新改造。经过改造后,卫生间焕然一新,除了安装智能化呼叫监测设备外,还特意为老人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放置了防滑垫、淋浴凳,确保二位老人能够安全、便利洗漱。
李娟: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