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根据《天津市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天津市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河东区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25年7月,督察报告经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批准。督察组于2025年7月21日向河东区委、区政府进行了反馈。督察组组长苗宏伟通报督察报告,河东区委书记周波作表态发言,河东区区长于瑞均主持会议。督察组副组长及有关人员,河东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督察认为,河东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聚焦“三新”、“三量”,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建设龙潭里新能源充电设施服务项目,打造二次方二手商品流通电商产业园,园区获评“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河东区着力强化综合整治,城区品质形象不断提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河东建设初见成效。2024年新建6个口袋公园,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验收。持续优化提升市容景观环境建设,完善海河东岸夜景灯光设施,整治维修建筑立面3万多平方米,开展道路养护8万多平方米,城市形象更加优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青润直沽教研志愿队被授予市级志愿服务先锋队称号。
河东区制定实施《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整改方案,积极推进中央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统筹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巩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近三年地表水达标比例保持100%。
督察指出,河东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对标全国和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新部署新要求,对标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盼新需求,仍然存在短板弱项,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落实还有差距。个别领导干部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强调客观因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勇气不足。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顺畅,部分街道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重点问题研究不细、重要工作推动效果不明显。争取“先行先试”项目试点和政策资金支持的意识不强,主动寻找突破口的能力还有欠缺。护仓河河面垃圾较多、雨污合流问题突出、部分河段污水直排,汛期经常返黑返臭,沿岸居民长期关注,但治理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占路摆卖时有反复,“僵尸车”问题解决仍不彻底,市容环境整治存在盲区,背街里巷脏乱差现象仍较普遍。部分街道对禁放烟花爆竹、提倡文明祭祀、管控露天焚烧等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宣传不够到位、落实不够到位,管控效果不够明显。
协调配合机制运行不畅。区相关部门、街道在治理油烟、噪声等问题上主动配合不够,权责划分不清,日常监管与行政执法衔接不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运行不畅,导致部分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东新街道在办理某餐馆油烟扰民问题过程中与区级相关部门缺乏联动,重形式办理,轻实质解决,多次机械回复“已排查,自身无处罚权、无监测资质”。群众反映“向阳楼派出所、社区以及小区物业来回推诿”,某小区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长期存在,迟迟不能有效解决。
污染防治攻坚指标设置不尽合理。河东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部分任务与本区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中5项指标可行性不高。
二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仍存短板。大气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足,全区仅有2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业企业,均存在污染物收集系统简易、收集效率低、治理设施严重老化等问题,甚至存在部分时段不正常运行现象。部分施工工地控尘设施配套不足, “六个百分之百”落实不到位,大面积裸土未苫盖、路面未硬化,部分工地焊接工序未配备烟气收集系统。区相关部门未积极主动推动环保标准化工地建设,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混凝土搅拌车新能源比例不高,区内环保标准化工地数量为零。
水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2024年5至9月,月牙河满江桥断面水质连续超标,成林道附近水体存在污染情况。雨水泵站水质问题突出,南站泵站、真理道泵站、虎丘路泵站等城市雨水泵站前池积存水体异味明显,汛期借雨排污,加剧河道污染。真理道泵站污水外溢进入月牙河。市政配套管网老化,雨污合流、雨污串接混接问题多发,九纬路、九经路、建新路等道路雨水检井氨氮浓度超过污水管网纳管标准,月牙河南路两处污水井存在污水外溢路面问题,南大桥泵站雨污合流,2024年9月该泵站排水氨氮浓度接近重度黑臭水体标准。
三是生态环境监管尚有差距。区相关部门、街道抓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不足,日常监管存在盲区,具体监管要求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024年大气三项指标均未完成。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出现滑坡。区生态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基础运行经费缺乏保障,监测资质曾被暂停两年,应急监测能力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2024年,监测资质恢复后,监测能力从五类64项下滑至一类5项。2023年以来,区河道水质监测工作一直中断,仅仅依靠上级部门3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监测覆盖不足、频次不够,导致水环境质量保护缺乏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2024年应开展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不少于160辆次、对柴油货车集中停放地开展入户抽检不少于450辆次”工作,实际检验非道路移动机械73辆次,入户抽检柴油货车工作没有开展。
水污染监管仍不到位。2023年底,河东区印发《面源污染整治考核方案》,但直至本次督察,水质监测、问题通报、考核排名等工作均未开展。沿街商户私改排水管网较为多见,区相关部门、街道排查整治不到位,月牙河南路一侧数家汽车美容、洗车单位私改排水管网,洗车、汽修等废水直接排入临近雨水井。区相关部门、街道解决顽瘴痼疾问题决心不足,督促推动“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到位,中山门、大直沽、东新街等街道餐饮企业乱泼乱倒问题多发,部分道路雨水箅子存在明显餐厨油污和生活垃圾,个别雨水井内积存的垃圾和污水几乎将管网堵塞。
涉气企业管控不力。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抓得不实,应急减排清单制定不全面,未落实涉气污染源全覆盖要求,部分含喷漆工序的4S店未纳入清单;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精准,2025年3月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期间,个别企业以民生保障的名义从事商业产品印制,部分企业、工地项目涉嫌未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干洗、制冷维修等服务业环境监管缺失,底数排查不全面,随机抽查宫前西园、东园小区发现4家干洗企业均未纳入管理台账,个别干洗店使用淘汰类的开启式石油干洗机;还有部分企业等单位未按规定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备案。排污许可制度执行存在盲点,个别单位锅炉排污许可证于到期后未及时更换申领,涉嫌无证排污,5家加油站在新地标执行9个月后才变更排污许可证。
医疗废水和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个别医院环境管理比较混乱,废水消毒所用次氯酸钠投药记录不实,投药间管路年久失修。有的口腔门诊部影像室门灯联锁失效。部分汽车维修企业存在未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未规范贮存危险废物、将危险废物提供给无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处置等问题。
四是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不彻底。区相关部门、街道在推动督察整改上,举一反三不到位,整改成果不明显,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时招法不多,部分重复投诉举报问题没有妥善解决,连续两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低于90%,相对偏低。
餐饮油烟问题时有反复。督察组实地回访2018年市级生态环保督察群众投诉举报件发现,大直沽街某餐馆油烟净化设备未及时清洗问题依然存在。督察还发现,部分餐厅存在未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净化设备未正常开启、餐饮油烟直排等问题。此外,多处露天烧烤油烟直排,影响周边环境。
噪声投诉数量多、反复多。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建筑施工类噪声投诉举报1130余件,多个工地噪声投诉均在40次以上,个别工程项目超过200余次。但区相关部门仅以“要求施工企业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程式化内容回复,问题没有有效解决。
垃圾清理转运不及时。月牙河等河道水面、河岸有垃圾堆积现象,真理道、凤凰路周边空地堆放大量建筑垃圾,附近居民反映长期无人清理。中山门街和睦道附近多个小区存在建筑垃圾堆存、生活垃圾未及时清运等现象,铁路沿线有白色垃圾污染。
督察要求,河东区委、区政府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高质量服务保障上合组织峰会为契机,以高标准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拧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战略定力,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监管能力弱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整治,集中攻坚,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要着眼长远,深入谋划“十五五”污染防治攻坚的目标任务,做到问题清单化、目标具体化、任务工程化,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夯实美丽河东的建设根基。要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坚持“条条有措施、件件有落实”,对督察反馈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整改取得扎实成效。要从问题表现深挖机制缺陷,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监管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要坚持系统观念,举一反三,带动全域生活品质整体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坚决防止整改简单化、一刀切。
督察强调,河东区委、区政府应根据《天津市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30个工作日内印发并抄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整改方案要按照要求及时通过区内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