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从“7+3”调整为“5+3”的变化引人关注。
实际上,这一点调整不仅缩短了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期限——从原来的“7天”变为“5天”,后一个“3”的内涵也有变化——集中隔离解除后,健康管理措施从原来的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3天“居家隔离”。
居家隔离应该怎么做?
是否必须单独居住?
当家中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时,
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居清洁卫生?
共同居住人可以外出吗?
小编根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及“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
相关要求做了整理
一起来了解吧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且无任何异常症状者,经社区核实,并收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通知单,可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人员的陪护人员。
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居家隔离期间要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若使用单独卫生间,厕所可每天消毒一次。如果是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一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消毒时用有效氯为 500mg/L~1000mg/L 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大量污染物,应当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 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再用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 2米。处理污染物应当戴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沐浴、更换衣服。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 75%酒精喷洒消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丢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