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指标项:40、41、42、50
40:指标:有中央劳动监察部门
政策解释:我们国家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保障监察局。
41: 指标:启动劳动监察的最佳实践
政策解释:①《劳动法》 第八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②《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有关的材料,有权对劳动场所进行实地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下列调查、检查措施:(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④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
42:指标:存在最近一个日历年的劳动违法案件/投诉的报告数量数据
政策解释:数据体现在统计报表中,同时会将执法案件录入信用中国、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等平台进行公示,无论是对内报送还是对外公示,我们都有相关数据。
评估角度:ii)是否有最近一个日历年的数据
政策解释:统计报表中,有月报、季报和年报。
评估角度:iii)数据可在网上公开获取
政策解释:多种渠道,也可依申请公开。
评估角度:iv)数据按投诉人性别分列
政策解释:《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登记表》中含性别项,性别信息为必填内容,对投诉登记表中缺少性别项目的,请尽快增加该项目,指导投诉人规范填写,不能空缺。
50:指标:劳动监察
政策解释:一是劳动监察员就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方面检查过企业。例如: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专项检查、用工时间的执法检查、控烟的执法检查以及劳务派遣的部门联合检查,都是有关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检查;二是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现场检查后,应及时向被检查对象出具现场检查情况反馈表,内容包括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部门或者机构名称、实施检查的行政执法人员姓名、被检查对象名称、检查时间、检查类型(举报投诉检查、日常巡视检查、其他检查)、检查事项、检查结论或者初步检查结论等。
二、涉及劳动监察指标项:7、9
7:指标:禁止强迫劳动和执法
政策解释:《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 侵害劳动者人身权益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9:指标:禁止儿童从事有害的、不安全的或不道德工作活动的法令及其执行
政策解释:①《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②《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三、分配指标项:45、49
45:企业没有雇用更多长期全职员工的主要原因
解释:引导企业正面回答:建议没有足够的预算或者总部并未授权雇用。
49: 企业解决纠纷通常要花多少钱(包括对任何一方的所有罚款或应付款,如有)
解释:首先,通过劳动监察进行举报投诉,当我们受理相关案件是不收费的。其次,如果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涉及到罚款,那么罚款是要根据各种具体的违法行为而产生,是要结合案件实际才能得出罚款数额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