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河东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5794户,同比增长8.03%,注册资本(金)260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2%。持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2022年开办营业执照核准时间均严格控制在0.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持续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加大电子营业执照宣传力度,印制宣传折页,发放《给市场主体的一封信》,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对电子营业执照的认知度和下载使用率。坚持协同发展,于2月28日与上海市宝山区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有效提高区域互惠发展。帮扶市场主体疫情期间平稳发展,以“处级干部带头服务百家企业、培育千家优质民营企业、为百姓解决万件烦心事”的“百千万”计划为目标,推出《河东区市场监管局疫情防控期间便民服务24条措施》《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助企纾困24条服务措施》,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发球”。
(二)持续推进河东区“创城”工作
2022年,河东区成功入围第五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荐名单并完成年度模拟验收,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党政同责为引领,制定《2022年河东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2022年河东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方案》,对41个成员单位进行评议考核,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成立食品安全执法办案专家组。按每社区至少1人的标准,组建了169人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辖区12个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兼任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以守住安全为底线,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截至目前,查处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行政案件761起,刑事案件6起,治安拘留114人。
(三)及时处理消费纠纷
多举措维护消费者权益,全年共办理全国12315平台消费者投诉举报工单11530件,政府12345投诉举报工单9539件,政民零距离99件。发展ODR企业14家,解决消费者纠纷;发展线下无理由赔付企业600家,已赔付119.46万元。针对央视3·15晚会中曝光“天津市企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客户提高宣传网页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问题,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周密调查、顺利结案。此案的办理结果得到了市市场监管委的充分认可,案件交流稿件《界定新类型案件性质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被刊登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同时上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申报为全国典型案例。
(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促企转型升级
成功办结全市首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并获司法确认,开辟了河东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新路径。“冰墩墩”侵权案全市首个成功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案例库,实现该领域案例零的突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实现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天津市智慧医疗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落户河东,核工业理化研究院成为专利开放许可展示平台挂牌企业,成功培育“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进一步打通产业上下游链条,延伸产业链价值,为我区集聚更多优势资源。走访企业宣讲知识产权助企纾困等相关政策,有力提升了我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市场知晓率。加大知识产权监督检查、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等专项行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应用行为。2022年知识产权考核工作获得“优秀”,实现历史性突破。
(五)维护民生领域“四大”安全
对辖区内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与网络订餐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扎紧抓牢校园集体用餐食品安全“阀门”。做好餐饮服务环节“随机查餐厅”“互联网+明厨亮灶”推广工作,加强餐饮业网络巡查监督检查。加强和规范对食品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查,强化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排查防控,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共完成食品抽样检测5038批次,并及时做好抽检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处置工作。结合利剑行动,加大对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022年,办理药品违法案件45件,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8件,化妆品违法案件4件,办结率100%。做好零售药店信用评价及分类监管工作,对药品零售企业实施100%动态监管。为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鼎泰丰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提供医疗器械准入许专业化、便利化服务。开展超期未检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按时实现应检尽检、动态清零。对大型商业综合体、车站、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开展检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牵头全区液化石油气罐排查整改工作,共计排查居民351户,非居民用户1583户,推动河东区瓶装液化石油气罐改造工作100%完成,开展餐饮商户液化石油气罐专项治理行动,100%完成河东区餐饮商户燃气报警器安装工作,对辖区内餐饮商户逐户排查上门宣传用气安全,大力营造用气安全宣传氛围,推动燃气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召开迎接天津市质量工作考核部署推动会,举办2022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受理、办结检验检测机构各类审批事项45项。上报质量攻关项目9项,成功组织、推荐小微企业5家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持续夯实企业发展质量,激发创新活力。
(六)开展市场领域多维度监管
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有效处置,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检查。多措并举开展水电暖等公共事业收费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92人次,检查转供电主体40户次,处罚金额28.06万元,退费金额136.54万元,推动降费减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牵头校园周边电子烟专项检查,建立烟草、酒制品、彩票、互联网上网服务网点台账,实施清单化管理。积极推动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通过一对一服务,促成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在金属门窗制造领域成为2022年天津市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我市仅有7家)。今年以来发布11项团体标准,创建数量占全市13.9%,保持全市领先。积极推动信用监管向事前事中延伸,顺利完成年报公示企业共计26575户,完成率为96.05%,全市排名第七;完成年报公示个体工商户共计28968户,完成率为93.81%,全市排名第八,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七)全力落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
牵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群防群控专业组和进口冷链物品管控专业组,推动群防群控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发布工作请示44件,工作通知252件次,工作动态312期,多次受到区领导肯定。积极创新,与腾讯服务商联合开发“数字河东 群防群控”工作平台,实现四方责任、扫码情况、专项行动情况、政策文件查看等工作模块的搭建,得到市群防群控组与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表扬。进口冷链物品管控工作严格落实“三专”“五不准”要求,动态管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确保应录尽录,全链条追溯。建立完善“日报告、周调度、月督查”工作机制,2022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7806人次,检查辖区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3007户次,发现问题1033个,均已落实整改。开展进口冷链食“人、物、环境”核酸检测工作43次,检测经营单位92家次,采集食品外包装样本664份,采集环境样本996份,核酸结果均为阴性。河东区核酸大筛工作中,区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广泛动员,先后派出8000余人次投身一线。封、管控区值守工作中,市场监管局570余人次全程服务,收到群众、社区微信、信件等表扬150余次。疫苗接种期间,全面摸排辖区内2万余个体工商户,3534户企业,累积推送疫苗接种13万余剂,占全区疫苗接种数8%。5月份接到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攻坚任务以来,全局保持70%以上人员持续下沉推动,共计推动成功接种1035针。常态化保障隔离点食品、特种设备安全,加强疫苗质量监管。持续强化药店“哨点”作用,推进“实名制购药”“两码联查”和信息推送,2022年1月8日至今,共计产生“四类药”购药实名登记信息50余万条,均及时推送至区指进行排查。强化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监管,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累积出动检查人员10029人次,巡查检查5415户次,规范明码标价492户次。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强化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统筹组织
按照《河东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我局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我局为每名处级领导和每个部门购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要求各部门深入学、持续学、反复学,紧密结合实际,谋划部署市场监管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二)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培训
2022年以来,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讲话、《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多次开展专题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1、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自觉。通过学习,对法治工作的定位、内涵和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必须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在强化学习教育、深化宣传阐释、转化学习成果上下功夫,进一步压实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分管责任,推进局依法治理能力再上新水平。
2、进一步增强了法治自觉。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掌握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的“金钥匙”,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明确了法治方向和法治道路,增强了法治自信,坚定了法治信仰,确保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沿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的道路前进。
3、进一步增强了行动自觉。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着力点,提高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监管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助发展、战疫情各项工作,以实干实效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强化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
为深入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扎实履行法治建设职责,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我局按照《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河东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实施意见〉的工作举措》中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严格落实,进一步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分管责任。主要负责人对局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主动部署、重大问题严格过问、重点环节加强协调、重要任务细化督办。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意识,把握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真正把第一责任人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
(四)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广泛宣传
加大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力度,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一是线下宣传,各市场监管所通过滚动屏幕、led显示屏等播放宣传挂图,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在我局的微信公众号里开辟专栏,转发习近平法治思想权威理论学习文章、学习情况和亮点做法。提升全社会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知晓度和认知度,强化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五)强化对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的推动落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依法治区工作部署,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中棠同志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大部署等,给全局执法干部讲了一堂专题法治课,为全体干部把明了方向,锚定了目标,统筹了任务。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学法氛围不浓、热情不高。学习浮在表面,思考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欠缺。
我们下一步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增强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继续开展“市场监管大讲堂”培训项目,本着“因需施教”的原则,让各业务科室结合全局干部队伍业务能力现状,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认真落实《天津市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河东区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三项制度”工作的落实。不断加强执法记录设备及音像记录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线上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夯实智慧监管。加强线下整治,围绕食品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继续实施专项攻坚行动,加大靶向抽检力度,全面落实“风险隐患精准识别-有力管控-及时处置-有效化解”的管理闭环。
(三)药品安全监管效能显著增强。充分发挥河东区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药品监管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落实“两品一械”专项检查与抽检工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药品安全“利剑行动”,持续加大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力度。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对药品零售企业实施100%分类动态监管,确保药品监管工作进入全市优秀行列。
(四)特种设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巩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督促企业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电梯维护保养质量抽查,切实保障居民乘梯安全,扎实做好全区液化石油气罐排查整改工作。
(五)加大知识产权监督检查力度,常态化做好蓝天专项行动、打击专利非正常申请等各项行为,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维护我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六)推进市场主体合法经营。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完成全区“双随机、一公开”信息化监管流程。落实建立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实行豁免登记工作;落实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责任,严格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查。
(七)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商业炒作行为,加强生活消费领域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八)贯彻落实免罚清单制度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准确适用《免罚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于符合清单的案件要积极适用,及时推动办案部门与审查部门沟通。
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12月3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