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力和重要保证,规范行政行为,促使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依法行政保障
1.河东区民政局高度重视民政领域的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局依法行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明确和落实了局党组分工负责制,局党组书记、局长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对集体作出的各项重大事项决策负总责,各班子成员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决策负责。2022年以来围绕“三重一大”事项,已召开38次行政会,46次党组会议。
2.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以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为契机,将法治学习列为重要学习内容,中心组安排集中学习22次,科室学习12次,领导班子围绕《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撰写心得体会12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0次,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国家安全法》、《密码法》、《信息公开条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内容。依托天津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平台组织全体17名公务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内容阐述》、《宪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天津市地方性法规概要》等内容。依托天津市执法培训系统,组织20名执法人员学习《民法典》、《三项制度》、《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处罚法》等内容。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应知应会知识测试2次,密码法应知应会知识测试1次、国家安全知识测试1次。组织全体干部开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专题讲座3次。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知识测试有效提升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强化法治意识。
3.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落实普法工作责任。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了《河东区民政局2022年普法工作要点》,开展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片,参加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深入唐家口红星路社区、二号桥福东北里社区开展“民政政策进社区”活动,突出宣传社会救助、残疾人“两补”、婚姻家庭、殡葬服务、防范养老诈骗、社会组织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并现场为咨询群众进行政策解释,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民政惠民政策的了解,为落实好民政领域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以清明、中元、寒衣节为契机,围绕文明祭扫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多措并举做好重点节日文明祭扫工作,提升全区居民文明祭扫理念,增强文明意识,逐步营造文明节俭祭奠亲人的氛围,引导群众鲜花祭祖、无烟祭祀,推进绿色殡葬,努力转变群众殡葬理念。以“5·20”、“七夕”、“圣诞节”等节日契机,邀请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团队等协助开展婚姻登记法律法规普法教育活动。加强养老防诈骗宣传,制定《河东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机构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养老服务非法集资、诈骗风险进行提示提醒,并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加强养老机构在职员工和住养老人防范诈骗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醒在职员工、住养老人及亲属,不为高额回报所诱惑,提高群体防范意识。结合年检培训工作,对区属社会组织普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条例。
(二)规范依法行政执法,建强执法人员队伍
1.规范执法检查制度。制定《河东区民政局“三项制度”工作方案》,对列入重大执法决定范围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事项,在实施依据、认定事实、履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开展法制审核,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公正、公平、合法、适当。执法过程通过文书资料进行规范记录,促进行政执法业务公开、公正、规范、透明,保障业务办理单位和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加强进行妥善存储、整理、调阅、复制等工作。
2.落实执法公示和政务公开。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信息、行政执法数据、行政执法记录及相关制度网上公示。通过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对执法案件信息进行录入。已公示行政处罚信息30条。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示相关政务信息,已政务公开20余条。
3.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与君辉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合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充分听取法律顾问意见,发挥法律顾问专业协助审查作用。邀请法律顾问为本单位讨论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5件,参与合同协议审核85件,参与行政处罚审核、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39件,办理法律诉讼5件,参与文件起草3件,参与矛盾调处0件。
4.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力量建设。区民政局为了更好开展执法相关工作,要求全体在编公务人员积极参加执法资格培训,按照市民政局、区司法局统一安排参加执法资格看考试,截至目前,已取得执法证人员20人,其中2022年新参加资格考试2人。组织街道民政领域执法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殡葬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认真研究,进一步宣传、解读《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相关条款,借助“清明节”“中元节”等契机,对于全区各街道负责殡葬工作的基层人员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为街道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政策、掌握标准、了解流程,避免执行政策的多样性,切实做到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有效提升工作人员法律素养及自觉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落实部门职责,依法依规监督检查
1.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按照市局文件要求,我局组织河东区社会组织开展2021年度业务年检和党建年检工作,年检中对社会组织开展业务、党组织建设、财务管理、内部建设、活动场所使用证明、是否开展非法宗教活动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2022年,应参检社会组织220家,实参检201家,参检率达90%。在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中,党建进章程达100%。针对未按规定参加年检及在年检中发现的问题,区民政局向该社会组织下发行政告诫书,并主动与相关业务主管单位过函告知,联合督促该社会组织按时参检及完成限期整改,进一步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
2.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工作。按照《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和市局要求,结合2021年检工作,我局对15家社会组织进行抽查审计。重点对社会组织是否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净资产是否低于开办资金、是否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银行账户进行账务往来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区民政局根据问题情形、整改情况等作出相应年检结论、行政处罚等处理措施。
3.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区民政局在天津市“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平台中随机抽取15家区属社会组织和2家区属慈善组织进行检查。对社会组织的证照及印章的管理、变更登记手续、接受监督检查,慈善组织的捐赠票据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检查中均未发现上述违法行为。区民政局配合区教育局对两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联合检查,当场未发现违法行为。区民政局已将“双随机 一公开”检查结果录入天津市“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平台,加强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
4.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区民政局按照《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工作。主动与各相关业务主管单位联系沟通,确定“僵尸型”社会组织名单及整治措施。2022年以来,河东区已对30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完成撤销;已督促指导5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完成注销;3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正在进行注销;7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正在限期整改;对13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正在进行撤销处罚相应执法程序。
5.持续对养老服务机构督导检查。做好辖域内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的检查,通过实地检查、视频检查等多种形式,督查贯彻执行各项防控制度规定和防控指南情况,是否认真落实扫码、登记、测温、消毒、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四件套”制度,是否落实养老机构封闭管理期间只出不进制度;常态化管理期间是否严格执行养老机构预约探视制度。2022年出动执法人员3000人次。
6.加强殡葬管理法治宣传。清明、中元、寒衣节期间,围绕文明祭扫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多措并举做好重点节日文明祭扫工作,提升全区居民文明祭扫理念,增强文明意识,逐步营造文明节俭祭奠亲人的氛围,引导群众鲜花祭祖、无烟祭祀,推进绿色殡葬,努力转变群众殡葬理念。同时,按照《区民政局 区市场监管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丧葬用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以季度为单位,区民政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属地街道共同加强对殡葬商户的日常监管。2022年出动执法人员144人。
(四)优化政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1.规范婚姻登记服务流程,推进简政放权。年初对婚姻登记大厅进行迁址改造,迁址到区民政局一楼,从功能室完善、硬件配备更新、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在5.20、5.21、七夕等婚姻登记高峰日,通过采取延长办公时间,组织协调志愿者、义工、开通绿色通道等多方面方式进行保障,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增强诚信体制建设,通过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形式激励市民的守信行为。2022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470对,离婚登记2001对,补发结婚证677对,补发离婚证300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5人,登记合格率100%。
2.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实现信息平台与“社区通”平台连接,提供7×24小时呼叫接听和应急救助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的“三维防护”机制,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新建区级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引领基地。已建设完成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3个一级老人家食堂。项目化开设家庭养老床位200张。
二、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1.执法人员力量有待加强。我区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殡葬众多,现有民政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执法能力总体上难以满足我区民政领域类执法形势。
2.普法力度有待加强。民政法规政策众多,执法人员自身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同时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区民政局执法工作人员法律专业知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利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3.联合执法缺乏配合。部门之间难以建立互帮互助的协作机制,相关部门间的联合执法、专项整治难以取得实效,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工作脱节。
三、上一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1.为顺利开展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我局成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领导班子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做好100%出庭应诉。
2.每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明确目标要求,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工作格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导班子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3.全面加强局依法行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按照全面依法治区的要求,明确局党组书记、局长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中心组安排的领导干部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政策文件学习22次,集体学习了《政务公开条例》、《民法典》、《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安全法》、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法律法规。
4.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开展宪法法律教育,将法律知识培训作为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河东区民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及能力测评的方案》,组织全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全员开展一次专题集中培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测评内容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学习,确保达到培训实效。组织全员开展闭卷考试,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效,为测评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基础。开展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深入唐家口红星路社区、二号桥福东北里社区开展“民政政策进社区”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法治思维能力。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提升执法队伍能力。鼓励在岗干部考取行政执法证件,扩充民政执法队伍,认真持续组织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掌握依法行政程序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扎实打造法治民政。进一步加强法律顾问参与行政涉法事务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涉及到民政业务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积极联动市场监管局、公安、城管委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执法部门日常执法活动监督,提高执法水平与效率。
3.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依据权责清单,依法开展行政执法活动,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注重发挥执法的引导、规范、警示、教育的效能,引导相对人自觉依法办事,对拒不整改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河东区民政局
2022年12月3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