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好的访问效果,建议您将IE升级至IE9及以上版本! x
您的位置:
河东区人民政府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河东区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4-03-07 17:15


河东区人民政府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3年,河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亮点工作

(一)高效推进示范创建,凝聚合力巩固成效

河东区加速赋能法治建设,高标准推动天津市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期验收评估,形成强大建设合力,重点工作取得成效,受到市级以上媒体报道64次,被评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制度服务企业

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模式,制定《河东区行政执法企业家监督员工作制度》,选聘首批行政执法企业家监督员,召开法律顾问及企业家监督员座谈会,助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复议服务民营企业,区行政复议接待中心设置企业维权专线。政务服务率先建立跨省通办无差别服务试点区,发放全市首张分阶段施工许可证,首创双施工同破路长效服务机制,东孙台地块项目刷新全市审批速度。河东区在天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指数评价中名列前三。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河东区聚焦《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天津市实施方案的要求,规范街道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裁量行为,汇总街道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事项144项、免罚清单86项,行政执法质效稳步提升。

二、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备案、后评估、文件清理等长效机制,全年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12次、文件备案3次、专项清理2次、后评估1次,梳理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同步上传天津市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全过程监督。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动编制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3项,强化动态跟踪督导,严格落实各项程序规定,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组织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书面研提法律意见,全年3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均以文件形式作出并向社会公布。以高效法律服务保障依法行政,深化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工作,全区公职律师单位数量大幅提升,公职律师增长至66人,公职律师人员覆盖率提升至95%,选聘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全年参与法制工作339件次,在政府法律事务、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提供有效法律服务。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天铁街道综合执法改革。优化政府行政职能,深入推进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对18个部门和单位的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涉及职权事项466条。

(二)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编制《河东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明确全区167项行政许可事项;前置审管联动,为近30家企业提供了审管合作式现场服务;建立河东区2023年投资项目服务台账,为17个项目发放施工许可证。加强公正监管,持续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制度,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5876条,依法实施信用惩戒,累计将348户经营主体列入异常名录,将1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案例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共计收录检查对象55657户,执法检查人员381名,抽查市场主体2236户。大力优化政务服务,推出74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实现156项行政审批事项一口受理、一口出件,政务服务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比例均达到97%以上,政务服务满意率达到99%以上。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未发现违反公平竞争审查规定的政策措施文件;制定《河东区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咨询和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促成第一位香港居民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协助重点行业纾困解难,出台《河东区服务关爱企业九项行动》,加大对电力、光伏发电、供热、道路、文旅等重点行业企业服务力度,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锚定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制定落实《河东区2023年行政执法能力提升方案暨年度执法培训工作计划》,开展行政执法法治培训到一线活动32场次、各类行政执法培训52场次,实现区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覆盖率100%2023年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平均分较上年度有较大提升。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多轮次排查整治,公共卫生领域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消毒产品卫生安全等7项专项监督行动,食品安全领域群众满意度由62.78%提高到89.2%,知识产权专利侵权纠纷调解案入选天津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办结全市首件商标纠纷行政调解案件并予以司法确认,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经验做法多次受到市级媒体报道。全流程夯实行政执法监督,制定《天津市河东区2023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针对行政执法机关重点领域执法情况、职权履职情况及零执法问题强化督导,开展专题监督49场次,制发《河东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简报》12期,行政执法机关执法率、职权履职率、执法人员参与办案率均达到100%,行政执法质效稳步提升。聚焦基层行政执法工作,面向街道综合执法开展跨部门培训31场次,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16次,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及行政处罚裁量行为,制定印发街道行政执法两程序、《关于河东区街道综合执法机关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免罚清单的指导意见》《河东区街道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汇编》《河东区街道综合执法行政处罚免罚清单汇编》,切实提升基层执法工作水平。

(四)着力构建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公调、诉调、检调、访调多调对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律师调解、行业调解多措并举的“4+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成立全市首家电力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发展至26家。河东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律师依法办理各类涉企劳动争议案件121件。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全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473件,各行政机关组织办结行政调解13963件。持续擦亮行政复议品牌,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制定行政复议质量提升30项举措,修订完善《天津市河东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十项配套制度》。搭建行政争议多元预防化解平台,区司法局与区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协作共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的意见》,与河西区司法局、河西区法院联合签订《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联动解纷机制发挥作用。在各司法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普遍设立行政复议咨询岗,推行繁简分流、复议全过程调解,行政复议便民高效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年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41件,行政复议首选率达到59%90%案件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实现定纷止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有效衔接,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在全市先行先试培育打造枫桥式司法所,建成河东区司法行政强基工程实践基地,建成全区首家街道调解中心宜和调解工作室。大王庄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三有推定化解征地拆迁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富民路街道、向阳楼街道、二号桥街道福东北里社区、大王庄司法所4家单位获评天津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五)深入推进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深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形成区级专项应急预案编修名录,共计制发20部区级专项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印发《河东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事故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狠抓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应急普法宣传,开展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防汛抢险应急演练、灭火综合实战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各街道清查基层应急队伍人员、物资,加强队伍救援能力培训,试点开展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业务标准化示范点建设。

(六)全面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推动落实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市两会建议提案14件、区两会建议提案179件,办复率及满意率均为100%印发《关于建立河东区统计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的意见》、《河东区关于落实<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的举措》。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区政府网站发布重大行政决策结果3项、行政决策意见征集9期、区政府常务会审议研究内容27期,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2次,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10场,网民通过北方网政民零距离栏目留言件按时回复率100%

(七)持续建设智能高效数字化法治政府

探索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将数字化转型应用于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实现高效能云服务。区政府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食品安全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智慧监管;研制全市首个电子计量证书系统,搭建全市首个区域计量互助服务平台智能居家养老项目为全区1628户重点关爱老人安装红外智能人体感应设备;政务服务首创智慧+政务新举措,全市首推线上电力服务程序,社区通平台上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模块,智慧河东建设初见成效。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夯实法治基础,积极推进法治学习常态化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学促学作用,区委常委会及扩大会议、区政府常务会、区政府党组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0余次。制定印发《关于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护航河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全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盯紧靠上,开展法治课宣讲2次,就部署推动各项法治任务批示40余次,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20余次开展专题学法、研究法治领域重点工作,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等重点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三)切实压实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组织召开2023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述法汇报会,组织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专题述法。强化考核运用,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法治考核倒逼法治责任落实。

四、存在的不足

(一)法治建设责任链条拧得还不够紧

个别单位仍然把法治责任片面等同于法治部门责任,述、考、评、督、责一体发力不够,在强化协调联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上仍需加大力度。

(二)法治队伍专业化建设用力不够足

法治队伍中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法学专业背景的人员相对缺乏,公职律师配备距离全覆盖仍有差距,发挥所用仍待加强。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程序意识不强,执法规范化程度不高。

(三)在打造特色、形成亮点上仍需加大力度

在推进街道层级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力度不够,创新性、试点性工作组织推进的力度有欠缺,距离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项多点开花的局面尚有差距。

五、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必修课,创新丰富学习宣传的手段形式,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成效。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实年度述法工作要求,讲法治课,把法治教育纳入日常培训。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履职在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严格履行各项法定程序要求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全覆盖要求,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二)在创新机制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聚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天津市有关要求,细化行政执法能力培训机制,开展针对性、跨部门联合培训加强法制审核力量建设,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工作会商机制,落实赋权事项评估和动态调整制度,指导基层执法机关规范行使行政权力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构筑执法监督多元化网络抓实区、街两级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常态化推进日常执法监督工作积极组织首批企业家监督员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形成多元立体监督格局。

(三)在打造品牌构筑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提升涉企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加强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教育培训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用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多合一联合执法检查等模式,推进互联网+监管切实维护和保障企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