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人社局”)行政执法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司法局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下功夫、求实效。现将区人社局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一)积极处理举报投诉,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区人社局劳动监察窗口每日接待大量来访群众,劳动者咨询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投诉举报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办公热线电话对外公开,接受群众来电咨询并回复市民通过12345平台反映的咨询工单,为市民答疑释惑,2024年度共接到12345、国务院转办案件及各类政府平台转办案件5858件,均及时进行回复,并主动化解矛盾。大力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将执法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入各在建项目与用人单位,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劳资双方法律意识,完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诚信评价机制,对可能造成工资拖欠的事态适时敲响警钟,及时责令改正,截至目前,已对140家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书面审查用人单位200余家,及时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
(二)根治拖欠薪资问题,做好社会稳控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与我市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会议要求,依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2024年5月-9月,开展河东区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制定《河东区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工作方案》《河东区人民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工作要点》《河东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指标任务考核办法》。2024年11月-2025年春节前,开展河东区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截至目前,通过协调非立案方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类案件50件,涉及人数442人。与区住建委、公安河东分局、各街道等相关单位紧密配合,防范化解欠薪重大风险,强化网络舆情和非访群访事件处置,及时妥善处置可能出现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各类事件。
(三)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与局其他科室、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联合区住建委、社险河东分中心、局保险科到辖区内新开工的工地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走访在建项目工地19家,共计发放宣传折页300余份,宣传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和落实制度具体要求。就“一机床”、“华勘”等新开工项目,组织“开工第一课”培训,依托监控预警平台,推动参建各方准确理解和完整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提升工程项目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规范化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四)强化监督管理职责,开展线上线下监管。充分发挥天津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作用,与区行政审批局建立了联络机制,第一时间筛选符合纳入线上监管条件的新建项目,做到应纳尽纳,目前全区19家在建项目已全部纳入平台监管。采取网格化包联管理手段对在建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结合实时预警信息情况有的放矢,及时对问题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做到线上监控和线下管理有机结合。依托“安薪行动”,充分运用“天津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存在预警信息的施工项目进行督查,从源头减少欠薪风险隐患,做好预警处理、在线考核和通过平台代发工资工作。
(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面推动以查促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本部门4个检查计划已全部完成,共计检查45家用人单位。作为劳动用工领域抽查发起部门,我支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住建部门、公积金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分两批次抽取辖区内31业开展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作为配合部门,本年度配合其他领域发起部门对辖区内共计72个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监督检查。通过本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行动,进一步提升了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意识,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按照要求立即进行了整改,并承诺不拖欠工资、不使用童工,达到了以查促改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2024年度,区人社局在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联合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仍需加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人社局持续坚定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多措并举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持续推动人社部门行政执法工作。
(一)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与执法业务知识。将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不断强化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确保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依规执法。
(二)深化行政执法职能,增强执法效能。持续加强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与应急处置工作。优化窗口接待、电话接访、12345 便民热线以及国务院根治欠薪服务平台等各类渠道的转办件回复工作。坚持早发现、早处置原则,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按照计划继续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相关情况。针对潜在风险较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巡查,通过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违法风险,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行政执法 “三项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加强事前公示,确保执法依据、执法流程等信息公开透明;规范事中公示,保证执法人员的身份信息、执法过程等内容准确、完整;推动事后公示,及时将执法结果向社会公开。完善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确保行政执法工作合法、合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