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好的访问效果,建议您将IE升级至IE9及以上版本! x
您的位置:
河东区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报告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1-20 17:37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东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加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现将2024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一)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情况。在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河东区信用信息处理平台、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平台录入行政处罚信息43条、行政检查信息175条,并通过河东区政务网平台主动公开环境行政执法文书43份,强化信息公开,放大执法辐射效应。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进情况。一是执法文书做到规范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程序,并严格按照《天津市生态环境执法案卷目录清单》及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制作文书,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每一环节均由各部门负责人严格审核,确保文书的正确和规范。根据新修订法律法规及时更新行政执法文书。二是执法过程做到合理化。结合执法实际确定常态化执法全过程记录方式,使用移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过程记录,保障执法过程记录合法真实。三是执法流程做到信息化。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做到检查证据即拍即传,积极推进环境行政执法智能化管理。

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情况。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注重听取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推进局依法行政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均经过法制部门进行法制审核,一般行政处罚案件由局案审组进行审核把关,重大行政处罚由聘任的专业律师对案件进行审核把关,累计召开十五次案审委员会议、十四次案审组会议,对81起案件进行集体审议,通过多种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合法、有序、公正、规范。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执法手段,召开建筑、医疗、加油站等行业环保大会,明确提出环保要求,从源头减少信访产生;深入一线开展“执法普法”活动,累计发放明白纸700余份,帮扶约谈企业160余次,让企业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自觉守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河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和《天津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相关规定适用“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累计作出不予处罚决定47起,免罚金额268万元。

二、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2024年度,累计开展检查560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共对环境违法行为累计立案81件,下达责令改正决定86件、行政处罚决定43件,累计下达行政处罚200.58356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466794万元。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内容在政府网站进行全文公开,并将被处罚单位的信息上报信用公示系统,已全部公示公开。

(一)大气环境专项检查

围绕夏季臭氧和秋冬季颗粒物协同治理,聚焦重点区域、行业和领域,昼夜开展全覆盖式执法检查,守护河东天朗气清,累计检查工地企业4000余次,立案10起,处罚6起,累计下达罚金21万元。

(二)水环境专项执法检查

对辖区内涉水行业企业开展全面大起底、大摸排,建立水环境企业名录库,实时动态监管企业环保情况,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涉水单位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违法行为,2024年,共检查涉水企业29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570余人次,对污水排放超标立案2起,处罚36.5万元,生态损害赔偿2.92万元,实现超标处罚案件零的突破。

(三)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

以排查和消除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为目标,对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依法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求企业立整立改,并督导企业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安全监管。2024年累计开展危废专项检查22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对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标识张贴不全等问题立案35起,均为不予处罚。

(四)第三方机构专项执法检查

围绕环评文件编制、自动检测数据、机动车排放检验等领域,积极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检查企业8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6人次。

(五)移动源专项执法检查

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虚假检验、尾气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2024年检查非道路774台次,检测59台次,对在禁用区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违法行为处罚19件,下达处罚金额96.5万元;9月-11月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内2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6家M站,99家汽修单位应查尽查,联合区监测中心、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检查机动车检测线1次。百日整治行动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企业101家次,发现问题17个,对汽修单位企业危废类问题立案15起,均为轻微免罚。

(六)核与辐射专项执法检查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深入落实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头抓、两不误”。以安全生产检查为抓手,以辐射安全许可证为依据,对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执法检查72家次,逐家填写程序表,详实记录,出动执法人员200余次,立案10起,下达行政处罚10起,累计下达罚金20.833294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466794万元。

(七)排污许可专项执法检查

强化第三方辅助执法、非现场监管等手段,严查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降级管理、超标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证后监管执法水平,共计现场检查企业116家次,非现场检查163家次,辖区内45家持证单位全覆盖。对违法行为立案3起,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3起,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八)噪声治理专项执法检查

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执法检查。5-10月期间加强执法巡查,强化重大活动期间“静音”保障,2024年检查企业1100余家次,立案并处罚3起,累计下达行政处罚金额5万元。

(九)“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

2024年河东区通过天津市移动执法系统累计抽取“双随机 一公开”企业168家,均已完成现场执法检查,发现13处轻微问题已指导纠正,发现2家单位存在问题并进行立案。所有检查结果均及时在政府门户网站、“双随机、一公开”平台上录入并公示。使用天津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修订完善数据库并按比例抽取检查对象6家,匹配执法人员12人次,发现1家单位未开展本次抽查涉及的经营活动,发现1处轻微问题已指导纠正。

三、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一)加强执法队伍管理

2024年区生态环境局共有持证行政执法人员64名,包括新增7名,注销执法证2本。组织全体行政执法人员就“共性学法清单”和“个性学法清单”开展学习培训,参与公共法律知识线上培训考试,全局考试平均成绩97分。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责任,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本年度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参与办案率100%,执法职权履职率100%。

(二)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1.案件质量提升。定期开展案卷自查自评、队内交叉互评,坚持“评学促改”同向发力,常态化对案件进行全面评查,提升案卷规范性与完整性。通过全面审核案件,包括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执法程序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审核一般程序环境违法案件,并依据情况出具修改意见。2024年通过河东区政务网站发布典型案例4起,市局公众号采纳并转发典型案例3起。

2.全面开展技能比武。对外积极参赛,队内自考自评。将全市技能大比武活动作为检验执法成效的“校验场”,派出支队执法尖兵参赛,沉着应战、精研细琢,获得了“天津市生态环境执法大比武先进集体”,2名同志获评“先进个人”,充分展示了执法支队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铁军形象;2024年8月,与团区委联合开展河东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技能比武活动,以比校尺,以比代练,全面检验执法队员执法能力。

3.强化队伍建设。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持续“请进来”,邀请市执法总队执法能手对在线监测等重点执法领域面对面授课,一对一指导。邀请监测中心专家,采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尾气检测等专业技能培训;制定贯穿全年的执法培训计划,将授课讲台交给年轻干部,在人人做老师的氛围中,达到人人有收获的效果。定期组织队内实战交叉互比互评,分批次开展队内“异地”执法、案卷互评等活动,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推进。强化“走出去”,积极派员参加市级监督帮扶,以干带训,在与市总队执法部门交流中,汲取全市优秀执法经验,并及时在队内分享;积极向上级平台举荐业务骨干,2024年有2名同志入选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库;赴武清支队学习,交流研讨两个支队先进经验,共同进步提升;与河北支队跨区域联合执法,充分发挥执法效能,共同守护环境安全,在对外交流中,不断强劲河东支队的筋骨。

四、执法监督职能履行情况

(一)优化执法方式

秉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理念,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精准执法水平。积极践行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开展正面清单企业座谈会,对守法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次数,对多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加大检查频次。注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利用无人机、走航车、在线监测、远程喊停、监控平台等科技手段,将非现场执法与现场执法相结合,做到区域全天候立体式巡查管控,为生态环境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注入强劲动能。

(二)做好环境信访工作

本年度我局共受理信访件1693件,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73%,群众信访显著降低,受理率与答复率均为100%。针对群众信访问题,采取一月一梳理,一季度一分析,半年一总结的模式,每季度按照信访种类、高频点位、问题成因等多维度细化梳理,汇总形成“数据+分析+工作建议”的信访分析研判报告,对重复举报、疑难复杂、群众关注度高的信访件进行集体讨论,剖析其中原因,交流解决办法,逐个击破信访难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访难题化解方案。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办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局内相关制度修订不及时。二是执法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一线执法经验缺乏,执法技巧有待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及时修订局内执法办案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法律要求和实际情况,提高行政执法办案效率,强化内部监督力度,做好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是提升执法水平,紧密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行政执法专项培训,定制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执法办案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