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工作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河东区教育局严格落实市教委关于线上教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分析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探索,积极尝试,从学校教学管理到线上课堂教学再到教师专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线上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一、推动线上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一)课堂规范,质量建设有依据——不断探索适切的线上教学模式,规范课堂教学管理
各学校依据“一校一案”,选择适合学生的线上教学模式,做到线上教学有规范。模式一为课前预热+推送优质新课+答疑。模式二为教师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线上学科答疑+重点知识辅导+巡课反馈五步走,确保线上教学质量提质增效。模式三为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授课模式,新授课采用“1+1”模式,即选择“精品资源+典例分析”模式进行线上教学;专题复习课采用微课直播模式,通过录屏软件录制微课,并结合腾讯会议直播开展教学,课后将视频分享给学生,可供学生反复观看;试卷讲评课采用投屏或者夸克扫描讲解模式,利用可手写平板设备,结合腾讯会议投屏功能,既能实时关注学生,又能让学生感受细致的分析讲解,还可以利用夸克扫描作业,实现边分析边整理的目的。
(二)课程引领,质量提升有抓手——努力做好线上教学课程建设,落实五育并举
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精心准备教育内容,把握正确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载体,每周固定时间安排专题教育课,涉及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疫情防控等教育内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艺体类课程、家务劳动实践、体育锻炼、安全常识等方面的在线学习,力求丰富孩子们的线上学习生活。
(三)教研护航,质量卓越有保障——利用区级资源平台促进教研工作提升
按照天津市教委关于“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我区先后建设了河东区数字教研系统、河东区学业测评系统等资源平台及应用系统。河东区数字教研系统为区内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及活动社区功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满足区内教师网上教研活动、教学交流等需求。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面向区内各中小学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教研及各项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系统功能,推动系统的普及与应用。截至2022年底,共利用该系统发起各项评比交流活动137次241项,系统资源中心访问量已达15419人次、移动教研5278人次、课例分析2638人次、协同备课670人次,该系统为区内一线教师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总数已达571453条,有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
二、加强培训,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一)培训考核双管齐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
我区始终注重做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修工作。2021年9月15日召开“河东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工作推动会,分两个批次全面启动校(园)本研修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区73个单位(含非教学一线单位)已100%完成该项目,参与教师已100%完成25学时的校本研修实践任务并取得合格成绩,努力实现研修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的最大化,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及教师信息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示范引领注重实效,推广优势教学资源和优秀教学经验
2020年-2022年,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举办河东区中小学“双优课”评选、河东区中小学“课程育人”领路课评选、河东区中小学“思政优秀引路课”评选、河东区中小学“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等活动,高质量、高规格制作了五百余节教学活动精品案例(教学实录视频)资源,经相关部门审核后,由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管理相关部门上传到相应平台,供我区广大师生参考、学习使用。区教师发展中心还完成“中学毕业班专题复习指导课”5个学科10个专题、“中小学素质教育微课”音乐学科两个学段16节微型课以及“春季学期中小学精品资源”两个学段64节课的录制工作;同时完成录制“秋季学期中小学精品资源”九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两个学科54节及春、秋季市级精品课268节,供全市师生使用,使我区优势教学资源和优秀教学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教学评一体化闭环管理,利用测评系统精准聚焦教学质量
河东区学业测评系统为区教育系统内各学校提供考试、网上阅卷和成绩分析等教育教学功能,并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记录并分析,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区教师发展中心共开展三轮全体培训及18次针对性培训,帮助各学校老师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开展考试,有效保障了我区初高中考试的数字化运行。
三、开展线上教学软件的技术更新和使用培训工作
各学校不断探索线上教学技术应用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腾讯+摄像头,示范书写老师犹如就在身边;微信+收作业小程序,作业及时汇总便于批阅;手机+电脑(pad),双机应用,画面清晰,互动顺畅;腾讯会议+WPS,数学题目清晰明了;腾讯+摄像头+马克笔,使学习内容更为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腾讯会议+学校教室,线上呈现线下模式,教师在教室通过腾讯镜头授课,学生倍感亲切;正确使用腾讯会议表情功能,成为师生互动好帮手;熟用画笔,重点更为突出,便于学生学习、记录;正确使用腾讯分屏,便于教师实时把控课堂秩序;线上见面,互动答题,背诵读文,拉近师生距离。
四、做好在线教学与线下课程的无缝对接
一是在线下课堂中搭建线上同步课堂,为在管控隔离中的学生提供同步学习的机会。学校十分关注因疫情居家学习的学生,及时做好预案,要求教师对于未能到校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安排居家的教师继续上直播课,同时也为居家的学生同步视频直播课,并及时对相应的居家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进行纾解,让学生和家长放心、安心。居家学习的这些学生不仅能够和线下学习的学生同步,还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课上及时提问,课间视频答疑,课后服务也与这些线上的同学同步进行。尽全力做到这些学生身在居家线上,神在学校线下,努力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小学以给居家学习的学生推送当日学习资源为主,讲解知识重难点,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确保他们与在校学生进度一致,也让学生家长放心。
二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老师们通过一个月的线上教学,已经初步培养渗透了很多日常的常规要求,线下教学开启后,大多数学生能很快适应,跟上学习生活的节奏。一般在复课首日,以“适应教育”为主。利用相对集中的适应教育教学时间,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逐步适应小学的基本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一起复习线上授课的学习内容。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以“我们一起游校园”“安全守则我知道”“课堂纪律我遵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教室、认识卫生间、认识操场……帮助学生树立学校生活安全意识、课堂常规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老师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爱校园、爱老师、爱学习。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中午用餐、核酸检测,均能有序进行。
三是对于毕业年级学生,初高三年级任课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均进行完整、系统化、精细化的设计,针对学生落实情况,教师们精准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毕业年级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年级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谈心谈话活动,班主任教师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四是各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利用课间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为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课,从生活、情绪和学习等方面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
2023年4月1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