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迎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提升河东区教育水平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河东区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实施多项举措加速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大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集团化办学成绩突出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在教育资源建设上下大力量,落实区委书记提出的“在优质均衡上做文章,办好有带动作用的教育集团”的要求,以集团化办学为着力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百姓“上好学”的要求。我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起步于2019年,2020-2022年快速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共有5个集团,涵盖17所公办中小学,其中包含近三年新建校5所。集团化学校占比为42%。自2019年以来,新建的凤凰小学、太阳城学校、冠云小学、东局子学校、行知小学先后纳入集团管理,均受到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带动了新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21年3月26日人民网报道了我区集团化办学的经验。
(二)学区化办学不断深入
河东区自2007年开始,学校间结成协作体开展合作交流。为了深入推进学区化办学,随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2020年我区把协作体变为学校联盟,根据我区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发展水平,按初中招生学区片调整学区构成,建立以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学区内其他学校为成员的紧密型学校联盟。通过共建“五个一”建立了五个紧密型学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每个学区以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共同确定一个特色育人目标、制定一个章程、实施一个行动方案、每学期组织一次学区展示活动、编辑一本年度成果集,制定章程,建立学区化办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1.新优质学校不断涌现。随着学区化办学的持续深入推进,原来意义上的“薄弱学校”已经不复存在。河东区五所初中学校——二号桥中学、田庄中学、第二十八中学、香山道中学、盘山道中学,已经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好学校。特别是第二十八中学,多年中考成绩优异,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向往的好学校。
2.学区特色逐渐形成,带动学区每所学校共同发展。第一学区特色定位为“艺”即“技艺、艺术”。第二学区以体育为特色,特色定位为“强”。第三学区以思政教育为学区办学特色,特色定位为“正”即“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第四学区特色定位为“美”和“健”。第五学区坐落在涉县革命老区,学区特色为“红”即“红色热土 爱我中华”。
(三)创建紧密型学区化办学示范区
2022年6月,与天津市教科院签约合作,建立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扩优项目。制定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办学评价指标。完成品牌教育集团和优秀学区评选活动,确定七中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为河东区品牌教育集团,第三学区、第四学区为优秀学区。
(四)积极对接高校资源
2022年4月24日,河东区副区长商伟到天津音乐学院进行调研,就发挥音乐学院优势特长、加强其与我区基础教育合作进行研讨。2022年5月份与南开大学合作,在七中挂牌“爱国三问”育人实践基地。与天津大学合作,七中挂牌成为“卓越联盟”高校优秀生源基地。2022年8月11日,河东区教育局赴天津理工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座谈,双方就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附属中学合作办学、学生劳动基地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2022年8月22日,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合力构建区校劳动教育共同体协议》,在多个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二、抓牢“三个提高”,确保“双减”政策见效落地
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河东区全部中小学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积极稳妥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各中小学以学区育人特色为依托,围绕三个提高,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2021年上学期市“双减”工作督查组到河东区开展三次专项督导检查,通过与全市各区情况比较,我区在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效果显著。在课后服务工作排名中,我区前两次位居全市第六,第三次位居全市第二,教师、学生、家长满意度较高。我们将课后服务实施的方案、规程、细则、典型经验案例等内容整理成集,2022年4月份完成编写、印刷《天津市河东区“双减”成果资料汇编》,供各学校学习交流。2022年5月13日,河东区举办了天津市“‘双减’在行动”区域展示交流活动——河东区专场,本次活动在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学举行,并面向全市中小学全程直播,专场活动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充分肯定和专家好评。河东区坚持开展教学评估,做好中小学教学视导活动,每学期中小学科联合区教师发展中心对我区中小学开展联合视导,对学校教学整体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改进提升。
三、抓好“双新”实验校工作、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和强校工程项目,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2021年天津市第七中学、第四十五中学、第九十八中学被评为市级“双新”实验校。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创新课程教学,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2022年5月13日,河东区教育局在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学进行了河东区普通高中市级“双新”实验校展示活动。2022年天津七中被确定为天津市市级品牌高中建设单位,2023年开展全市、全国展示活动,区级品牌高中也将按计划开展区级展示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借助强校工程项目,第九十八中学与天津一中、第八中学与第七中学、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与北师大附中“手拉手”结对帮扶,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四、做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质量提升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教学工作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河东区教育局认真分析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努力探索,积极尝试,从学校教学管理到线上课堂教学再到教师专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线上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随时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随时切换,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市教委“津门教育”报道了我区线上教学工作,对我们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进行肯定。市教育两委3月23日《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介绍了河东区经验做法——河东区教育局通过落实巡课制度、强化家校沟通、加强教研等措施,切实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河东区的巡课制度在全市得到推广,成为天津市的经验,受到教育部表扬。2022年4月份天津教育报对我区多措并举破解线上教学难题、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报道,宣传我区经验。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巩固并扩大自身优势。2022年评选出河东区品牌教育集团——七中教育集团和实验教育集团,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河东区新建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纳入七中教育集团,扩大区内优质资源规模。发挥天津七中市级品牌高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23年举办市级展示活动。继续做实天津七中与天津八中结对帮扶“强校工程”项目,整体提升河东区高中办学水平。
二是积极引入全市全国优质资源。2023年对接市教委引进市直属中学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高起点兴办优质学校。做好“强校工程”建设项目,支持天津一中、北师大天津附中结对帮扶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学、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改善项目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环境,完善高中校舍建设和资源配置的路径,合理分配高中教学资源。开展实验大讲堂活动,擦亮品牌,邀请全国名师开展学术交流。行知小学与国内“陶行知教育思想”名校结为姊妹校,开展全国性交流研讨活动,2022年9月加入陶行知教育研究学会,2023年与上海行知小学开展广泛交流活动。
三是落实“双减”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开展课后服务“互比互看”活动,进一步推进课后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提升参与率和满意度。进行教学视导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进行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活动,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教学管理,强化保障机制。落实课程计划,实施学校“课程群”建设,深化课程育人。在原有基础上,每校再建成1个特色课程群,全区建成30个优秀课程群。至2023年全区将建成100个优秀课程群。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项目。推进品牌高中建设,开展市、区级品牌高中展示活动,发挥我区优质高中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市、区级“双新”实验校建设,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强校工程”项目实施,整体提升全区高中办学水平。
五是深入实施教育评价改革,推进中小学办学质量活力评价项目。完成中小学办学评价并进行结果分析,指导学校运用评价结果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质量。完成新一年度评价工作。促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落地,继续做好小学初中、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六是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天津师范大学及天津市教科院签订合作协议,为教师打造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通过教育创新人才评选,鼓励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建立教育创新人才工作室,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活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赴师范院校和“双一流”院校进行政策讲解,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河东区教师队伍。不断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设置高层次教育人才专项招聘,引进具有博士学历和副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探索“引、用、育、管、留”的人才管理模式,打造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立足河东教育实际和特点,找准找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加快建成河东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
2023年4月10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