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李敬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直沽文化优势 逐步建立中小学实践基地的建议》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河东区是天津市的老工业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大直沽地区孕育了涵盖漕运文化、妈祖文化、庙祠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主要文化特征的直沽历史文化。为了培育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情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东区教育局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深挖天津文化脉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开展直沽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一是请进来,邀请富有直沽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进入校园,传承直沽文化。我们开展了“弘扬华夏文明,传承津沽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津沽文化艺术资源的特点和天津乡贤文化特色。开展津沽文化日主题教育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制作书法绘画、民间剪纸、手工作品,弘扬华夏文明、传承津沽文化。积极引进了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二是走出去,加强校馆合作、校企合作,推进直沽文化传承和发展。河东区教育局与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签署共建协议,带领区属中小学参观博物馆,了解妈祖文明和漕运文化在天津的孕育发展以及天妃宫遗址布局和兴衰历程,在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走进博物馆参加文物修复、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深化直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带领同学们到直沽酒厂参观,了解直沽地区企业的发展和变迁,进而了解天津近代发展史。
三是深度融合,开发直沽文化校本课程。目前结合大直沽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小学辨析津沽源起、发掘建卫历史,开设了“天津记忆——津沽文化”系列课程,帮助同学们了解认识家乡历史发展,培养深厚的家乡情结。
您提到在“在深挖直沽文化的同时,逐步建立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使学生了解直沽历史文化渊源的同时,能有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正是我们积极筹备和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已采取以下措施推进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研学实践基地遴选制度。根据《市教委关于认真做好研学旅行工作的通知》(津教委〔2017〕50号)相关要求,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整合各方资源,遴选一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真正保证有中小学团队接待经验和能力、运营良好、安全设施设备运作良好、有安全保障的基地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服务。
二是加强调研和走访。走访文旅局、文化场馆以及相关企业,了解大直沽地区的历史和渊源,了解区域内非遗产品和适合小学生动手操作的项目,了解大直沽酒酿酒工艺、祥禾糕点制作、老津卫茉莉花茶艺、梁氏药香、津派花丝、手绘年画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给企业有关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使其尽早开发建设具有直沽文化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的实践基地。
三是开展相关研学路线的探索和体验活动。根据直沽地区现有的资源,组织部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元明清天妃宫历史博物馆、直沽酒厂、天津市第一热电厂遗址等场所,以学生的视角探访直沽历史,挖掘学生关注的文化元素,促进“直沽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我们已与直沽酒厂、金茂汇(天津市第一热电厂遗址)进行接洽,全面推进“直沽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3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