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更好的访问效果,建议您将IE升级至IE9及以上版本! x
您的位置:
【区科技局】关于加快发展我区都市新型工业产业链的建议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5-07-03 10:44

张嘉璇委员:

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区都市新型工业产业链的建议》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东区深入贯彻天津市制造业立市战略,按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部署要求,制定河东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扎实开展创新引领发展行动,一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服务评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165家,雏鹰企业177家,瞪羚企业6家,新增中核科技为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00家,新认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电气院成功复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核理化院有限公司入选第五批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二是常态化服务工业企业。服务天津热电、中核科技获评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推荐电气院“高性能电机系统与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实验能力建设”和“实验装备综合管理系统”2个项目分别获得我市“产业基础再造”和“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推荐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吴健成功入选天津市第一批卓越制造人才。经各方共同努力,我区2024年1-12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2.04亿元,同比增速8.1%,增加值增速12.6%,在全市16个区县中排名第一。超预期完成全年产值增速4%,增加值增速8%的目标,努力发挥二产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添秤作用。

为深入推进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在河东落地,提升我区新型工业化水平,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都市新型工业产业链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载体高质量发展

1.加速创新平台载体落子布局。加速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并逐渐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苗圃”,为我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标注出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持续服务存量,重点跟踪服务建科建筑、地调中心天津市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保证我区重点实验室不掉队。进一步扩大增量,精准服务、培育国家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打造重点实验室,协助华勘集团十个实验室打好创新平台建设基础。

2.突出抓好科技载体建设。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实现科技载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注入新的活力。梯次培育,不断壮大创新载体,坚持清单管理,精准画像现有科技载体;加速布局更多科技载体,积极推进海洋科创园建设。分类施策,持续优化载体结构,加强优质载体宣传力度,持续提升区域贡献;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孵化体系。提质增效,提升载体“科技含量”,擦亮载体“金字招牌”,引导我区科技载体向“科技载体特色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模式市场化、发展方向专业化、服务清单个性化、示范引领高端化”发展。关于金贸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已有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河东区金贸产业园区建设的建议》,我们将及时了解反馈情况,发挥该园区在推进都市工业化产业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加强产业谋划,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3.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围绕“地”“电”“核”特色产业,梳理产业链整体情况,建立产业链创新主体底册。强化华勘集团、电气院等重点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大院大所座谈会、海河东岸创新沙龙等形式,密切成员单位联系,探索成员单位间合作、院地合作、成果转化新方向。持续导入重大科技项目、人才项目资源,引导联合体成员争取中央、市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通过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进步奖、创新联合体科技重大项目等多元化投入提升联合体单位创新能力。

4.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科技服务业发展,按照《天津市科技局科创服务机构引育工作方案》要求,加强与统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开展科技服务业摸底调查,建立企业台账。加强科技服务业分析监测,对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避免错报漏报,提升科技服务业企业统计数据填报水平。同时保存量、挖增量,持续挖掘科技服务业企业资源,充实科技服务业样本企业库。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科技局推动我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求,征集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场景,摸清区内人工智能产业现状,结合各行业资源及特色产业定位,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推广。

5.提升成果转化质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宣传力度,遴选、推介具有引领作用的原创科技成果项目,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对接与利用。全年预计面向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举办1-2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场培训会,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开展区内初、中、高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支持科研院所打造内部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队伍,预计2025年河东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90亿元。

6.深化科工融合发展。加强与市级部门、重点企业、高校、院所、产业联盟、区属国企及相关机构联系合作,发挥我区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及创新联合体的优势,利用国家与我市相关专项支持政策,共同推进我区工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争取我区融入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机会,为我区新型工业转型发展赋能。

三、坚持突出科技招商,争取实现项目落地

7.着力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以大院大所和研发平台为支撑,持续加大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分类施策培育科技载体,推动教育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楼宇)联动。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企业发展,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有力有效支持企业在河东成长和发展。着力完善数字科技产业链群,大力发挥数字信息产业创新联合体作用,加强与市大数据协会、智慧城市研究院等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等数字科技在河东布局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8.盯实缴盯项目促招商引资。拓展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落地实施。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深化研究,从微观深入研究产业、基金等招商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和重点需求,从宏观研究河东区科技招商工作,形成河东区科技招商战术打法。强化招商工作韧劲,盯紧区内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设备采购、增资实缴项目;积极与区投促局配合,落实商务楼宇“1+1”包保机制,服务三联大厦、津东大厦、晨景大厦,适时开展科技政策进楼宇活动。

四、促进工业互联网等数字软件产业链发展

9.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智慧河东二期建设项目谋划,依据应用场景新增需求,遵循适度超前原则,扩容区级政务云,部署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迫切所需,填补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空白,打造数据可信空间。支持推动区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交流合作,共建智算中心。推进与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联通,加强与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服务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等主体交流合作,探索借助市级算力交易平台,打通与通算、智算、超算异构资源池连接渠道,借力外部算力和存储资源。

再次感谢您对河东区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给予河东区科技局大力支持!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河东区科技局 

2025年5月2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