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采用VR全景传播直沽文化的建议》已收悉,您的建议详细分析了目前直沽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传播问题,从内容创新、产业融合、传播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我们更好地挖掘、传播直沽文化底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我区在发展VR全景产业方面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但是由于技术人才短缺、市场需求不足、缺乏政策支持等原因,大范围采用VR全景技术传播直沽文化难以做到。下面从VR产业在我区的发展基础、目前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三个方面向您汇报:
一、VR产业在我区的发展基础
VR产业发展在我区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主要体现在文旅载体丰富、文旅平台多样、文旅活动热烈等方面。
(一)文旅载体丰富
目前,河东区有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大直沽酒厂、严复纪念馆、天津音乐街、棉3创意产业园、俄欧风情街等文旅载体,为延续城市独特历史人文文脉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我区着重打造和提升以下几个载体:
1. 海河码头
创造性运用漕运文化丰富内涵,拟在海河东岸建造金茂码头、直沽码头、棉3码头。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雕塑景观、浮雕墙、投影动画等形式为码头注入妈祖文化、洋务文化、漕运文化等直沽文化元素。积极发动社会资源,多部门配合,利用酒店、楼宇、银行、企业、车站、码头等建筑设施,以适当方式展示直沽文化元素。
2. 俄欧风情街
俄欧风情街毗邻原俄国领事馆旧址,是充分挖掘河东区俄租界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文旅产业的优质载体。俄欧风情街在建筑上融合俄式元素与大都会风格,汇聚餐饮美食、创意文化、休闲体验、品质配套等丰富业态,打造“绽放味蕾”“精致生活”“音巷时光”“轻娱夜肆”多维场景,让历史文化、休闲体验与品质生活“无缝连接”,使广大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俄风俄韵俄文化。
3. 棉3创意产业园
棉3创意产业园原为天津市棉纺三厂(棉3),始建于1921年,1950年该厂正式更名为天津第三棉纺厂。街区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是集创意设计、新媒体服务、商务咨询、艺术展示、时尚消费、文化演出、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创意产业综合体项目。街区内有大麦66音悦、1921艺术空间、老津衛茉莉花茶等产业和“步棉夜巷”“M3图书艺术节”“大自然市集”等夜市、文化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河东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全面发展,拓展工业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提供了载体,也为发展VR产业提供了人才、技术、集群支持。
(二)文旅平台多样
目前我区拥有“河东文旅平台”(原名“河东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等网上资源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账号、抖音号、快手号、VUE号等多个政务新媒体账号。
非遗数据库、网上非遗展厅正在完善过程中,古籍数字化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文旅平台通过整合零散、孤立的公共文化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2022年,河东文旅平台共计发布文化资讯119条,迎新春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展播28集,河东区群星奖原创作品展播3集,河东区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展播12集。河东文旅平台慕课资源共计6000课时,420GB;线下设备公共文化一体机50000课时,资源容量646.3GB。数字图书馆于2016年1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资源体系涵盖数字图书馆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电子借阅机等多种形式。截至目前,河东区数字图书馆本地资源存储量达70TB,存储能力达100TB,资源包含读秀中文图书期刊检索平台、百链学术检索平台、尔雅学术视频等各类数据库,数字资源量达3000余万份。读者还可以通过“读者之星”栏目预约VR数字体验活动。
(三)文旅活动丰富
2023年以来,我局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进程,沟通对接多个文旅活动,制作了“文旅活动锦集”“文化活动菜单”,对下月精彩活动提前预告,积极满足游客、市民需求。金茂汇海河广场、“二次方城市”产业园、棉3创意街区等消费综合体热闹非凡,特色酒店、LiveHouse、夜市商超也不甘其后,纷纷抓住旅游市场窗口期,释放市民游客压抑的热情。4月,“M3图书艺术节·春季场”“知乎开学季主题活动——答案音乐节”“2023年天津首届街舞霹雳舞全国邀请赛”“大自然市集”“中国(天津)YJ公益·美食·动漫·汉服文化博览会”等活动的余热还未散去,解放桥开桥、IPTV次元文化节、国风主题汉服活动、首届天津赛艇城市文化精英赛、天津音乐学院音乐会、“穿越津门”时光故事会、时光记忆市集、“步棉夜巷”夜市市集紧随其后,引爆河东区文旅热潮。
(四)文化产业蓬勃
2023年以来,我局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走访文化企业。2月,局领导带队走访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巧娘博物馆、杨菲曲艺工作室、繁星戏剧村等地,了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未来发展规划;推介河东区文旅资源,介绍河东区招商引资政策,探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3月,局领导带队走访北京798艺术园区、吉里国际艺术区进行考察调研,结合文博场馆建设运维、全民艺术普及、艺术展览策划、打造特色文化园区等课题进行交流,学习企业在文创产品开发、老旧工业厂房创新改造、人才招引聚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区如何更好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供了优秀范本。
二、目前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一)技术人才短缺、文化产业未成规模
VR全景技术目前已在房产、文化场馆、游乐设施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大部分应用都处于简单还原场景、拼接人物动作等阶段,并不精细。由于我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力量强大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人才聚集区,在挖掘文化内涵、创作新颖剧本、掌握先进技术方面缺乏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河东区目前已经有棉3创业街区等高品质商业设施和多家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但在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满足高端人才服务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另一方面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缺乏。此外,缺少高水平的孵化服务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共享机制等,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
(二)市场需求尚不明朗
要支撑一个行业长久地发展下去,市场需求、硬核内容、强力渠道、不断创新等要素都不可或缺。而如何盈利、盈利是否可持续、是否有自主创新迭代能力等都是影响投资需求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 VR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尚未形成规范的投资方向和市场秩序。目前国内投资机构主要集中在硬件制造领域,而 VR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内容制作和创意设计方面,投资方向不明确,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目前VR全景在直沽文化传播应用上需求尚不明朗,目标人群、盈利模式、发展前景等还有待研究论证。
(三)缺乏政策支持
VR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国家层面缺乏关于 VR产业的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意见,地方政府也未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文件。由于缺乏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导致 VR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瓶颈。目前VR全景技术应用多侧重于文化场馆讲解体验等方面,对于传播、创新、集群优势等方面上级单位未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政策引导。
三、下一步计划
(一)深入挖掘现有文化资源
在现有文化资源、文化载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资源潜力,探索多种的VR展现形式。例如,充分利用“红色记忆展厅”,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拓展VR展览内涵,全媒体形式“云端逛展”。充分利用河东区非遗馆、河东区博物馆等新场馆优势,引入VR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感受非遗制作过程、“多方位”“多角度”观看历史文化场景等体验。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将引入文化创意企业、高端技术人才作为重点目标,结合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增加赴京招商频次,重点关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高精尖”企业,以及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的领军企业。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三)多部门联动
VR全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文化旅游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如网信、科技、宣传等部门的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提议把VR全景产业纳入我区信息化发展规划,统筹协调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工作机制、举办活动等方式,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形成合力。同时,我们也将大力推进 VR全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发挥 VR全景技术在宣传文化领域的优势,提升城市形象。此外,我们将探索“VR+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在更多领域展示城市风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将加强对 VR全景产业发展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此,我们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今后继续加强联系和交流。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