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遗文化进社区,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不仅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开埠口岸,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集地,河东区作为天津城市的原生点,更是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独特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我区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1项,项目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您提出的加强非遗进社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是我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河东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部署,深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坚持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举的工作原则,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河东优秀特色文化为准则,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推动非遗进社区的工作中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阵地,以社区为实践基地,长期开设非遗公益培训课程年均课时;每年举办非遗日等相关民俗节日非遗展演活动近千场,在各类媒体上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设立津沽技“忆”、“家门口的故事”等特色版块,推动非遗不断走入群众视野,进入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将采用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大非遗进社区工作力度,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载体打造,将非遗与公共文化结合,利用街道社区文化配套设施打造非遗主题展馆、特色博物馆、传习体验基地等。今年计划利用河东区鲁山道文化配套用房(3800平方米),联合“天津茉莉花茶拼配工艺”“李氏古法催产药方及配制技艺”“传统手工冷法皂制作技艺”三项非遗项目建立传习基地、特色博物馆及非遗工坊,与该街域已建成的宣德炉艺术博物馆、拦手门传习基地、曾氏华服、曾氏盘扣等传习基地联动,形成聚集效应,为开展非遗研学、参观体验等,打造优质载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非遗融合,深化非遗进社区工作,同时为项目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持续开展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我国各传统节日、重要节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展卖、推介活动,在景区、商场、街道、社区等场所策划非遗活动,推动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
三是持续开设非遗公益培训课程,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阵地,以社区、校园为实践基地,为非遗传承人与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进酒店、进景区等展示活动,全年不少于500场,让非遗融入城市血脉,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在此,我们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今后继续加强联系和交流。
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4月10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