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河东区委会:
您们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旅商融合,打造河东文化产业的建议》已收悉,衷心感谢对打造属于河东区的文旅IP、接续出台流量导向的对策、形成排他性文化概念、加大商圈旅游化改造等对策的建议。经认真研究,现将我区文旅产业规划及发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情绪价值拉满,IP势能做足”的建议
我局结合河东实际,把脉当前消费市场动向、分析消费者情绪需求,打造属于河东区的文旅IP。一是市集消费带来新体验:3月份“津一·PARK”以“发财市场”手创艺术节为名,吸引160余位青年艺术家携奇思妙想入驻,为市民献上一场历史与创意交织的春日盛宴;5月份在“津一·PARK”举办的天津地区首届“宠物生活节”大型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通过“文化+体育+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可观赏、可互动、可持续”的沉浸式休闲商业形态。二是接续夜间经济效能:河东区首届中医药文创市集、爱琴海“老门口儿”、万达广场“幸福里”夜市、棉3“步棉夜巷”拉长夜间消费时长,非遗摊位和惠民演出相伴随行,提升夜河东文化魅力。三是打好海河商旅文体品牌:海河东岸的金阜码头游船、双层旅游巴士、中海俄欧风情街、嘉里汇、金茂汇、香格里拉酒店、棉3创意街区等旅游载体、品质街区、休闲场景构建,为海河东岸“吃住行游购娱”多点支撑的文旅消费链条初具规模,IP打卡新热点走红。
二、关于“打造文化生态闭环,形成排他性文化概念”的建议
结合大直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非遗传承项目,形成河东区独具特色的排他性文化活动成果。一是大直沽城更项目建设。“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这一充满历史韵味的片区在城市更新中将迎来全面焕新升级,具有直洁特色的彩绘墙、老字号标识的灯牌、干净整洁的街角公园等一系列充满氛围感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正陆续“上新”,形成河东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二是一冷·天音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启动将开启天津音乐学院与河东区携手拉开校地全面深化合作的序幕,天津音乐学院发挥在教育、科研、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结合河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链与发展链、人才链与资源链的有机融合,共同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驱动新质生产力运用,推动文化成果转化,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三是一机床城更项目:第一机床总厂工业遗产,以“津一·PARK”身份亮身河东,完成了一系列红色主题+休闲特色都市文旅设施建设,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建成开放,讲述着河东的工业传奇,“工业锈带”变身“文化秀带”“生活秀带”。四是乐动力体育项目:依托乐动力河东体育中心优质的体育资源和挖掘激活体育场周边区域资源,将其打造成乐动力·建中里体育特色街区,通过“场馆-街区-社区”的生态闭环,依托首店经济、赛事品牌、特色活动、健身培训、零售餐饮、体育文创等多种方式丰富体育产业业态,促进康体、文体、体旅深度融合,提供更多集健身休闲、运动康养、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多元消费新场景。
三、关于“加大商圈旅游化改造,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建议
按照我区“一带三区多点”的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载体建设,提供优质化服务。一是提升商圈业态丰富度,激发区内商业综合体经济活力。立足本街域特点,利用商圈自身的品牌特色,培育并提升夜色经济、新能源汽车展销、高端品牌入驻、影视演艺等街区品质,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构建“区级消费中心—街域特色商业—社区便民服务”三级商圈空间格局,形成食、游、购、娱、体、展完整产业链条。二是拓展品牌酒店建设,打造消费新高地。以上合峰会为契机,在提升香格里拉、万达文化、东凯悦等三家酒店软硬件基础上,引进或布局新的高端酒店入驻河东,增加等级民宿、餐吧、酒吧、24小时便利店等市场配套供给,营造良好的住宿环境,吸引高端消费人群入住,形成新的“名片”效应。三是立足河东资源,开展多样性体验活动。利用海河码头建设,开发特色功能性游船和海河观光活动;利用海河东路“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开展休闲有氧非竞速骑行活动;利用双层巴士开展旅游观光河东活动,以及体育赛事活动、商圈演艺活动、非遗展示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河东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关于“河东区内要有能够承载流量的文化新地标”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十五五规划,合理的进行引导和规划,积极招商引资,持续推动文化新地标建设。在此,我们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今后继续加强联系和交流。
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5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