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河东区文件  >  区文化和旅游局
名    称 :
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建引领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索   引  号 :
11120102000145066B/2025-00001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    题 :
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旅游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建引领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区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按照“1434”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一条主线,聚焦四个以文要求,突出三项提升行动,全力做好四项重点任务,推动构建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条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直沽文化繁荣区这条主线,以传承文化、促进旅游、提升品质、创新发展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利用直沽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做好文化传承,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直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助力河东“四个之区”建设。

四个以文要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以文化人。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

以文惠民。立足优质普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以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为导向,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以文润城。坚持守正创新,切实做好文化文脉赓续传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不断丰富城市历史文化滋养。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的教育作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以文兴业。着眼高质量发展,切实写好文旅产业融合文章。推动商贸文旅深度融合,把河东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以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激活城市创造力。

三项提升行动:

党建引领提升行动。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把党的建设贯穿文旅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系统4个党支部为抓手,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工作机制,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固树立有解思维,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工作想办法,增强担当意识,保持实干之风,讲团结顾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注重“一线工作法”,全局45岁以下干部人人盯项目,在工作一线“比学赶超”,抓重点、创亮点、争一流,锻造政治强、业务精的干部队伍,让创先争优、干事创业成为鲜明底色。

作风建设提升行动。树牢人民至上理念,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围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和制约文旅工作发展的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进基层、进企业“二送二进”活动,营造积极作为、善作善成,精研业务、迎难而上的浓厚氛围,让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创新实干在文旅系统蔚然成风。

四项重点任务:

强化文化惠民,擦亮品牌促正能量传递。一是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条主线,开展好全年群众文化活动,深化文化惠民。举办品牌文化活动河东区第十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以此为载体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培训、讲座、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扎实开展艺术普及,邀请专业院团举办专场戏曲演出不少于100场。加强区校联动,与天津音乐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继续共同策划、举办各类活动。做好品牌培育,围绕“王莘”和《歌唱祖国》打造特色活动。二是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打牢区三级文化阵地建设和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两个基础。提升区级文化阵地品质,进一步突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主阵地作用,提升阵地品质和服务效能。突出“一街一品”,强化基层阵地建设巩固,让基层文化阵地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创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以“高颜值+新服务”为目标打造城市书房、非遗工坊区、戏曲工作室、相声茶馆等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强化文脉赓续,保护利用促文化传承。一是加强文物保护。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敬畏、精心守护,把历史文化遗产完整交给后人,开展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严格执行文物定期巡查制度,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守住文物安全底线。二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力度,挖掘革命文物历史内涵,加强数据信息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突出时代特点,挖掘和用好河东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嘉华图书馆红色记忆展厅、依托宝成裕大纱厂(棉3创意街区)、各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类党史展厅等载体作用,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打造严复纪念馆等一批能够“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时代声音”的新载体、新平台,赓续红色血脉。三是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做好项目申报的服务和指导工作,持续增加区优质非遗项目数量,完成达到160项的目标。开展非遗宣传普及工作,继续开设非遗公益课程,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等活动,全年不少于400场。鼓励非遗项目建设传习基地、体验基地、特色博物馆等,探索打造非遗聚集产业基地;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文创的开发。

强化文旅融合,创新思路促高质量发展。一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响直沽文旅品牌。积极推进金茂码头、直沽码头、棉三码头项目建设,植入古今交汇、中西合璧的音乐、美术、表演、展陈等艺术元素,提升商业旅游的雅致,形成“水、岸、场、桥”一体化和“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文旅场景,实现艺术的柔性美与海河滨水空间的立体美相结合。组织特色“市集+灯光秀+餐饮+游船”活动,借助天津马拉松、龙舟赛等市、区级赛事,打造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新业态。抢抓数字文娱产业发展机遇,为争取联萌传媒天津文娱项目落地河东做好服务,推动政企双方深化合作,优化布局数字产业发展,与企业合作争取打造网红粉丝节庆活动。二是组织文旅主题活动,塑造文润直沽形象。办好第八届直沽文化旅游节,参加2024年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和2024年津洽会,举办河东美景主题风光摄影短视频征集赛、河东文创设计作品征集赛、舞蹈挑战赛等。通过联合高校、专业机构和企业联手搭台,交互赋能,在活动中进一步寻找直沽文化与当下文旅流行发展的融合点,联合各商贸体和特色街区,举办品类丰富的商文旅体相融合的活动,塑造文润直沽形象。三是推进文创+科创发展,助力文化产业提质。积极协助棉3丰富互动式、体验式文化供给,激发游客消费热情,积极培育工业研学、文创孵化、剧院演艺、艺术创作、餐饮美食等多元业态,围绕演艺+科技等元素,探索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同时,借助文旅智库专家资源,结合河东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强化文创团队和文化企业强强联手,合作开发具有河东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结合新国潮、非遗文化、数字科技拓宽文旅场景,擦亮具有河东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不断吸引来津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休闲、消费,把商文旅体展潜在的影响力转变为城市竞争力和现实生产力。

强化文旅市场优化,担当作为促行业服务。 一是坚持监管两手抓、两加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重要批示精神,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服务引导,双向发力、协同推进,推动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弘扬诚信文化,健全文化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的原则,持续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管理与服务,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文旅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案件查办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秉承人性化执法理念,通过“力度”与“温度”并存的方式,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行为,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二是提升执法效能,筑牢安全屏障。创新执法监管模式,聚焦执法效能提升,开展“线上+线下”双巡查的监管模式。继续深化信用等级弹性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经营风险管理与执法频度调整相结合机制的执行力度,筑牢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充分利用网络监督平台等“智慧云”监管方式,同步加强非现场监管,突出内容核查主线,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规范,切实保障全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及文化安全。



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3月22日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