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0日在天津市河东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河东区代理区长 刘道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目标要求和“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全力推动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十二五”规划高起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河东区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阔步前进!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新转变。坚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中心,以税源建设为重点,突出打好财政增收、项目落地、商业繁荣“三个攻坚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经济总量得到扩大,并开始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内涵式发展的轨道。区属增加值由2006年的61.45亿元预计增加到158亿元,年均增长20.8%;区级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9.39亿元预计增加到26.25亿元,年均增长22.9%。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整合资源,加强项目储备,全程对接服务,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五年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6.6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79亿美元,实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255.52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23倍、6.3倍和7.74倍。现代商贸区初具规模,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初步成型,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十一经路现代金融商务区正在加紧资源整合。现代服务业升级扩容,引进投资项目企业1453家,全区商业设施规模达到240万平方米,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2%,比2006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河东万达广场、五星级Radisson酒店、四星级世纪泰豪酒店等一批商务商业设施建成开业;天津万达中心、天津远洋国际中心、红星国际广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粮大道、中信城市广场等一批商贸项目加紧启动。积极培育主轴商业街,建成天津音乐街、喜悦购物公园等一批特色街区,引进星巴克、顺峰等一批名优品牌餐饮企业,啤酒节、商旅嘉年华等商贸节庆活动形成特色。金融产业加速发展,渤海银行总部建设加快推进,中策保险经纪公司、泰华龙湖股权投资基金、中民担保等一批金融机构落户河东,金融业留区税收达到1.6亿元。科技产业不断壮大,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打造“飞地经济园”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培育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40家“帅”字号科技创新平台,帅超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70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总部和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引进海天新铁、渤天天工等10家总部型企业。整合商务楼宇资源33幢,打造天星河畔大厦、万隆太平洋大厦等一批税收超亿元楼宇。培育民营企业集团13家,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注册资本金达到120亿元,民营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生态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实施城区总体发展战略,加强对重点功能区、重点地块、重点项目的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海河东岸堤岸改造,新增东纵及东南半环快速路等12条主干道路,新建富民桥等6座桥梁。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津滨轻轨高架铁路建成通车,地铁2、3、9号线与天津站交通枢纽共同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积极稳妥推进鲁山道小二楼、地铁5号线等大片拆迁,新建真理道、香精厂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土地整理出让有序推进。实施了旧楼区综合整修、老宅供热补建、燃气切改转换、自来水立管入户、里巷道路及低洼积水点改造、居民小区“路灯光明行”等惠民工程,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连续4年累计奋战900天开展了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天津站地区提升、海河沿线景观带建设、东纵快速路等157条道路整修、沙柳路等城乡结合部和150个居民区集中治理,打造了津塘路、河东公园、如意园、中山门地区等一批市容景观亮点工程,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城市格调,增强了城市载体功能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区和生态城区建设,新建绿地505.3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39.2%。深入实施环境保护“六大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持续保持83%以上。深化节能减排和节水工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1.19%,第一热电厂完成供热转换,创建欣荣嘉园等一批节水型居民小区。严格执行《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加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城市管理实现精细化、长效化。加强天津站地区综合管理,保持了站区安全有序、整洁便捷。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谐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计民生的根本举措,把增加收入作为改善民计民生的重要支撑,把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作为改善民计民生的重大任务,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计民生的基本条件,累计实施五个20项民心工程,办成了一批群众普遍盼望的急事难事大事。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累计新增就业14.5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8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成立河东区青年创业中心,桥园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创业促进就业实验区创业园”。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险”参保范围广、受益人群多,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2006年的265元提高到480元,最低工资标准由590元提高到1160元,覆盖城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居工程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受益家庭5.2万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完善社会全员帮扶助困工作“十大平台”,形成“党内帮扶引领、十大平台联动、个性救助为主、应助尽助到位”的帮扶助困长效机制。教育发展实现均衡优质。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成立河东职教集团和特教中心,新建第二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创建54中、102中示范高中校,国办幼儿园全部达到市一级园标准。医改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实施“促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向阳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中医药进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和直沽文化旅游形成特色,文明小区“五个一”创建和“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形成品牌,“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不断深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建有影响力的体育强区,率先在全市实现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举办两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市运会取得好成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河东体育场列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比赛场馆,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建成12个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一批社区办公服务设施,社区商业网点累计达到 3500个,菜市场总规模达到12.69万平方米。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工作。河东区先后荣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等多项荣誉。外事、对台、人防、档案、保密、妇女儿童、防震减灾、国防动员等各条战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综合管理,营造了平安稳定的新局面。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听取法律顾问、企业代表、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专家论证、公众恳谈形成制度。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集中力量编制《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认真执行《河东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河东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积极落实目标决策、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依法行政考核、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依法行政工作连续保持全市优秀等次。“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六五”普法顺利实施。司法行政工作不断深化,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得到加强。完善政民零距离、公仆接待日、为民服务网络等沟通平台,坚持“五个必须”工作思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了基层基础巩固、维稳体系完善、应急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的崭新局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平安河东”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加强市场物价、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健全安全监管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建筑、交通、消防等领域的安全防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区生产生活安定有序。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做好规范公务员工作津贴、生活补贴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政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属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建立职工托管中心,房建公司、商业系统公司和街道工商实业公司完成改制,原市属划转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区域经济奖励办法和扶植企业发展政策,制定并落实促进经济发展30条措施,连续组织开展服务企业“上水平”活动,千余名干部深入基层解难题、办实事,企业诉求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加强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为窗口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严格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重点企业注册24小时内办结。清理和统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审批职能归并,联合审批办理率达到100%,审批效率整体提速80%以上。加大政务督查和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深化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主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动电子政务和光纤城区建设,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了工作有效落实和权力干净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机关作风建设扎实有效,进一步树立了团结拼搏、务实高效、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五年耕耘,五年拼搏!过去的五年,是发展思路拓展提升的五年,是发展进程攻坚克难的五年,是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的五年,是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的五年。全区人民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构筑优势,在实干中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牢牢把握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大势,按照“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工作要求,坚持又好又快、求变求快,突出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和“新城市中心”建设,走出一条富有河东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财税工作是不变的中心、招商引资是永恒的主题、重点项目是重中之重的经济工作理念,狠抓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效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把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优化和提升发展环境、深化和促进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的新局面。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努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把心思用在造福百姓上,把精力用在真抓实干上,把功夫用在取得成效上,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多行利民之举、多办惠民实事,真正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过去五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纵观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本届政府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组织实施是得力的,推动落实是有效的。河东区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这是在区委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敢打必胜的结果,凝聚了全区人民的智慧、汗水和力量,体现了河东精神、河东速度、河东效益和河东水平。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河东区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认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把握现在,才能赢得未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税源结构不尽合理,旗舰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集聚效应不突出;二是公共服务还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要求,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很繁重,社会管理创新亟待加强;三是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差距,在强化服务意识、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实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河东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攻坚创新期,是努力实现“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建设“三区一城”、打造新城市中心的黄金发展期,是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大有作为期。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始终坚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按照“金贸河东”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为要、民计民生为本、社会和谐为基的发展理念,坚定实施“三个起来”和“三二一”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富民强区、项目立区、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坚持“一三六六”发展格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三区一城”和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充满活力、人民幸福的新城市中心。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属增加值、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23%,实现两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力争实现更大突破,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形成,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6%。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 投资大幅增长,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调结构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引项目的质量效益和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高。
——城市面貌显著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载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减排目标确保实现,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宜商宜居活力城充分展现。
——民计民生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就业更加稳定充分,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实现,依法治区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更大突破。
——文化建设显著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发展繁荣,特色文化强区建设开创更好局面。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扎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以产业为重点的规划导向,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激活河东经济发展的新潜力。
加快推进土地资源整合。以净地结片、项目落地为目标,加大土地资源整合力度。重点推进富民路、大直沽土地平衡、万辛庄、鲁山道小二楼等地块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等38个点位,总面积340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土地整理和城中村改造,为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的引进提供发展载体。按照“公建为主、突出自持、税收导向”的原则,每年有计划地推进成熟地块上市出让,为区域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全力打好以城市主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海河东岸综合开发战役,加快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建设,努力形成天津高端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区域和现代金融商务特色明显的新城市中心。全力打好以税收超亿元楼宇为重点的十一经路资源整合开发战役,加快十一经路现代金融商务区建设,努力形成更有特色的金融街总部街。全力打好以妈祖文化城建设为重点的津塘路综合开发战役,加快大直沽文化旅游区建设,努力形成现代商贸文化旅游聚集地。发挥河东万达广场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红星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把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建成天津最有吸引力的新商业中心。提升天津站后广场交通枢纽和商务商贸功能,加快推进远洋国际中心等项目建设,把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建成繁荣繁华的新商圈和不夜城。按照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定位,与副中心的创业产业片区、都市商务区相融合,把天钢创意商贸区建成创意、商贸和生活为一体的特色活力区域。重点发展软件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把二号桥都市产业园区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都市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坚持把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六大主导产业”:金融服务业,完善金融业发展规划,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形成多种金融业态覆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商务商贸业,加快促进总部型商务中心、六纬路主轴商业街和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形成聚集人流、扩大消费、拉动增长的新亮点。现代物流业,努力构筑现代物流运作体系,着力打造与国际水平同步发展的现代物流业高地。文化产业,发挥政府支持和引导作用,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音乐文化聚集高地,加快发展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服务外包业,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载体,积极引进高水平项目和龙头企业,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地产业,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扩大公建规模,提高长远效益。到2016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属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二、以建设高水平项目为引领,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牢牢把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个主攻方向,坚持以调结构为重点的项目导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打造河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狠抓项目的引进、建设和储备。坚持不懈地抓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举全区之力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继续按照“三个一批”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服务机制,以服务促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嘉里中心、渤海银行总部、天津万达中心、远洋国际中心等项目提速建设并早日竣工开业;加快推进中信城市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百货MALL、中粮大道等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轧钢五厂、营门口、万辛庄等地块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富民路、一热电、棉三等项目的洽谈储备。
狠抓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建设新城市中心的发展目标,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品质高端、功能齐全、彰显特色、高度集聚的高档商务楼宇,为打造更多亿元楼宇搭建载体和平台。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推动现有商务楼宇的资源盘活、改造提升、转型升级。着力引进企业决策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等总部机构,力争五年内培育15座纳税超亿元楼宇和一批特色品牌楼宇。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统筹推进街域经济联动协调发展,形成多级增长新格局。
狠抓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科技强区和创新型城区建设。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驻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成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大批“帅”字号孵化器、科技园区和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发展以小巨人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16年,全区科技企业达到2000家,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努力创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区,继续保持和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三、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抢抓经济社会发展新契机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开放,加快融入京津滨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力推进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投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对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和政府采购的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探索科学、规范、长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全力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争市场、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河东投资。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年均增长22%,实际利用内资到位额和内联引资到位额年均分别增长20%以上。创新招商思路招法,立足转型发展,引导内外资重点投向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加强出口。进一步扩大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合作,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大力引进异地商会,打造外埠商会聚集地。创新服务机制,积极营造亲商、宜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
全力推进融入京津滨一体化进程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吸引北京总部经济落户河东,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发挥区位、功能、沿河优势,加快建设天津市“一主一副”两个市级中心和新城市中心;充分发挥距离滨海新区最近的优势,健全与滨海新区产业协同机制,主动为滨海新区提供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消费配套服务,努力使河东区成为承接北京高端服务经济的聚集区、中心城区重要的核心区、滨海新区生产生活的服务区。
四、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为基础,加快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按照“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和现代化,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和辐射力。
突出规划引领,创优城区设计。认真实施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规划,按照“金贸河东”功能定位、新城市中心和“三区一城”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河东区城市总体设计规划,着重提升重点地区、重点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突出河东区区位优势和沿河优势。与全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搞好对接,提升规划建设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创建优质工程。全面完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京津城际延伸线、京秦客运专线、地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主干道路、支线道路、里巷道路和铁路涵洞、人行天桥、停车场,着力解决道路阻隔问题。加强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环卫、消防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机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档案、街道社区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巩固综治成果,创造宜居环境。巩固提高市容环境综治成果,加强主干道路、重点地区、居民社区以及沿路建筑的环境整治,加大执法力度,有效解决私搭乱建、占路经营等突出问题。完善海河沿线和重点景观道路的夜景灯光建设,整体提高城市靓化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合理开发集约利用土地,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街头绿地公园化模式,新建和提升桥园公园等一批精品公园和生态示范小区,加快构建生态宜居城区。加大环境保护和监测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到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到85%以上。
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和责任,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平台作用,实现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城市管理监督考评体系,落实“以奖代补”激励考核机制,推动城区管理质量规范化、长效化、市场化。进一步健全环卫管理机制,以管干分离为核心,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环卫管理格局。强化天津站地区管理,加大社区管理力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深化专群结合城市管理机制改革,扩大公众参与管理程度,实现城市管理社会化。
五、以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加快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坚持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实现居民充分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促进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各类特殊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全员帮扶助困“十大平台”。落实住房保障工作,采取“建设三种住房,发放三种补贴”的保障方式,更大程度地惠及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实施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领先发展,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高水平建设一批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公建配套园所。全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河东名师”培养工程,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引进,加速提高河东教育质量。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全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进医改惠民工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探索建立社区责任医师制度。继续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建设特色文化强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打造文化艺术产业集群,培育以二宫市场化演出、直沽妈祖文化城和河东万达广场为核心的商贸文化旅游新亮点。承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体育舞蹈等赛事,举办河东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加快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区。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化“五个必须”工作思路,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群众信息信访反馈制度。完善落实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六、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加快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
建设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落实是重点、责任是关键、效率是保证。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民主法治、高效廉洁、人民满意的政府。
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决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对台工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居务公开,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健全联合审批高效办理机制,落实审批承诺时限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每年启动投资项目率达70%以上。完善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区街两级中心协调互补。深化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活动,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公开透明度。强化行政复议制度建设,及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大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断强化政府作风建设。继续坚持为民服务网络专线电话、公仆接待日、区领导定点联系企业、联系基层和联系群众等制度。继续深入开展以“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治懒、治满、治庸”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大力治理“三公”问题。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完善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顾全大局、眼界宽善谋大事、思路活善于创新、胸襟广善聚人心、作风硬善克难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对于河东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应对挑战,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善于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更快步伐、达到更高水平、跃上更大台阶!
2012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2年是河东区承前启后、抢抓机遇,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做好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我区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三区一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区委十届一次全会的总体要求,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增加值现价同比增长18%,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经济发展
全力服务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领导领办和部门承办责任制,落实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制,以服务促进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全力推进天津万达中心、嘉里中心等在建项目提速建设。全力推进帝旺凯悦酒店、东达国际广场等项目早日竣工开业。全力推进中信城市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百货MALL等项目抓紧开工。全力推进二号桥产业园区、轧五地块等储备项目尽快落地。继续做好河东万达广场等开业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抓紧盘活原党政大楼、法院大厦、公法大厦等一批闲置楼宇。力争引进1-2家区域性金融总部落户河东。重点培育总数5家以上纳税额超亿元商务楼宇。尽快出台《发展楼宇经济扶持办法》、《楼宇经济园区认定及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加快民营经济和街域经济联动发展,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私营企业集团1家。
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年内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5家。培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5-20家。加快科技载体建设,新建帅字号科技园、孵化器、科技企业研发中心25家。成立综合性和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3-5家。
积极促进商贸繁荣。加快推进乐易购购物广场、美食娱乐大厦等8个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提升改造万达广场餐饮街、海河东路休闲酒吧、远洋地中海风情街等3个特色街区。大力引进10家以上世界一流品牌店和国内外特色品牌餐饮企业。创意策划节庆商贸活动,推动假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力争新改扩建商业网点100个。新建提升2-3家菜市场。
二、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提高行政审批办事效率。年内完成区行政服务大厅迁址并运行。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做好8家小额贷款公司与3家担保公司的筹建申报工作,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二级预算单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改革,稳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多措并举,拓展招商渠道,增强全员招商意识,对接实力优势企业,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企业10个以上,吸引国内外500强优势企业1-2家。完成国内招商引资175亿元,其中内联引资完成95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增长12%,按15%组织落实。积极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大力扶持发展外贸企业。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三、加快推进城市建设
努力做优城市品质。全力抓好土地资源整合。启动吉安道地块房屋征收,加速推进地铁2、5号线、鲁山道小二楼房屋征收进度,做好大直沽刘台、郑庄子、中山门铁路沿线等10个地块的征收结片工作。全年计划完成20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力争出让轧五、营门口、大直沽刘台、万辛庄等4个地块。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工人医院、富民路等5座人行天桥、唐口排水泵站和东兴桥、一热电等3座变电站。确保唐口地道、沙柳路等3座涵洞、华龙道停车楼和河东健身广场年底全面竣工使用。
扩大环境综治成果。以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和迎宾线为重点,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1-2个精品公园,建设一批环境宜居小区,展现良好的河东市容风貌。加大街容立面违章管理和道路灯光管理力度,加大三四级道路、居民区、城郊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集中开展占路经营、环境脏乱点位等专项治理,规范道路秩序。以提高环卫作业水平为切入点,继续提升改造环卫设施,做好冬春季清融雪工作。加强对区内绿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街道属地责任及管理权。着力推进以管干分离为核心的市场化作业方式,扩大园林养管作业市场化规模。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中心平台,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切实做到网格化定责、精确化管控,提高管理效能,加强“以奖代补”考核权威性。
四、加快推进社会事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全年预计新增就业3.9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85%以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供多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全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400张。严格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报尽报。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高水平打造市实验幼儿园,完成第三十二中学等4所学校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力争高中和学前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排在全市前列。完成财经职专教学楼建设工程和第二十八中学教学楼改扩建工程。搭建区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两级机构合作新突破。选址开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完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及扩容工作。深化“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质。办好第三届“中国·天津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和河东区第六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加快直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河东少儿图书馆,改造提升大直沽影院、中山门影院。积极组团参加天津市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承办全国和天津市体育舞蹈大赛,河东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基本竣工。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认真做好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切实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效,扎实推进法治河东建设。鼓励驻区单位和个人兴办以便民利民为目的的社区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服务大厅管理,向社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等“一条龙”服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网络信息管理。加强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保密、审计监督、统计、残疾人、人防、离退休等各项工作。
目标催人奋进,责任重大光荣。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河东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把人民的期盼变成前进的动力,把历史的使命化为实干的行动,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真抓实干,创新发展,为建设“三区一城”和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充满活力、人民幸福的新城市中心而努力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附件:
分享到: